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ff --git a/content/core/index.md b/content/core/index.md index d0a464c1c..1e870a499 100644 --- a/content/core/index.md +++ b/content/core/index.md @@ -13,6 +13,7 @@ draft: false - 观察者即为被观察者,两者相互依存。(2024-12-20) - 游戏是现实唯一严肃形式。(2025-02-12) - 「物质」、「意识」与「时间」都可以说是一种「确定的模式」。(2025-02-15) +- 「物质模式」与「意识感知」互为表里,互为动力,螺旋演化。(2025-02-15) 2. 物质观察 - 物质属性的不变性源于观察者、被观察者和测量工具的协同。(2025-01-08) @@ -30,9 +31,9 @@ draft: false - 过去未去,未来已来,一切可能都「正在发生」。(2023-09-21) 5. 身份构建 -- 「物质模式」与「意识感知」互为表里,互为动力,螺旋演化。(2025-02-15) - 「意识感知」整体的「持续」认出某种意义,即为「我」。(2025-02-16) -- 自我是不断消解的沙画,每个瞬间都在重生。(2024-12-25) +- 「自我」是不断消解的沙画,每个瞬间都在重生。(2024-12-25) +- 「自我」对「意义」的解释有无数种,由观念决定。(2025-02-16) ### 二、认知方法 1. 理论近似 @@ -50,9 +51,10 @@ draft: false - 语言表征需警惕「工具的异化」与「语境污染」。(2021-06-20) - 重点不在于名相而在于与名相的关系。(2024-08-15) -4. 理性感性 -- 理性与感性「同出而异名」,不应互相压制而应协同转化。(2025-01-26) -- 决策需在两者的张力中平衡(2023-09-19)。 +4. 观念共识 +- 理论是实践的阶段总结,而实践是理论的动态补充,两者必须相遇。(2021-01-31) +- 理论往往会忽略特性而强调共性,然而实践并不总是允许忽略特性。(2021-02-01) +- 理论与实践驱生「观念」,而后「共识」产生。(2025-02-16) ### 三、社会运行 1. 自由秩序 diff --git a/content/posts/2025/02/1602.md b/content/posts/2025/02/1602.md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0..67dbfb3ab --- /dev/null +++ b/content/posts/2025/02/1602.md @@ -0,0 +1,11 @@ +--- +title: "「自我」对「意义」的解释有无数种,由观念决定。" +date: 2025-02-16T15:41:49+08:00 +draft: false +tags: ["自我", "解释", "意义", "观点"] +keywords: ["自我", "解释", "意义", "观点"] +description: "" +slug: "1602" +--- + +「自我」对「意义」的解释有无数种,由观念决定。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content/posts/2025/02/1603.md b/content/posts/2025/02/1603.md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0..f5e99d471 --- /dev/null +++ b/content/posts/2025/02/1603.md @@ -0,0 +1,11 @@ +--- +title: "理论与实践驱生「观念」,而后「共识」产生。" +date: 2025-02-16T15:41:51+08:00 +draft: false +tags: ["理论", "实践", "共识", "观点"] +keywords: ["理论", "实践", "共识", "观点"] +description: "" +slug: "1603" +--- + +理论与实践驱生「观念」,而后「共识」产生。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docs/core/index.html b/docs/core/index.html index 20a5a2c1a..3d0526ab9 100644 --- a/docs/core/index.html +++ b/docs/core/index.html @@ -17,9 +17,9 @@ +一、存在本质 持续存在 存在的本质是不确定的确定化。(2022-05-14) 自始至终都「正在成为」。(2025-02-10) 观察者即为被观察者,两者相互依存。(2024-12-20) 游戏是现实唯一严肃形式。(2025-02-12) 「物质」、「意识」与「时间」都可以说是一种「确定的模式」。(2025-02-15) 「物质模式」与「意识感知」互为表里,互为动力,螺旋演化。(2025-02-15) 物质观察 物质属性的不变性源于观察者、被观察者和测量工具的协同。(2025-01-08) 粒子在任一瞬间被「意识感知」认出未某个整体性的模式,即为「物质宇宙」。(2025-01-03) 现实是观察的实现。(2022-05-14) 多维意识 意识具有多种类型和状态,既非人类独有亦非仅限于生命体。(2025-02-11) 认出「物质模式」的意识需具备相应物质信息。(2025-02-09) 思想具备物质层面的属性。(2023-11-18) 时间因果 时间只是度量感知流逝速度的计量单位。(2022-04-24) 连续瞬间的「物质模式」被「意识感知」连续的认出,即为「时间」。(2025-01-03) 过去未去,未来已来,一切可能都「正在发生」。(2023-09-21) 身份构建 「意识感知」整体的「持续」认出某种意义,即为「我」。(2025-02-16) 「自我」是不断消解的沙画,每个瞬间都在重生。(2024-12-25) 「自我」对「意义」的解释有无数种,由观念决定。(2025-02-16) 二、认知方法 理论近似 理论只是理解的途径,标准的最终解不存在。(2023-10-07) 所有理论均有应用边界。(2024-09-13) 绝对真理可能只是「人与自然共同的臆想」。(2024-09-13) 无需完美 判断是当下的。(2024-07-25) 管理预期甚于控制风险。(2023-04-29) 不追求完美完成,而是「以最好的方式去失败」。(2025-01-11) 语言词汇 词汇量决定认知基本盘。(2023-11-16) 语言表征需警惕「工具的异化」与「语境污染」。(2021-06-20) 重点不在于名相而在于与名相的关系。(2024-08-15) 观念共识 理论是实践的阶段总结,而实践是理论的动态补充,两者必须相遇。(2021-01-31) 理论往往会忽略特性而强调共性,然而实践并不总是允许忽略特性。(2021-02-01) 理论与实践驱生「观念」,而后「共识」产生。(2025-02-16) 三、社会运行 自由秩序 自由的代价不应是他人不自由。(2024-09-19) 市场失效源于评价权让渡。(2024-09-19) 群体信任崩坏于验证成本倒挂。(2024-10-11) 压力流动 压力总是向无选择者流动,保有选择权者应遏制压力下移。(2024-10-08) 保持系统纵深的安全区是非必要选项失效的保障。(2023-10-06) 过度挑衅是一种预期暴力。(2024-05-17) 博弈控制 弱者的胜率在既定规则之外。(2023-05-26) 重复形成预期,信息的正向/反向强化塑造群体判断。(2023-04-30) 四、关键解构 基层消解 不存在终极顿悟。(2024-04-22) 观念通过比较确立。(2024-02-23) 完美是动态过程而非静态结果。(2023-10-04) 确定性是缓慢到可被观察的不确定性。(2022-11-11) 存在游戏 创造本质是游戏。(2024-03-20) 严肃性需通过玩性达成。(2023-09-21) 内在的完整性永远在场。(2024-03-20) 关联整体 生存是全体性的。(2024-05-28) 每个局部的合理选择可能导向整体的谬误。(2021-06-14) " /> +一、存在本质 持续存在 存在的本质是不确定的确定化。(2022-05-14) 自始至终都「正在成为」。(2025-02-10) 观察者即为被观察者,两者相互依存。(2024-12-20) 游戏是现实唯一严肃形式。(2025-02-12) 「物质」、「意识」与「时间」都可以说是一种「确定的模式」。(2025-02-15) 「物质模式」与「意识感知」互为表里,互为动力,螺旋演化。(2025-02-15) 物质观察 物质属性的不变性源于观察者、被观察者和测量工具的协同。(2025-01-08) 粒子在任一瞬间被「意识感知」认出未某个整体性的模式,即为「物质宇宙」。(2025-01-03) 现实是观察的实现。(2022-05-14) 多维意识 意识具有多种类型和状态,既非人类独有亦非仅限于生命体。(2025-02-11) 认出「物质模式」的意识需具备相应物质信息。(2025-02-09) 思想具备物质层面的属性。(2023-11-18) 时间因果 时间只是度量感知流逝速度的计量单位。(2022-04-24) 连续瞬间的「物质模式」被「意识感知」连续的认出,即为「时间」。(2025-01-03) 过去未去,未来已来,一切可能都「正在发生」。(2023-09-21) 身份构建 「意识感知」整体的「持续」认出某种意义,即为「我」。(2025-02-16) 「自我」是不断消解的沙画,每个瞬间都在重生。(2024-12-25) 「自我」对「意义」的解释有无数种,由观念决定。(2025-02-16) 二、认知方法 理论近似 理论只是理解的途径,标准的最终解不存在。(2023-10-07) 所有理论均有应用边界。(2024-09-13) 绝对真理可能只是「人与自然共同的臆想」。(2024-09-13) 无需完美 判断是当下的。(2024-07-25) 管理预期甚于控制风险。(2023-04-29) 不追求完美完成,而是「以最好的方式去失败」。(2025-01-11) 语言词汇 词汇量决定认知基本盘。(2023-11-16) 语言表征需警惕「工具的异化」与「语境污染」。(2021-06-20) 重点不在于名相而在于与名相的关系。(2024-08-15) 观念共识 理论是实践的阶段总结,而实践是理论的动态补充,两者必须相遇。(2021-01-31) 理论往往会忽略特性而强调共性,然而实践并不总是允许忽略特性。(2021-02-01) 理论与实践驱生「观念」,而后「共识」产生。(2025-02-16) 三、社会运行 自由秩序 自由的代价不应是他人不自由。(2024-09-19) 市场失效源于评价权让渡。(2024-09-19) 群体信任崩坏于验证成本倒挂。(2024-10-11) 压力流动 压力总是向无选择者流动,保有选择权者应遏制压力下移。(2024-10-08) 保持系统纵深的安全区是非必要选项失效的保障。(2023-10-06) 过度挑衅是一种预期暴力。(2024-05-17) 博弈控制 弱者的胜率在既定规则之外。(2023-05-26) 重复形成预期,信息的正向/反向强化塑造群体判断。(2023-04-30) 四、关键解构 基层消解 不存在终极顿悟。(2024-04-22) 观念通过比较确立。(2024-02-23) 完美是动态过程而非静态结果。(2023-10-04) 确定性是缓慢到可被观察的不确定性。(2022-11-11) 存在游戏 创造本质是游戏。(2024-03-20) 严肃性需通过玩性达成。(2023-09-21) 内在的完整性永远在场。(2024-03-20) 关联整体 生存是全体性的。(2024-05-28) 每个局部的合理选择可能导向整体的谬误。(2021-06-14) " property="og:description"> @@ -125,6 +125,7 @@

