逐个处理待排序的记录,每个记录与前面已排序已排序的子序列进行比较,将它插入子序列中正确位置
template<class Elem>
void inssort(Elem A[],int n)
{
for(int i = 1;i < n;i++)
for(int j = i;j >= 1 && A[j] < A[j-1];j--)
swap(A,j,j-1);
}
- 最佳:升序。时间复杂度为O(n)
- 最差:降序。时间复杂度为O(n^2)
- 平均:对于每个元素,前面有一半元素比它大。时间复杂度为O(n^2)
如果待排序数据已经“基本有序”,使用插入排序可以获得接近O(n)的性能
template<class Elem>
void inssort(Elem A[],int n)
{
for(int i = 1;i < n;i++){
int j = i;
int tp = A[j];
for(;j >= 1 && tp < A[j-1];j--)
A[j] = A[j - 1];
A[j] = tp;
}
}
从数组的底部比较到顶部,比较相邻元素。如果下面的元素更小则交换,否则,上面的元素继续往上比较。这个过程每次使最小元素像个“气泡”似地被推到数组的顶部
template<class Elem>
void bubsort(Elem A[],int n)
{
for(int i = 0;i < n - 1;i++)
for(int j = n - 1;j > i;j--)
if(A[j] < A[j-1])
swap(A,j,j-1);
}
冒泡排序是一种相对较慢的排序,没有较好的最佳情况执行时间。通常情况下时间复杂度都是O(n^2)
增加一个变量flag,用于记录一次循环是否发生了交换,如果没发生交换说明已经有序,可以提前结束
第i次“选择”数组中第i小的记录,并将该记录放到数组的第i个位置。换句话说,每次从未排序的序列中找到最小元素,放到未排序数组的最前面
template<class Elem>
void selsort(Elem A[],int n)
{
for(int i = 0;i < n - 1;i++){
int lowindex = i;
for(int j = i + 1;j < n;j++)
if(A[j] < A[lowindex])
lowindex = j;
swap(A,i,lowindex);//n次交换
}
}
不管数组是否有序,在从未排序的序列中查找最小元素时,都需要遍历完最小序列,所以时间复杂度为O(n^2)
每次内层除了找出一个最小值,同时找出一个最大值(初始为数组结尾)。将最小值与每次处理的初始位置的元素交换,将最大值与每次处理的末尾位置的元素交换。这样一次循环可以将数组规模减小2,相比于原有的方案(减小1)会更快
shell排序在不相邻的元素之间比较和交换。利用了插入排序的最佳时间代价特性,它试图将待排序序列变成基本有序的,然后再用插入排序来完成排序工作
在执行每一次循环时,Shell排序把序列分为互不相连的子序列,并使各个子序列中的元素在整个数组中的间距相同,每个子序列用插入排序进行排序。每次循环增量是前一次循环的1/2,子序列元素是前一次循环的2倍
最后一轮将是一次“正常的”插入排序(即对包含所有元素的序列进行插入排序)
const int INCRGAP = 3;
template<class Elem>
void shellsort(Elem A[],int n)
{
for(int incr = n / INCRGAP;incr > 0;incr /= INCRGAP){//遍历所有增量大小
for(int l = 0;l < n;l++)
cout << A[l] << " ";
cout << endl;
for(int i = 0;i < incr;i++){
/*对子序列进行插入排序,当增量为1时,对所有元素进行最后一次插入排序*/
for(int j = i + incr;j < n;j += incr){
for(int k = j; k > i && A[k] < A[k - incr];k -= incr){
swap(A,k,k - incr);
}
}
}
}
}
选择适当的增量序列可使Shell排序比其他排序法更有效,一般来说,增量每次除以2时并没有多大效果,而“增量每次除以3”时效果更好
当选择“增量每次除以3”递减时,Shell排序的平均运行时间是O(n^(1.5))
首先选择一个轴值,小于轴值的元素被放在数组中轴值左侧,大于轴值的元素被放在数组中轴值右侧,这称为数组的一个分割(partition)。快速排序再对轴值左右子数组分别进行类似的操作
选择轴值有多种方法。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首或尾元素。但是,如果输入的数组是正序或者逆序时,会将所有元素分到轴值的一边。较好的方法是随机选取轴值
template <class Elem>
int partition(Elem A[],int i,int j)
{
//这里选择尾元素作为轴值,轴值的选择可以设计为一个函数
//如果选择的轴值不是尾元素,还需将轴值与尾元素交换
int pivot = A[j];
int l = i - 1;
for(int r = i;r < j;r++)
if(A[r] <= pivot)
swap(A,++l,r);
swap(A,++l,j);//将轴值从末尾与++l位置的元素交换
return l;
}
template <class Elem>
void qsort(Elem A[],int i,int j)
{
if(j <= i) return;
int p = partition<Elem>(A,i,j);
qsort<Elem>(A,i,p - 1);
qsort<Elem>(A,p + 1,j);
}
- 最佳情况:O(nlogn)