一、存在本质

  • 观察者即为被观察者,两者相互依存。(2024-12-20)
  • 游戏是现实唯一严肃形式。(2025-02-12)
  • 「物质」、「意识」与「时间」都可以说是一种「确定的模式」。(2025-02-15)
  • +
  • 「物质模式」与「意识感知」互为表里,互为动力,螺旋演化。(2025-02-15)
    1. 物质观察
    2. @@ -154,9 +155,9 @@

      一、存在本质

    3. 身份构建

    二、认知方法

      @@ -184,11 +185,12 @@

      二、认知方法

    1. 重点不在于名相而在于与名相的关系。(2024-08-15)
      1. -
      2. 理性感性
      3. +
      4. 观念共识

      三、社会运行

        diff --git a/docs/index.html b/docs/index.html index 66a1064e8..b76b91070 100644 --- a/docs/index.html +++ b/docs/index.html @@ -115,14 +115,14 @@

        - 「意识感知」整体的「持续」认出某种意义,即为「我」。 + 理论与实践驱生「观念」,而后「共识」产生。

        -

        「意识感知」整体的「持续」认出某种意义,即为「我」。

        +

        理论与实践驱生「观念」,而后「共识」产生。

        @@ -137,13 +137,11 @@

        - + 理论 - 整体 + 实践 - 意识 - - 意义 + 共识 观点 @@ -158,14 +156,14 @@

        - 「物质模式」与「意识感知」互为表里,互为动力,螺旋演化。 + 「自我」对「意义」的解释有无数种,由观念决定。

        -

        「物质模式」与「意识感知」互为表里,互为动力,螺旋演化。

        +

        「自我」对「意义」的解释有无数种,由观念决定。

        @@ -174,19 +172,17 @@

        - 2025.02.15 + 2025.02.16 - 物质 - - 模式 + 自我 - 意识 + 解释 - 演化 + 意义 观点 @@ -201,14 +197,14 @@

        - 通常的「物质」、「意识」与「时间」都可以说是一种「确定的模式」。 + 「意识感知」整体的「持续」认出某种意义,即为「我」。

        -

        通常的「物质」、「意识」与「时间」都可以说是一种 「确定的模式」

        +

        「意识感知」整体的「持续」认出某种意义,即为「我」。

        @@ -217,21 +213,19 @@

        - 2025.02.15 + 2025.02.16 - 物质 - - 意识 + - 时间 + 整体 - 确定 + 意识 - 模式 + 意义 观点 @@ -246,14 +240,14 @@

        - 游戏是现实的唯一严肃形式,既是创造,也是存在。 + 「物质模式」与「意识感知」互为表里,互为动力,螺旋演化。

        -

        游戏是现实的唯一严肃形式,既是创造,也是存在。规则之内自由即兴,而自由即兴又反向促使规则发生发展。

        +

        「物质模式」与「意识感知」互为表里,互为动力,螺旋演化。

        @@ -262,19 +256,19 @@

        - 2025.02.12 + 2025.02.15 - 游戏 + 物质 - 现实 + 模式 - 形式 + 意识 - 创造 + 演化 观点 @@ -289,14 +283,14 @@

        - 并不只有一种意识状态,也并不只有一种意识类型。更进一步的,意识并非「人类」独有,也并非「活体」独有。 + 通常的「物质」、「意识」与「时间」都可以说是一种「确定的模式」。

        -

        并不只有一种意识状态,也并不只有一种意识类型。更进一步的,意识并非「人类」独有,也并 非「活体」独有

        +

        通常的「物质」、「意识」与「时间」都可以说是一种 「确定的模式」

        @@ -305,15 +299,21 @@

        - 2025.02.11 + 2025.02.15 + 物质 + 意识 - 人类 + 时间 + + 确定 + + 模式 观点 @@ -328,14 +328,14 @@

        - 自始至终都正在成为。 + 游戏是现实的唯一严肃形式,既是创造,也是存在。

        -

        自始至终都正在成为。

        +

        游戏是现实的唯一严肃形式,既是创造,也是存在。规则之内自由即兴,而自由即兴又反向促使规则发生发展。

        @@ -344,15 +344,19 @@

        - 2025.02.10 + 2025.02.12 - 发展 + 游戏 - 成为 + 现实 + + 形式 + + 创造 观点 @@ -367,14 +371,14 @@

        - 专门化的认出某种模式为物质的意识,其自身必然具备足够的物质信息,否则这种「认出」无法达成。反之亦然。 + 并不只有一种意识状态,也并不只有一种意识类型。更进一步的,意识并非「人类」独有,也并非「活体」独有。

        -

        专门化的认出某种模式为物质的意识,其自身必然具备足够的物质信息,否则这种「认出」无法达成。反之亦然。

        +

        并不只有一种意识状态,也并不只有一种意识类型。更进一步的,意识并非「人类」独有,也并 非「活体」独有

        @@ -383,19 +387,15 @@

        - 2025.02.09 + 2025.02.11 - 物质 - - 模式 - 意识 - 信息 + 人类 观点 @@ -410,14 +410,14 @@

        - 不应用理性去控制感性,反之亦然,因为两者「同出而异名」。 + 自始至终都正在成为。

        -

        不应用理性去控制感性,反之亦然,因为两者 「同出而异名」 。理性不是感性的敌人,感性也不是理性的敌人——他们应该互相转化,携手并进,不应压制一个而强调另一个。

        +

        自始至终都正在成为。

        @@ -426,15 +426,15 @@

        - 2025.01.26 + 2025.02.10 - 理性 + 发展 - 感性 + 成为 观点 @@ -449,14 +449,14 @@

        - 如果失败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就尽可能的以最好的方式去失败。 + 专门化的认出某种模式为物质的意识,其自身必然具备足够的物质信息,否则这种「认出」无法达成。反之亦然。

        -

        如果失败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就尽可能的以最好的方式去失败。

        +

        专门化的认出某种模式为物质的意识,其自身必然具备足够的物质信息,否则这种「认出」无法达成。反之亦然。

        @@ -465,15 +465,19 @@

        - 2025.01.16 + 2025.02.09 - 失败 + 物质 - 方式 + 模式 + + 意识 + + 信息 观点 @@ -488,14 +492,14 @@

        - 观测不一定是答案,但一定是答案的一部分。 + 不应用理性去控制感性,反之亦然,因为两者「同出而异名」。

        -

        观测不一定是答案,但一定是答案的一部分。可观测的实相自有其意义。

        +

        不应用理性去控制感性,反之亦然,因为两者 「同出而异名」 。理性不是感性的敌人,感性也不是理性的敌人——他们应该互相转化,携手并进,不应压制一个而强调另一个。

        @@ -504,15 +508,15 @@

        - 2025.01.15 + 2025.01.26 - 观测 + 理性 - 答案 + 感性 观点 diff --git a/docs/index.xml b/docs/index.xml index b9eea8755..ff4a857b4 100644 --- a/docs/index.xml +++ b/docs/index.xml @@ -6,8 +6,22 @@ Recent content on 祝融说。 Hugo zh-cn - Sun, 16 Feb 2025 15:15:56 +0800 + Sun, 16 Feb 2025 15:41:51 +0800 + + 理论与实践驱生「观念」,而后「共识」产生。 + https://zhurongshuo.com/posts/2025/02/1603/ + Sun, 16 Feb 2025 15:41:51 +0800 + https://zhurongshuo.com/posts/2025/02/1603/ + <p>理论与实践驱生「观念」,而后「共识」产生。</p> + + + 「自我」对「意义」的解释有无数种,由观念决定。 + https://zhurongshuo.com/posts/2025/02/1602/ + Sun, 16 Feb 2025 15:41:49 +0800 + https://zhurongshuo.com/posts/2025/02/1602/ + <p>「自我」对「意义」的解释有无数种,由观念决定。</p> + 「意识感知」整体的「持续」认出某种意义,即为「我」。 https://zhurongshuo.com/posts/2025/02/1601/ @@ -2729,7 +2743,7 @@ https://zhurongshuo.com/core/ Sat, 06 Jun 2020 10:10:10 +0800 https://zhurongshuo.com/core/ - <blockquote> <p>未完待续。20250215修订。</p></blockquote> <h3 id="一存在本质">一、存在本质</h3> <ol> <li>持续存在</li> </ol> <ul> <li>存在的本质是不确定的确定化。(2022-05-14)</li> <li>自始至终都「正在成为」。(2025-02-10)</li> <li>观察者即为被观察者,两者相互依存。(2024-12-20)</li> <li>游戏是现实唯一严肃形式。(2025-02-12)</li> <li>「物质」、「意识」与「时间」都可以说是一种「确定的模式」。(2025-02-15)</li> </ul> <ol start="2"> <li>物质观察</li> </ol> <ul> <li>物质属性的不变性源于观察者、被观察者和测量工具的协同。(2025-01-08)</li> <li>粒子在任一瞬间被「意识感知」认出未某个整体性的模式,即为「物质宇宙」。(2025-01-03)</li> <li>现实是观察的实现。(2022-05-14)</li> </ul> <ol start="3"> <li>多维意识</li> </ol> <ul> <li>意识具有多种类型和状态,既非人类独有亦非仅限于生命体。(2025-02-11)</li> <li>认出「物质模式」的意识需具备相应物质信息。(2025-02-09)</li> <li>思想具备物质层面的属性。(2023-11-18)</li> </ul> <ol start="4"> <li>时间因果</li> </ol> <ul> <li>时间只是度量感知流逝速度的计量单位。(2022-04-24)</li> <li>连续瞬间的「物质模式」被「意识感知」连续的认出,即为「时间」。(2025-01-03)</li> <li>过去未去,未来已来,一切可能都「正在发生」。(2023-09-21)</li> </ul> <ol start="5"> <li>身份构建</li> </ol> <ul> <li>「物质模式」与「意识感知」互为表里,互为动力,螺旋演化。(2025-02-15)</li> <li>「意识感知」整体的「持续」认出某种意义,即为「我」。(2025-02-16)</li> <li>自我是不断消解的沙画,每个瞬间都在重生。(2024-12-25)</li> </ul> <h3 id="二认知方法">二、认知方法</h3> <ol> <li>理论近似</li> </ol> <ul> <li>理论只是理解的途径,标准的最终解不存在。(2023-10-07)</li> <li>所有理论均有应用边界。(2024-09-13)</li> <li>绝对真理可能只是「人与自然共同的臆想」。(2024-09-13)</li> </ul> <ol start="2"> <li>无需完美</li> </ol> <ul> <li>判断是当下的。(2024-07-25)</li> <li>管理预期甚于控制风险。(2023-04-29)</li> <li>不追求完美完成,而是「以最好的方式去失败」。(2025-01-11)</li> </ul> <ol start="3"> <li>语言词汇</li> </ol> <ul> <li>词汇量决定认知基本盘。(2023-11-16)</li> <li>语言表征需警惕「工具的异化」与「语境污染」。(2021-06-20)</li> <li>重点不在于名相而在于与名相的关系。(2024-08-15)</li> </ul> <ol start="4"> <li>理性感性</li> </ol> <ul> <li>理性与感性「同出而异名」,不应互相压制而应协同转化。(2025-01-26)</li> <li>决策需在两者的张力中平衡(2023-09-19)。</li> </ul> <h3 id="三社会运行">三、社会运行</h3> <ol> <li>自由秩序</li> </ol> <ul> <li>自由的代价不应是他人不自由。(2024-09-19)</li> <li>市场失效源于评价权让渡。(2024-09-19)</li> <li>群体信任崩坏于验证成本倒挂。(2024-10-11)</li> </ul> <ol start="2"> <li>压力流动</li> </ol> <ul> <li>压力总是向无选择者流动,保有选择权者应遏制压力下移。(2024-10-08)</li> <li>保持系统纵深的安全区是非必要选项失效的保障。(2023-10-06)</li> <li>过度挑衅是一种预期暴力。(2024-05-17)</li> </ul> <ol start="3"> <li>博弈控制</li> </ol> <ul> <li>弱者的胜率在既定规则之外。(2023-05-26)</li> <li>重复形成预期,信息的正向/反向强化塑造群体判断。(2023-04-30)</li> </ul> <h3 id="四关键解构">四、关键解构</h3> <ol> <li>基层消解</li> </ol> <ul> <li>不存在终极顿悟。(2024-04-22)</li> <li>观念通过比较确立。(2024-02-23)</li> <li>完美是动态过程而非静态结果。(2023-10-04)</li> <li>确定性是缓慢到可被观察的不确定性。(2022-11-11)</li> </ul> <ol start="2"> <li>存在游戏</li> </ol> <ul> <li>创造本质是游戏。(2024-03-20)</li> <li>严肃性需通过玩性达成。(2023-09-21)</li> <li>内在的完整性永远在场。(2024-03-20)</li> </ul> <ol start="3"> <li>关联整体</li> </ol> <ul> <li>生存是全体性的。(2024-05-28)</li> <li>每个局部的合理选择可能导向整体的谬误。(2021-06-14)</li> </ul> + <blockquote> <p>未完待续。20250215修订。</p></blockquote> <h3 id="一存在本质">一、存在本质</h3> <ol> <li>持续存在</li> </ol> <ul> <li>存在的本质是不确定的确定化。(2022-05-14)</li> <li>自始至终都「正在成为」。(2025-02-10)</li> <li>观察者即为被观察者,两者相互依存。(2024-12-20)</li> <li>游戏是现实唯一严肃形式。(2025-02-12)</li> <li>「物质」、「意识」与「时间」都可以说是一种「确定的模式」。(2025-02-15)</li> <li>「物质模式」与「意识感知」互为表里,互为动力,螺旋演化。(2025-02-15)</li> </ul> <ol start="2"> <li>物质观察</li> </ol> <ul> <li>物质属性的不变性源于观察者、被观察者和测量工具的协同。(2025-01-08)</li> <li>粒子在任一瞬间被「意识感知」认出未某个整体性的模式,即为「物质宇宙」。(2025-01-03)</li> <li>现实是观察的实现。(2022-05-14)</li> </ul> <ol start="3"> <li>多维意识</li> </ol> <ul> <li>意识具有多种类型和状态,既非人类独有亦非仅限于生命体。(2025-02-11)</li> <li>认出「物质模式」的意识需具备相应物质信息。(2025-02-09)</li> <li>思想具备物质层面的属性。(2023-11-18)</li> </ul> <ol start="4"> <li>时间因果</li> </ol> <ul> <li>时间只是度量感知流逝速度的计量单位。(2022-04-24)</li> <li>连续瞬间的「物质模式」被「意识感知」连续的认出,即为「时间」。(2025-01-03)</li> <li>过去未去,未来已来,一切可能都「正在发生」。(2023-09-21)</li> </ul> <ol start="5"> <li>身份构建</li> </ol> <ul> <li>「意识感知」整体的「持续」认出某种意义,即为「我」。(2025-02-16)</li> <li>「自我」是不断消解的沙画,每个瞬间都在重生。(2024-12-25)</li> <li>「自我」对「意义」的解释有无数种,由观念决定。(2025-02-16)</li> </ul> <h3 id="二认知方法">二、认知方法</h3> <ol> <li>理论近似</li> </ol> <ul> <li>理论只是理解的途径,标准的最终解不存在。(2023-10-07)</li> <li>所有理论均有应用边界。(2024-09-13)</li> <li>绝对真理可能只是「人与自然共同的臆想」。(2024-09-13)</li> </ul> <ol start="2"> <li>无需完美</li> </ol> <ul> <li>判断是当下的。(2024-07-25)</li> <li>管理预期甚于控制风险。(2023-04-29)</li> <li>不追求完美完成,而是「以最好的方式去失败」。(2025-01-11)</li> </ul> <ol start="3"> <li>语言词汇</li> </ol> <ul> <li>词汇量决定认知基本盘。(2023-11-16)</li> <li>语言表征需警惕「工具的异化」与「语境污染」。(2021-06-20)</li> <li>重点不在于名相而在于与名相的关系。(2024-08-15)</li> </ul> <ol start="4"> <li>观念共识</li> </ol> <ul> <li>理论是实践的阶段总结,而实践是理论的动态补充,两者必须相遇。(2021-01-31)</li> <li>理论往往会忽略特性而强调共性,然而实践并不总是允许忽略特性。(2021-02-01)</li> <li>理论与实践驱生「观念」,而后「共识」产生。(2025-02-16)</li> </ul> <h3 id="三社会运行">三、社会运行</h3> <ol> <li>自由秩序</li> </ol> <ul> <li>自由的代价不应是他人不自由。(2024-09-19)</li> <li>市场失效源于评价权让渡。(2024-09-19)</li> <li>群体信任崩坏于验证成本倒挂。(2024-10-11)</li> </ul> <ol start="2"> <li>压力流动</li> </ol> <ul> <li>压力总是向无选择者流动,保有选择权者应遏制压力下移。(2024-10-08)</li> <li>保持系统纵深的安全区是非必要选项失效的保障。(2023-10-06)</li> <li>过度挑衅是一种预期暴力。(2024-05-17)</li> </ul> <ol start="3"> <li>博弈控制</li> </ol> <ul> <li>弱者的胜率在既定规则之外。(2023-05-26)</li> <li>重复形成预期,信息的正向/反向强化塑造群体判断。(2023-04-30)</li> </ul> <h3 id="四关键解构">四、关键解构</h3> <ol> <li>基层消解</li> </ol> <ul> <li>不存在终极顿悟。(2024-04-22)</li> <li>观念通过比较确立。(2024-02-23)</li> <li>完美是动态过程而非静态结果。(2023-10-04)</li> <li>确定性是缓慢到可被观察的不确定性。(2022-11-11)</li> </ul> <ol start="2"> <li>存在游戏</li> </ol> <ul> <li>创造本质是游戏。(2024-03-20)</li> <li>严肃性需通过玩性达成。(2023-09-21)</li> <li>内在的完整性永远在场。(2024-03-20)</li> </ul> <ol start="3"> <li>关联整体</li> </ol> <ul> <li>生存是全体性的。(2024-05-28)</li> <li>每个局部的合理选择可能导向整体的谬误。(2021-06-14)</li> </ul> 弥勒 diff --git a/docs/page/10/index.html b/docs/page/10/index.html index dd2b6190d..89783ed21 100644 --- a/docs/page/10/index.html +++ b/docs/page/10/index.html @@ -115,14 +115,14 @@