- 平均情况:O(nlogn)
- 最差情况:每次处理将所有元素划分到轴值一侧,O(n^2)
快速排序平均情况下运行时间与其最佳情况下的运行时间很接近,而不是接近其最坏情况下的运行时间。快速排序是所有内部排序算法中平均性能最优的排序算法
-
最明显的改进之处是轴值的选取,如果轴值选取合适,每次处理可以将元素较均匀的划分到轴值两侧:
三者取中法:三个随机值的中间一个。为了减少随机数生成器产生的延迟,可以选取首中尾三个元素作为随机值
-
当n很小时,快速排序会很慢。因此当子数组小于某个长度(经验值:9)时,什么也不要做。此时数组已经基本有序,最后调用一次插入排序完成最后处理
将一个序列分成两个长度相等的子序列,为每一个子序列排序,然后再将它们合并成一个序列。合并两个子序列的过程称为归并
template<class Elem>
void mergesortcore(Elem A[],Elem temp[],int i,int j)
{
if(i == j) return;
int mid = (i + j)/2;
mergesortcore(A,temp,i,mid);
mergesortcore(A,temp,mid + 1,j);
/*归并*/
int i1 = i,i2 = mid + 1,curr = i;
while(i1 <= mid && i2 <= j){
if(A[i1] < A[i2])
temp[curr++] = A[i1++];
else
temp[curr++] = A[i2++];
}
while(i1 <= mid)
temp[curr++] = A[i1++];
while(i2 <= j)
temp[curr++] = A[i2++];
for(curr = i;curr <= j;curr++)
A[curr] = temp[curr];
}
template<class Elem>
void mergesort(Elem A[],int sz)
{
int *temp = new int[sz]();
int i = 0,j = sz - 1;
mergesortcore(A,temp,i,j);
delete [] temp;
}
logn层递归中,每一层都需要O(n)的时间代价,因此总的时间复杂度是O(nlogn),该时间复杂度不依赖于待排序数组中数值的相对顺序。因此,是最佳,平均和最差情况下的运行时间
由于需要一个和带排序数组大小相同的辅助数组,所以空间代价为O(n)
原地归并排序不需要辅助数组即可归并
void reverse(int *arr,int n)
{
int i = 0,j = n - 1;
while(i < j)
swap(arr[i++],arr[j--]);
}
void exchange(int *arr,int sz,int left)
{
reverse(arr,left);//翻转左边部分
reverse(arr + left,sz - left);//翻转右边部分
reverse(arr,sz);//翻转所有
}
void merge(int *arr,int begin,int mid,int end)
{
int i = begin,j = mid,k = end;
while(i < j && j <= k){
int right = 0;
while(i < j && arr[i] <= arr[j])
++i;
while(j <= k && arr[j] <= arr[i]){
++j;
++right;
}
exchange(arr + i,j - i,j - i - right);
i += step;
}
}
堆排序首先根据数组构建最大堆,然后每次“删除”堆顶元素(将堆顶元素移至末尾)。最后得到的序列就是从小到大排序的序列
这里直接使用C++ STL中堆的构建与删除函数
template <class Elem>
void heapsort(Elem A[],int n)
{
Elem mval;
int end = n;
make_heap(A,A + end);
for(int i = 0;i < n;i++){
pop_heap(A,A + end);
end--;
}
}
根据已有数组构建堆需要O(n)的时间复杂度,每次删除堆顶元素需要O(logn)的时间复杂度,所以总的时间开销为,O(n+nlogn),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nlogn)
注意根据已有元素建堆是很快的,如果希望找到数组中第k大的元素,可以用O(n+klogn)的时间,如果k很小,时间开销接近O(n)
多路归并是外部排序最常用的算法:将原文件分解成多个能够一次性装入内存的部分,分别把每一部分调入内存完成排序。然后,对已经排序的子文件进行归并排序
假设总共m个子文件,每次归并k个子文件,那么一共需要归并 次(扫描磁盘),在k个元素中找出最小值(或最大值)需要比较k-1次。如果总记录数为N,所以时间复杂度就是 , 由于 随k的增大而增大,所以比较次数的增加会逐步抵消“低扫描次数”带来的性能增益,所以对于k值的选择,主要涉及两个问题:
- 每一轮归并会将结果写回到磁盘,那么k越小,磁盘与内存之间数据的传输就会越多,增大k可以较少扫描次数
- k个元素中选取最小的元素需要比较k-1次,如果k越大,比较的次数就会越大
可以利用下列方法减少比较次数:
- 败者树
- 建堆:使用一个k个元素的数组,第一次将k个文件中最小的元素读入数组(并且记录每个元素来自哪个文件),然后建最小堆,将堆顶元素删除,并从堆顶元素的源文件中取出下一个数,插入堆中,调整后重复上述操作。虽然第一次需要遍历k个文件取出最小元素,加上建堆需要一定时间,但是后续操作可以很快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