        - 越用意识,就越有意识。 + 观点是对实相的看法,并不意味着实相本身。

        -

        越用意识,就越有意识。

        +

        观点是对实相的看法,并不意味着实相本身。

        @@ -131,13 +131,15 @@

        - 2023.05.26 + 2023.07.07 - 意识 + 实相 + + 看法 观点 @@ -152,14 +154,14 @@

        - 接触意味着可能性。 + 变动不居,吾心自足。

        -

        接触意味着可能性。

        +

        变动不居,吾心自足。

        @@ -168,15 +170,17 @@

        - 2023.05.26 + 2023.06.17 - 接触 + 意识 - 可能性 + 变动 + + 自足 观点 @@ -191,14 +195,14 @@

        - 弱者的胜率在既定规则之外。 + 越用意识,就越有意识。

        -

        弱者的胜率在既定规则之外。 反之,强者的胜率在既定规则之内——那就是他们制定的。

        +

        越用意识,就越有意识。

        @@ -213,11 +217,7 @@

        - 弱者 - - 强者 - - 规则 + 意识 观点 @@ -232,14 +232,14 @@

        - 构建能复杂运行的简单系统,而非其反面。 + 接触意味着可能性。

        -

        构建 能复杂运行的简单系统 ,而非其反面。

        +

        接触意味着可能性。

        @@ -248,17 +248,15 @@

        - 2023.05.25 + 2023.05.26 - 简单 - - 复杂 + 接触 - 系统 + 可能性 观点 @@ -273,14 +271,14 @@

        - 动机永远在场。 + 弱者的胜率在既定规则之外。

        -

        动机永远在场,从来没有被掩埋。

        +

        弱者的胜率在既定规则之外。 反之,强者的胜率在既定规则之内——那就是他们制定的。

        @@ -289,15 +287,17 @@

        - 2023.05.07 + 2023.05.26 - 动机 + 弱者 - 在场 + 强者 + + 规则 观点 @@ -312,20 +312,14 @@

        - 红布 + 构建能复杂运行的简单系统,而非其反面。

        -
        -

        闹市灯火千古人物, -最是浪费长生永固。 -天阙空瞭人圆满, -不如晌时三分, -打上二两牛肉,黄酒一壶。 -静待美人迟暮。

        +

        构建 能复杂运行的简单系统 ,而非其反面。

        @@ -334,15 +328,17 @@

        - 2023.05.05 + 2023.05.25 - + 简单 - 偈语 + 复杂 + + 系统 观点 @@ -357,14 +353,14 @@

        - 信息的反向效率除了促使其向不同方向强化外,还可以通过停止重复的方式达成。 + 动机永远在场。

        -

        信息的反向效率除了促使其 向不同方向强化 外,还可以通过 停止重复 的方式达成。前者对冲了不同观点的影响,而后者限制了影响的扩散。

        +

        动机永远在场,从来没有被掩埋。

        @@ -373,19 +369,15 @@

        - 2023.05.01 + 2023.05.07 - 信息 - - 效率 - - 反向 + 动机 - 重复 + 在场 观点 @@ -400,14 +392,20 @@

        - 信息的效率由已知、预期、意外和重复共同完成。 + 红布

        -

        信息的效率由 已知、预期、意外和重复 共同完成。正向的效率促使信息向相同方向强化,反向的效率则是促使信息向不同方向强化。

        +
        +

        闹市灯火千古人物, +最是浪费长生永固。 +天阙空瞭人圆满, +不如晌时三分, +打上二两牛肉,黄酒一壶。 +静待美人迟暮。

        @@ -416,23 +414,15 @@

        - 2023.04.30 + 2023.05.05 - 信息 - - 效率 - - 已知 - - 预期 - - 意外 + - 重复 + 偈语 观点 @@ -447,14 +437,14 @@

        - 重复的意义在于满足预期。 + 信息的反向效率除了促使其向不同方向强化外,还可以通过停止重复的方式达成。

        -

        重复的意义在于满足预期。 人类对符合预期有着某种原始的近乎幼稚的偏好,或许因为这暗示着一个稳定安全的发展。

        +

        信息的反向效率除了促使其 向不同方向强化 外,还可以通过 停止重复 的方式达成。前者对冲了不同观点的影响,而后者限制了影响的扩散。

        @@ -463,15 +453,19 @@

        - 2023.04.30 + 2023.05.01 - 重复 + 信息 - 预期 + 效率 + + 反向 + + 重复 观点 @@ -486,14 +480,14 @@

        - 管理风险是管理预期的前提。 + 信息的效率由已知、预期、意外和重复共同完成。

        -

        管理风险是管理预期的前提,预期的失控往往是从风险的失控开始的。

        +

        信息的效率由 已知、预期、意外和重复 共同完成。正向的效率促使信息向相同方向强化,反向的效率则是促使信息向不同方向强化。

        @@ -502,17 +496,23 @@

        - 2023.04.29 + 2023.04.30 + 信息 + + 效率 + + 已知 + 预期 - 风险 + 意外 - 管理 + 重复 观点 diff --git a/docs/page/11/index.html b/docs/page/11/index.html index a5ddb20c6..86622b7a6 100644 --- a/docs/page/11/index.html +++ b/docs/page/11/index.html @@ -115,14 +115,14 @@

        - 效率与质量不相容。 + 重复的意义在于满足预期。

        -

        效率与质量不相容。 表达的高效是以表达的准确为代价的 ,可以高效传播的内容(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有着简略直白的倾向,复杂的理论会被简化为22条规则,高深的思想会被扁平为固定而具体的仪式或规则。

        +

        重复的意义在于满足预期。 人类对符合预期有着某种原始的近乎幼稚的偏好,或许因为这暗示着一个稳定安全的发展。

        @@ -131,15 +131,15 @@

        - 2023.04.29 + 2023.04.30 - 效率 + 重复 - 质量 + 预期 观点 @@ -154,14 +154,14 @@

        - 选择权。 + 管理风险是管理预期的前提。

        -

        选择权,选择权,还是选择权。

        +

        管理风险是管理预期的前提,预期的失控往往是从风险的失控开始的。

        @@ -170,15 +170,17 @@

        - 2023.04.14 + 2023.04.29 - 选择 + 预期 - 选择权 + 风险 + + 管理 观点 @@ -193,14 +195,14 @@

        - 有选择权才有发展权。 + 效率与质量不相容。

        -

        有选择权才有发展权。

        +

        效率与质量不相容。 表达的高效是以表达的准确为代价的 ,可以高效传播的内容(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有着简略直白的倾向,复杂的理论会被简化为22条规则,高深的思想会被扁平为固定而具体的仪式或规则。

        @@ -209,15 +211,15 @@

        - 2023.04.14 + 2023.04.29 - 选择 + 效率 - 发展 + 质量 观点 @@ -232,14 +234,14 @@

        - 预期管理。 + 选择权。

        -

        预期管理,预期管理,还是预期管理。

        +

        选择权,选择权,还是选择权。

        @@ -248,15 +250,15 @@

        - 2023.02.12 + 2023.04.14 - 预期 + 选择 - 管理 + 选择权 观点 @@ -271,14 +273,14 @@

        - 学识,破识,见识。 + 有选择权才有发展权。

        -

        学识,破识,见识。

        +

        有选择权才有发展权。

        @@ -287,15 +289,15 @@

        - 2023.02.12 + 2023.04.14 - + 选择 - 境界 + 发展 观点 @@ -310,14 +312,14 @@

        - 销售的重点从来不是「卖掉」了,而「被买走」了。 + 预期管理。

        -

        销售的重点从来不是「卖掉」了,而「被买走」了。

        +

        预期管理,预期管理,还是预期管理。

        @@ -326,17 +328,15 @@

        - 2023.02.11 + 2023.02.12 - 销售 - - 吸引 + 预期 - 说服 + 管理 观点 @@ -351,14 +351,14 @@

        - 吸引,而不是说服。 + 学识,破识,见识。

        -

        吸引,而不是说服。吸引预设了相同的立场,而说服预设了不同的立场。

        +

        学识,破识,见识。

        @@ -367,15 +367,15 @@

        - 2023.02.11 + 2023.02.12 - 吸引 + - 说服 + 境界 观点 @@ -390,14 +390,14 @@

        - 警惕是非题。 + 销售的重点从来不是「卖掉」了,而「被买走」了。

        -

        警惕是非题 ——相当多的是非题实际上是经过伪装的多选题。有意或无意的,其他选择被隐藏或简化了——直到只剩两个互斥选择。

        +

        销售的重点从来不是「卖掉」了,而「被买走」了。

        @@ -406,19 +406,17 @@

        - 2023.01.24 + 2023.02.11 - 是非 - - 简化 + 销售 - 选择 + 吸引 - 互斥 + 说服 观点 @@ -433,14 +431,14 @@

        - 确定性或许只是一种过拟合。 + 吸引,而不是说服。

        -

        确定性或许只是一种过拟合。

        +

        吸引,而不是说服。吸引预设了相同的立场,而说服预设了不同的立场。

        @@ -449,19 +447,15 @@

        - 2023.01.24 + 2023.02.11 - 可能 - - 确定性 - - 过拟合 + 吸引 - 认知 + 说服 观点 @@ -476,14 +470,14 @@

        - 相比于不确定性,确定性或许注定只能是沧海一粟。 + 警惕是非题。

        -

        相比于不确定性,确定性或许注定只能是沧海一粟。

        +

        警惕是非题 ——相当多的是非题实际上是经过伪装的多选题。有意或无意的,其他选择被隐藏或简化了——直到只剩两个互斥选择。

        @@ -498,11 +492,13 @@

        - 确定 + 是非 + + 简化 - 可能 + 选择 - 认知 + 互斥 观点 diff --git a/docs/page/12/index.html b/docs/page/12/index.html index c7395afb9..d57b4301e 100644 --- a/docs/page/12/index.html +++ b/docs/page/12/index.html @@ -115,14 +115,14 @@

        - 绝大多数的认知可能只是一种过拟合。 + 确定性或许只是一种过拟合。

        -

        绝大多数的认知可能只是一种过拟合。

        +

        确定性或许只是一种过拟合。

        @@ -139,6 +139,8 @@

        可能 + 确定性 + 过拟合 认知 @@ -156,14 +158,14 @@

        - 工具的囚徒。 + 相比于不确定性,确定性或许注定只能是沧海一粟。

        -

        工具的囚徒。

        +

        相比于不确定性,确定性或许注定只能是沧海一粟。

        @@ -172,15 +174,17 @@

        - 2023.01.22 + 2023.01.24 - 工具 + 确定 - 囚徒 + 可能 + + 认知 观点 @@ -195,14 +199,14 @@

        - 凡是可能,终将发生。 + 绝大多数的认知可能只是一种过拟合。

        -

        凡是可能,终将发生。

        +

        绝大多数的认知可能只是一种过拟合。

        @@ -211,7 +215,7 @@

        - 2023.01.22 + 2023.01.24 @@ -219,6 +223,10 @@

        可能 + 过拟合 + + 认知 + 观点 @@ -232,14 +240,14 @@

        - 意识、能量、物质三位一体。 + 工具的囚徒。

        -

        意识、能量、物质三位一体。

        +

        工具的囚徒。

        @@ -254,11 +262,9 @@

        - 意识 - - 能量 + 工具 - 物质 + 囚徒 观点 @@ -273,14 +279,14 @@

        - 风险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 + 凡是可能,终将发生。

        -

        风险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

        +

        凡是可能,终将发生。

        @@ -289,23 +295,13 @@

        - 2023.01.18 + 2023.01.22 - 风险 - - 收益 - - 相对 - - 绝对 - - 静态 - - 动态 + 可能 观点 @@ -320,14 +316,14 @@

        - 先确保不输,剩下的就是赢多赢少的问题。 + 意识、能量、物质三位一体。

        -

        先确保不输,剩下的就是赢多赢少的问题。先确保自己,再确保别人,确保的人越多赢的越多。

        +

        意识、能量、物质三位一体。

        @@ -336,13 +332,17 @@

        - 2023.01.17 + 2023.01.22 - 输赢 + 意识 + + 能量 + + 物质 观点 @@ -357,14 +357,14 @@

        - 在所有风险中,输不起的风险是最大的风险。 + 风险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

        -

        在所有风险中, 输不起的风险是最大的风险 ——这会导致你失去参与游戏的资格。

        +

        风险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

        @@ -373,7 +373,7 @@

        - 2023.01.17 + 2023.01.18 @@ -381,7 +381,15 @@

        风险 - 输赢 + 收益 + + 相对 + + 绝对 + + 静态 + + 动态 观点 @@ -396,14 +404,14 @@

        - 风险与收益不对等的才是机会。 + 先确保不输,剩下的就是赢多赢少的问题。

        -

        风险与收益不对等的才是机会。

        +

        先确保不输,剩下的就是赢多赢少的问题。先确保自己,再确保别人,确保的人越多赢的越多。

        @@ -418,11 +426,7 @@

        - 风险 - - 收益 - - 机会 + 输赢 观点 @@ -437,14 +441,14 @@

        - 不能自洽的逻辑值得怀疑,但这并不表示自洽的逻辑就合理。 + 在所有风险中,输不起的风险是最大的风险。

        -

        不能自洽的逻辑值得怀疑,但这并不表示自洽的逻辑就合理。

        +

        在所有风险中, 输不起的风险是最大的风险 ——这会导致你失去参与游戏的资格。

        @@ -453,15 +457,15 @@

        - 2022.12.24 + 2023.01.17 - 自洽 + 风险 - 逻辑 + 输赢 观点 @@ -476,14 +480,14 @@

        - 人类社会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三人成虎的基础上的。 + 风险与收益不对等的才是机会。

        -

        人类社会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三人成虎的基础上的。

        +

        风险与收益不对等的才是机会。

        @@ -492,17 +496,17 @@

        - 2022.11.11 + 2023.01.17 - 人类 + 风险 - 社会 + 收益 - 三人成虎 + 机会 观点 diff --git a/docs/page/13/index.html b/docs/page/13/index.html index 48169a294..8d0173842 100644 --- a/docs/page/13/index.html +++ b/docs/page/13/index.html @@ -115,14 +115,14 @@

        - 任何确定的东西都是假象,本质上是不确定性变慢到被人观察到而已。 + 不能自洽的逻辑值得怀疑,但这并不表示自洽的逻辑就合理。

        -

        任何确定的东西都是假象,本质上是 不确定性变慢到被人观察到而已 。因为变的实在太慢,所以被观察为确定性。从物质到精神,从生理到心理,从科学到玄学,都不出这个范围。

        +

        不能自洽的逻辑值得怀疑,但这并不表示自洽的逻辑就合理。

        @@ -131,15 +131,15 @@

        - 2022.11.11 + 2022.12.24 - 确定 + 自洽 - 观察 + 逻辑 观点 @@ -154,14 +154,14 @@

        - 溢价来源于对主流的合理挑战。 + 人类社会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三人成虎的基础上的。

        -

        溢价来源于对主流的合理挑战。既要能与主流形成差异,又要能合理化这种差异。

        +

        人类社会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三人成虎的基础上的。

        @@ -170,17 +170,17 @@

        - 2022.08.14 + 2022.11.11 - 溢价 + 人类 - 主流 + 社会 - 挑战 + 三人成虎 观点 @@ -195,14 +195,14 @@

        - 复杂现象往往是寥寥几条简单的基础规则所堆砌。 + 任何确定的东西都是假象,本质上是不确定性变慢到被人观察到而已。

        -

        复杂现象往往是寥寥几条简单规则所堆砌。因此,不要追逐复杂现象,要追逐其背后的基础规则。

        +

        任何确定的东西都是假象,本质上是 不确定性变慢到被人观察到而已 。因为变的实在太慢,所以被观察为确定性。从物质到精神,从生理到心理,从科学到玄学,都不出这个范围。

        @@ -211,17 +211,15 @@

        - 2022.08.14 + 2022.11.11 - 复杂 - - 基础 + 确定 - 规则 + 观察 观点 @@ -236,14 +234,14 @@

        - 痛苦是观念冲突的自然表征。 + 溢价来源于对主流的合理挑战。

        -

        痛苦是观念冲突的自然表征。

        +

        溢价来源于对主流的合理挑战。既要能与主流形成差异,又要能合理化这种差异。

        @@ -258,11 +256,11 @@

        - 痛苦 + 溢价 - 冲突 + 主流 - 表征 + 挑战 观点 @@ -277,14 +275,14 @@

        - 对自己诚实是认识自己的基本前提。 + 复杂现象往往是寥寥几条简单的基础规则所堆砌。

        -

        对自己诚实是认识自己的基本前提。

        +

        复杂现象往往是寥寥几条简单规则所堆砌。因此,不要追逐复杂现象,要追逐其背后的基础规则。

        @@ -299,11 +297,11 @@

        - 诚实 + 复杂 - 认识 + 基础 - 自己 + 规则 观点 @@ -318,14 +316,14 @@

        - 绝大多数的努力不会以直接的方式获得回报。 + 痛苦是观念冲突的自然表征。

        -

        绝大多数的努力不会以直接的方式获得回报。

        +

        痛苦是观念冲突的自然表征。

        @@ -334,15 +332,17 @@

        - 2022.08.13 + 2022.08.14 - 努力 + 痛苦 - 回报 + 冲突 + + 表征 观点 @@ -357,15 +357,14 @@

        - 仪式是权力的具体化。 + 对自己诚实是认识自己的基本前提。

        -

        仪式是权力的具体化。 世俗体系下,多方共同完成仪式是每一个参与者对其在群体中的位置有一个或潜在或明确的共识。这个过程即使在看似非世俗的宗教体系下依然有效,保持晦涩艰深就必然曲高和寡,想广泛传播就不得不接受世俗化——仪式化。

        -

        抽象的思想在观念层面达成共识过于困难,最终不得不转化成某种具体的更易达成共识的形式——仪式,仪式这种具体形式的解释权天然会产生权威,而后权力即出现。

        +

        对自己诚实是认识自己的基本前提。

        @@ -374,17 +373,17 @@

        - 2022.07.11 + 2022.08.14 - 仪式 + 诚实 - 权力 + 认识 - 具体 + 自己 观点 @@ -399,15 +398,14 @@

        - 操作事件到其反面,一般有两种方法:反对它,或假装加入的同时做极端。 + 绝大多数的努力不会以直接的方式获得回报。

        -

        操作事件到其反面,一般有两种方法: 反对它,或假装加入的同时做极端

        -

        大多数人对事件的判断标准是非常朴素的,且没有能力对看似一样的论述做细致分析。这就使得顶着「我是你这边」的名义,做极端的、情绪化的行动有了很大的操作空间。一部分人会发觉这种操作,并尝试将其和自己的主张区分开来,而这个行为会被没有发觉这种操作的群体所误判,于是割裂产生了。

        +

        绝大多数的努力不会以直接的方式获得回报。

        @@ -416,17 +414,15 @@

        - 2022.06.04 + 2022.08.13 - 操作 - - 事件 + 努力 - 过度 + 回报 观点 @@ -441,15 +437,15 @@

        - 操作事件并使其是非不明,一般有两种方法:信息缺失与信息过载。 + 仪式是权力的具体化。

        -

        操作事件并使其是非不明,一般有两种方法: 信息缺失与信息过载 。前者比较容易理解,没有人知道发生了什么,自然也就无法评判孰是孰非。

        -

        但随着技术的发展,社交媒体等载体的出现,这种方式的操作性在大幅度下降。于是,后者逐渐被更高频的使用,即不去阻止正确信息的出现,同时混以大量噪音。有些噪音属于虚假信息,有些则属于半真半假,还有些属于看似有关实际无关。由于每个人感兴趣的、容易被吸引的因素是有差别的,同时每个人对信息的处理能力也是有差别的,在评价门槛几乎为0的当下,群体与群体之间对同一件事的态度形成差异,进一步促使信息过载。

        +

        仪式是权力的具体化。 世俗体系下,多方共同完成仪式是每一个参与者对其在群体中的位置有一个或潜在或明确的共识。这个过程即使在看似非世俗的宗教体系下依然有效,保持晦涩艰深就必然曲高和寡,想广泛传播就不得不接受世俗化——仪式化。

        +

        抽象的思想在观念层面达成共识过于困难,最终不得不转化成某种具体的更易达成共识的形式——仪式,仪式这种具体形式的解释权天然会产生权威,而后权力即出现。

        @@ -458,17 +454,17 @@

        - 2022.06.03 + 2022.07.11 - 操作 + 仪式 - 事件 + 权力 - 信息 + 具体 观点 @@ -483,14 +479,15 @@

        - 很多人类的愚蠢,其根源来自于朴素的理想主义。 + 操作事件到其反面,一般有两种方法:反对它,或假装加入的同时做极端。

        -

        很多人类的愚蠢,其根源来自于朴素的理想主义。

        +

        操作事件到其反面,一般有两种方法: 反对它,或假装加入的同时做极端

        +

        大多数人对事件的判断标准是非常朴素的,且没有能力对看似一样的论述做细致分析。这就使得顶着「我是你这边」的名义,做极端的、情绪化的行动有了很大的操作空间。一部分人会发觉这种操作,并尝试将其和自己的主张区分开来,而这个行为会被没有发觉这种操作的群体所误判,于是割裂产生了。

        @@ -499,15 +496,17 @@

        - 2022.06.02 + 2022.06.04 - 愚蠢 + 操作 + + 事件 - 理想 + 过度 观点 diff --git a/docs/page/14/index.html b/docs/page/14/index.html index fa263d6e9..8f22d95e2 100644 --- a/docs/page/14/index.html +++ b/docs/page/14/index.html @@ -115,14 +115,15 @@

        - 人类拥有着几乎无限的愚蠢,然而奇迹又往往被这些愚蠢所孕育。 + 操作事件并使其是非不明,一般有两种方法:信息缺失与信息过载。

        -

        人类拥有着几乎无限的愚蠢,然而奇迹又往往被这些愚蠢所孕育。可以说,是一种「愚蠢二象性」了。

        +

        操作事件并使其是非不明,一般有两种方法: 信息缺失与信息过载 。前者比较容易理解,没有人知道发生了什么,自然也就无法评判孰是孰非。

        +

        但随着技术的发展,社交媒体等载体的出现,这种方式的操作性在大幅度下降。于是,后者逐渐被更高频的使用,即不去阻止正确信息的出现,同时混以大量噪音。有些噪音属于虚假信息,有些则属于半真半假,还有些属于看似有关实际无关。由于每个人感兴趣的、容易被吸引的因素是有差别的,同时每个人对信息的处理能力也是有差别的,在评价门槛几乎为0的当下,群体与群体之间对同一件事的态度形成差异,进一步促使信息过载。

        @@ -131,17 +132,17 @@

        - 2022.06.02 + 2022.06.03 - 愚蠢 + 操作 - 奇迹 + 事件 - 二象性 + 信息 观点 @@ -156,14 +157,14 @@

        - 观点的意义依赖其限定范围,而对观点的扭曲常常就源于超出了其限定的范围。 + 很多人类的愚蠢,其根源来自于朴素的理想主义。

        -

        观点的意义依赖其限定范围,而对观点的扭曲常常就源于超出了其限定的范围。这个方式总是被观点的反对者使用的很好——他们 通过将对方观点极端化来证明其荒谬 ,而对自己所支持的观点,却能很好的理解其有效的范围。

        +

        很多人类的愚蠢,其根源来自于朴素的理想主义。

        @@ -172,17 +173,15 @@

        - 2022.06.01 + 2022.06.02 - 范围 - - 意义 + 愚蠢 - 扭曲 + 理想 观点 @@ -197,14 +196,14 @@

        - 就人类组织协作的进化而言,当下世界有两种主流认识:一种以竞争求合作,一种以合作求竞争。 + 人类拥有着几乎无限的愚蠢,然而奇迹又往往被这些愚蠢所孕育。

        -

        就人类组织协作的进化而言,当下世界有两种主流认识: 一种以竞争求合作,一种以合作求竞争 。扩展来说,如果只能选择其一,你更愿意相信人类进化真正依托的底层动机是什么?是对恶的警惕还是对善的追求?

        +

        人类拥有着几乎无限的愚蠢,然而奇迹又往往被这些愚蠢所孕育。可以说,是一种「愚蠢二象性」了。

        @@ -213,17 +212,17 @@

        - 2022.05.25 + 2022.06.02 - 协作 + 愚蠢 - 竞争 + 奇迹 - 合作 + 二象性 观点 @@ -238,14 +237,14 @@

        - 一切事件都可以被简单的概括为「将不确定确定化」。 + 观点的意义依赖其限定范围,而对观点的扭曲常常就源于超出了其限定的范围。

        -

        一切事件都可以被简单的概括为 「将不确定确定化」 。或者说,从无数种可能的发展中,选择具现化的那一种。

        +

        观点的意义依赖其限定范围,而对观点的扭曲常常就源于超出了其限定的范围。这个方式总是被观点的反对者使用的很好——他们 通过将对方观点极端化来证明其荒谬 ,而对自己所支持的观点,却能很好的理解其有效的范围。

        @@ -254,15 +253,17 @@

        - 2022.05.20 + 2022.06.01 - 可能性 + 范围 - 不确定 + 意义 + + 扭曲 观点 @@ -277,14 +278,14 @@

        - 完美市场犹如经典力学,是一种对现实粗糙简化的模型。 + 就人类组织协作的进化而言,当下世界有两种主流认识:一种以竞争求合作,一种以合作求竞争。

        -

        完美市场犹如经典力学,是一种对现实粗糙简化的模型。随着社会的发展,粗糙的模型会越来越难以正确反应现实,就像当初的经典力学—— 他有效,但并非总是有效

        +

        就人类组织协作的进化而言,当下世界有两种主流认识: 一种以竞争求合作,一种以合作求竞争 。扩展来说,如果只能选择其一,你更愿意相信人类进化真正依托的底层动机是什么?是对恶的警惕还是对善的追求?

        @@ -293,15 +294,17 @@

        - 2022.05.17 + 2022.05.25 - 市场 + 协作 - 完美 + 竞争 + + 合作 观点 @@ -316,14 +319,14 @@

        - 市场不完美。 + 一切事件都可以被简单的概括为「将不确定确定化」。

        -

        市场不完美。

        +

        一切事件都可以被简单的概括为 「将不确定确定化」 。或者说,从无数种可能的发展中,选择具现化的那一种。

        @@ -332,15 +335,15 @@

        - 2022.05.17 + 2022.05.20 - 市场 + 可能性 - 完美 + 不确定 观点 @@ -355,14 +358,14 @@

        - 现实是观察的实现。 + 完美市场犹如经典力学,是一种对现实粗糙简化的模型。

        -

        现实是观察的实现。

        +

        完美市场犹如经典力学,是一种对现实粗糙简化的模型。随着社会的发展,粗糙的模型会越来越难以正确反应现实,就像当初的经典力学—— 他有效,但并非总是有效

        @@ -371,15 +374,15 @@

        - 2022.05.14 + 2022.05.17 - 现实 + 市场 - 观察 + 完美 观点 @@ -394,14 +397,14 @@

        - 每天发生的奇迹会被视为日常。 + 市场不完美。

        -

        每天发生的奇迹会被视为日常。

        +

        市场不完美。

        @@ -410,15 +413,15 @@

        - 2022.05.14 + 2022.05.17 - 日常 + 市场 - 奇迹 + 完美 观点 @@ -433,14 +436,14 @@

        - 观察者同时也将是被观察者。 + 现实是观察的实现。

        -

        观察者同时也将是被观察者,一切被观察到的确定性皆不可避免的在观察者介入下完成。

        +

        现实是观察的实现。

        @@ -455,9 +458,9 @@

        - 观察 + 现实 - 确定 + 观察 观点 @@ -472,14 +475,14 @@

        - 存在的本质是不确定的确定化。 + 每天发生的奇迹会被视为日常。

        -

        存在的本质是不确定的确定化,并在确定的过程中尽可能的体验发展的可能性。

        +

        每天发生的奇迹会被视为日常。

        @@ -494,9 +497,9 @@

        - 存在 + 日常 - 不确定 + 奇迹 观点 diff --git a/docs/page/15/index.html b/docs/page/15/index.html index e942caa32..e9caaa691 100644 --- a/docs/page/15/index.html +++ b/docs/page/15/index.html @@ -115,14 +115,14 @@

        - 货币实际上是一种「提货凭证」。 + 观察者同时也将是被观察者。

        -

        货币实际上是一种「提货凭证」,其价值由「供货方」的承认所支撑,并被实际发生的「交易」所证明。

        +

        观察者同时也将是被观察者,一切被观察到的确定性皆不可避免的在观察者介入下完成。

        @@ -131,15 +131,15 @@

        - 2022.05.11 + 2022.05.14 - 货币 + 观察 - 价值 + 确定 观点 @@ -154,14 +154,14 @@

        - 故事是一种虚拟冒险,以常识与想象塑造,让人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下体验另一种可能性的发展。 + 存在的本质是不确定的确定化。

        -

        故事是一种虚拟冒险,以常识与想象塑造,让人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下 体验另一种可能性的发展

        +

        存在的本质是不确定的确定化,并在确定的过程中尽可能的体验发展的可能性。

        @@ -170,15 +170,15 @@

        - 2022.05.08 + 2022.05.14 - 故事 + 存在 - 可能性 + 不确定 观点 @@ -193,14 +193,14 @@

        - 客观存在的达成离不开主观存在,反之亦然。 + 货币实际上是一种「提货凭证」。

        -

        客观存在的达成离不开主观存在,反之亦然。

        +

        货币实际上是一种「提货凭证」,其价值由「供货方」的承认所支撑,并被实际发生的「交易」所证明。

        @@ -209,15 +209,15 @@

        - 2022.05.05 + 2022.05.11 - 客观 + 货币 - 主观 + 价值 观点 @@ -232,14 +232,14 @@

        - 观念自其产生那一刻起,就始终在寻求自身的具体化。 + 故事是一种虚拟冒险,以常识与想象塑造,让人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下体验另一种可能性的发展。

        -

        观念自其产生那一刻起,就始终在寻求自身的具体化。

        +

        故事是一种虚拟冒险,以常识与想象塑造,让人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下 体验另一种可能性的发展

        @@ -248,13 +248,15 @@

        - 2022.05.05 + 2022.05.08 - 具体 + 故事 + + 可能性 观点 @@ -269,14 +271,14 @@

        - 一切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表述都是主观的。 + 客观存在的达成离不开主观存在,反之亦然。

        -

        一切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表述都是主观的,会印刻着表达者的主观——包括这句。

        +

        客观存在的达成离不开主观存在,反之亦然。

        @@ -291,13 +293,9 @@

        - 主观 - - 语言 - - 文字 + 客观 - 表达 + 主观 观点 @@ -312,14 +310,14 @@

        - 时间是生物性的先感知一瞬间,再感知下一瞬间所造成的知觉假象。 + 观念自其产生那一刻起,就始终在寻求自身的具体化。

        -

        时间是生物性的先感知一瞬间,再感知下一瞬间所造成的知觉假象。因果也是。

        +

        观念自其产生那一刻起,就始终在寻求自身的具体化。

        @@ -328,15 +326,13 @@

        - 2022.04.24 + 2022.05.05 - 时空 - - 单位 + 具体 观点 @@ -351,14 +347,14 @@

        - 时间并不流逝,流逝的是我们自己。 + 一切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表述都是主观的。

        -

        时间并不流逝,流逝的是我们自己。某种意义上,时间只是度量我们流逝速度的计量单位——它本身并不存在。

        +

        一切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表述都是主观的,会印刻着表达者的主观——包括这句。

        @@ -367,15 +363,19 @@

        - 2022.04.24 + 2022.05.05 - 时空 + 主观 - 单位 + 语言 + + 文字 + + 表达 观点 @@ -390,14 +390,14 @@

        - 活着,同时假装活着。 + 时间是生物性的先感知一瞬间,再感知下一瞬间所造成的知觉假象。

        -

        活着,同时假装活着。

        +

        时间是生物性的先感知一瞬间,再感知下一瞬间所造成的知觉假象。因果也是。

        @@ -406,15 +406,15 @@

        - 2022.04.17 + 2022.04.24 - 角色 + 时空 - 演员 + 单位 观点 @@ -429,14 +429,14 @@

        - 「悲凉」就是好人角色出于好的动机,为了好的目的而行动在客观上、结果上却帮助了坏人角色达到了坏的目的与坏的结果。 + 时间并不流逝,流逝的是我们自己。

        -

        「悲凉」就是好人角色出于好的动机,为了好的目的而行动在客观上、结果上却帮助了坏人角色达到了坏的目的与坏的结果。

        +

        时间并不流逝,流逝的是我们自己。某种意义上,时间只是度量我们流逝速度的计量单位——它本身并不存在。

        @@ -445,15 +445,15 @@

        - 2022.03.17 + 2022.04.24 - 角色 + 时空 - 好心坏事 + 单位 观点 @@ -468,15 +468,14 @@

        - 物质的改变远慢于意识,「不稳定的认知」常常迫使意识追随物质而行动。 + 活着,同时假装活着。

        -

        物质的改变远慢于意识,「不稳定的认知」常常迫使意识追随物质而行动。这种迫使会进一步促使「认知的不稳定」,使得意识再次不得不追随物质而行动。

        -

        意识被物质反复「教导」其没有选择,就会越来越「慌张」和「敏感」。然后,意识或许被成功教导去屈从于物质,或许寻求反抗的升级——更加的极端与对立——最终割裂。

        +

        活着,同时假装活着。

        @@ -485,15 +484,15 @@

        - 2022.03.14 + 2022.04.17 - 物质 + 角色 - 意识 + 演员 观点 diff --git a/docs/page/16/index.html b/docs/page/16/index.html index 68ac75601..5388a67c2 100644 --- a/docs/page/16/index.html +++ b/docs/page/16/index.html @@ -115,14 +115,14 @@

        - 人有保持其认知前后一致的倾向,然而一致的倾向和一致的行动并不是一回事。 + 「悲凉」就是好人角色出于好的动机,为了好的目的而行动在客观上、结果上却帮助了坏人角色达到了坏的目的与坏的结果。

        -

        人有保持其认知前后一致的倾向,然而一致的倾向和一致的行动并不是一回事。也就是所谓的,明白很多道理,却仍然过不好一生。

        +

        「悲凉」就是好人角色出于好的动机,为了好的目的而行动在客观上、结果上却帮助了坏人角色达到了坏的目的与坏的结果。

        @@ -131,15 +131,15 @@

        - 2022.03.14 + 2022.03.17 - 认知 + 角色 - 一致 + 好心坏事 观点 @@ -154,14 +154,15 @@

        - 「无力」就是让角色持续处于「没得选」的状态,缓慢而持续的走向一个可怕的结果。 + 物质的改变远慢于意识,「不稳定的认知」常常迫使意识追随物质而行动。

        -

        「无力」就是让角色持续处于「没得选」的状态,缓慢而持续的走向一个可怕的结果。即「无常」。

        +

        物质的改变远慢于意识,「不稳定的认知」常常迫使意识追随物质而行动。这种迫使会进一步促使「认知的不稳定」,使得意识再次不得不追随物质而行动。

        +

        意识被物质反复「教导」其没有选择,就会越来越「慌张」和「敏感」。然后,意识或许被成功教导去屈从于物质,或许寻求反抗的升级——更加的极端与对立——最终割裂。

        @@ -170,15 +171,15 @@

        - 2022.03.13 + 2022.03.14 - 角色 + 物质 - 没得选 + 意识 观点 @@ -193,15 +194,14 @@

        - 「自由贸易」隐藏着一个巨大的假设——它默认交易双方是平等的。 + 人有保持其认知前后一致的倾向,然而一致的倾向和一致的行动并不是一回事。

        -

        「自由贸易」隐藏着一个巨大的假设——它默认交易双方是平等的。

        -

        然而事实上,很多时候,强者和弱者的「自由贸易」里,弱者「没得选」。极端的自由实际上就是物竞天择,最终导向强者对弱者的剥削。

        +

        人有保持其认知前后一致的倾向,然而一致的倾向和一致的行动并不是一回事。也就是所谓的,明白很多道理,却仍然过不好一生。

        @@ -210,17 +210,15 @@

        - 2022.03.10 + 2022.03.14 - 自由 - - 没得选 + 认知 - 假设 + 一致 观点 @@ -235,14 +233,14 @@

        - 沩仰自然,临济尖锋,曹洞细密,云门妙古,法眼言实。 + 「无力」就是让角色持续处于「没得选」的状态,缓慢而持续的走向一个可怕的结果。

        -

        沩仰自然,临济尖锋,曹洞细密,云门妙古,法眼言实。

        +

        「无力」就是让角色持续处于「没得选」的状态,缓慢而持续的走向一个可怕的结果。即「无常」。

        @@ -251,15 +249,15 @@

        - 2022.03.04 + 2022.03.13 - + 角色 - + 没得选 观点 @@ -274,15 +272,15 @@

        - 互联网的上半场是需求端的线上化,下半场则是供给端的线上化。 + 「自由贸易」隐藏着一个巨大的假设——它默认交易双方是平等的。

        -

        互联网的上半场是需求端的线上化,下半场则是供给端的线上化。

        -

        上半场又被称为消费互联网,是通过线上这种新型的载体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消费掉已有的供给端库存。当线下的供给能力释放的差不多且消费端基本都线上化以后,就会进入下半场,即产业互联网,开始对供给端进行线上化。

        +

        「自由贸易」隐藏着一个巨大的假设——它默认交易双方是平等的。

        +

        然而事实上,很多时候,强者和弱者的「自由贸易」里,弱者「没得选」。极端的自由实际上就是物竞天择,最终导向强者对弱者的剥削。

        @@ -291,13 +289,17 @@

        - 2022.03.02 + 2022.03.10 - 互联网 + 自由 + + 没得选 + + 假设 观点 @@ -312,15 +314,14 @@

        - 交叉询问是通过一系列的简短的对方会说「是」的问题,最终组合成对方或许想说「不是」但却不得不说「是」的结果。 + 沩仰自然,临济尖锋,曹洞细密,云门妙古,法眼言实。

        -

        交叉询问是通过一系列的简短的对方会说「是」的问题,最终组合成对方或许想说「不是」但却不得不说「是」的结果。

        -

        有些类似下五子棋,不断的用四子连珠迫使对手不得不在你期望的位置落子,最终以多个四子连珠的组合产生不可抵抗的结果获胜。

        +

        沩仰自然,临济尖锋,曹洞细密,云门妙古,法眼言实。

        @@ -329,13 +330,15 @@

        - 2022.01.12 + 2022.03.04 - 交叉询问 + + + 观点 @@ -350,14 +353,15 @@

        - 相信「他人即地狱」会打开真正的地狱。 + 互联网的上半场是需求端的线上化,下半场则是供给端的线上化。

        -

        相信「他人即地狱」会打开真正的地狱。 彻底的悲观并不能解决问题,也并不会使人深刻 ——反之亦然。

        +

        互联网的上半场是需求端的线上化,下半场则是供给端的线上化。

        +

        上半场又被称为消费互联网,是通过线上这种新型的载体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消费掉已有的供给端库存。当线下的供给能力释放的差不多且消费端基本都线上化以后,就会进入下半场,即产业互联网,开始对供给端进行线上化。

        @@ -366,13 +370,13 @@

        - 2021.12.26 + 2022.03.02 - 地狱 + 互联网 观点 @@ -387,14 +391,15 @@

        - 象征是共同想象的具体化。 + 交叉询问是通过一系列的简短的对方会说「是」的问题,最终组合成对方或许想说「不是」但却不得不说「是」的结果。

        -

        象征是共同想象的具体化。

        +

        交叉询问是通过一系列的简短的对方会说「是」的问题,最终组合成对方或许想说「不是」但却不得不说「是」的结果。

        +

        有些类似下五子棋,不断的用四子连珠迫使对手不得不在你期望的位置落子,最终以多个四子连珠的组合产生不可抵抗的结果获胜。

        @@ -403,15 +408,13 @@

        - 2021.12.22 + 2022.01.12 - 象征 - - 想象 + 交叉询问 观点 @@ -426,14 +429,14 @@

        - 现实是真实的象征,由想象所构建。 + 相信「他人即地狱」会打开真正的地狱。

        -

        现实是真实的象征,由想象所构建。例如金融市场里,价格是象征,价值是真实,而交易则需要基于某种想象才可以被达成——不断的交易最终促成了具体现实出现——市场。

        +

        相信「他人即地狱」会打开真正的地狱。 彻底的悲观并不能解决问题,也并不会使人深刻 ——反之亦然。

        @@ -442,17 +445,13 @@

        - 2021.12.21 + 2021.12.26 - 真实 - - 象征 - - 想象 + 地狱 观点 @@ -467,14 +466,14 @@

        - 市场是有效的,但没有那么有效。 + 象征是共同想象的具体化。

        -

        市场是有效的,但没有那么有效。

        +

        象征是共同想象的具体化。

        @@ -483,15 +482,15 @@

        - 2021.12.19 + 2021.12.22 - 市场 + 象征 - 有效 + 想象 观点 diff --git a/docs/page/17/index.html b/docs/page/17/index.html index d593bc3cd..c82e8583a 100644 --- a/docs/page/17/index.html +++ b/docs/page/17/index.html @@ -115,14 +115,14 @@

        - 任何群体决策或机制都将趋于有效,但并不总是正确。 + 现实是真实的象征,由想象所构建。

        -

        任何群体决策或机制都将趋于有效,但并不总是正确。

        +

        现实是真实的象征,由想象所构建。例如金融市场里,价格是象征,价值是真实,而交易则需要基于某种想象才可以被达成——不断的交易最终促成了具体现实出现——市场。

        @@ -131,17 +131,17 @@

        - 2021.12.19 + 2021.12.21 - 群体 + 真实 - 决策 + 象征 - 机制 + 想象 观点 @@ -156,14 +156,14 @@

        - 因果和时空一样,都是基本假设/共识。 + 市场是有效的,但没有那么有效。

        -

        因果和时空一样,都是基本假设/共识。

        +

        市场是有效的,但没有那么有效。

        @@ -178,11 +178,9 @@

        - 因果 - - 时空 + 市场 - 共识 + 有效 观点 @@ -197,14 +195,14 @@

        - 过多的变量会模糊因果,使得结果最终呈现为一种概率。 + 任何群体决策或机制都将趋于有效,但并不总是正确。

        -

        过多的变量会模糊因果,使得结果最终呈现为一种概率。

        +

        任何群体决策或机制都将趋于有效,但并不总是正确。

        @@ -219,11 +217,11 @@

        - 因果 + 群体 - 变量 + 决策 - 概率 + 机制 观点 @@ -238,14 +236,14 @@

        - 三维世界本质上是一种时间与空间以不同形式不断交换的游戏。 + 因果和时空一样,都是基本假设/共识。

        -

        三维世界本质上是一种时间与空间以不同形式不断交换的游戏。

        +

        因果和时空一样,都是基本假设/共识。

        @@ -254,17 +252,17 @@

        - 2021.12.17 + 2021.12.19 - 时空 + 因果 - 游戏 + 时空 - 三维 + 共识 观点 @@ -279,14 +277,14 @@

        - 凡有所感,皆为碎片。 + 过多的变量会模糊因果,使得结果最终呈现为一种概率。

        -

        凡有所感,皆为碎片。

        +

        过多的变量会模糊因果,使得结果最终呈现为一种概率。

        @@ -295,15 +293,17 @@

        - 2021.12.10 + 2021.12.19 - 感知 + 因果 - 碎片 + 变量 + + 概率 观点 @@ -318,15 +318,14 @@

        - 个人性与集体性哪个更被强调,依赖于个人与集体达成了怎样的共识。 + 三维世界本质上是一种时间与空间以不同形式不断交换的游戏。

        -

        个人性与集体性哪个更被强调,依赖于个人与集体达成了怎样的共识。共识的一致性越强,个人性越能够被宽松的表达;反之,共识的一致性越弱,个人性就越被泯灭,转化为多个群体之间的对抗。

        -

        强一致性带来的个人性的绽放会迅速的在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创新,并带来璀璨的发展。而后个人的冲突开始出现,类似的个人性聚集成小范围的集体。此时,或许能重新达成小范围的一致,进而继续前行;也或许无法达成小范围的一致,范围就会扩大,最终变成大集体的对抗,强一致性衰退成弱一致性。

        +

        三维世界本质上是一种时间与空间以不同形式不断交换的游戏。

        @@ -335,15 +334,17 @@

        - 2021.11.27 + 2021.12.17 - 个人 + 时空 - 集体 + 游戏 + + 三维 观点 @@ -358,16 +359,14 @@

        - 「法无定法,定无可定」与「尘归尘,土归土」。 + 凡有所感,皆为碎片。

        -

        「法无定法,定无可定」与「尘归尘,土归土」。

        -

        你是什么就会看到什么:经济学家看到了经济,历史学家看到了历史,社会学家看到了社会,心理学家看到了心理,法学家看到了法,政治家看到了政治。

        -

        没有万法之法,只有当下之法。

        +

        凡有所感,皆为碎片。

        @@ -376,15 +375,15 @@

        - 2021.11.27 + 2021.12.10 - + 感知 - + 碎片 观点 @@ -399,14 +398,15 @@

        - 品牌是一定范围人群内共识的代表标记,品牌溢价来自于接受共识后每个人自愿对其维护所付出的代价。 + 个人性与集体性哪个更被强调,依赖于个人与集体达成了怎样的共识。

        -

        品牌是一定范围人群内共识的代表标记,品牌溢价来自于接受共识后每个人自愿对其维护所付出的代价。

        +

        个人性与集体性哪个更被强调,依赖于个人与集体达成了怎样的共识。共识的一致性越强,个人性越能够被宽松的表达;反之,共识的一致性越弱,个人性就越被泯灭,转化为多个群体之间的对抗。

        +

        强一致性带来的个人性的绽放会迅速的在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创新,并带来璀璨的发展。而后个人的冲突开始出现,类似的个人性聚集成小范围的集体。此时,或许能重新达成小范围的一致,进而继续前行;也或许无法达成小范围的一致,范围就会扩大,最终变成大集体的对抗,强一致性衰退成弱一致性。

        @@ -415,15 +415,15 @@

        - 2021.10.14 + 2021.11.27 - 品牌 + 个人 - 共识 + 集体 观点 @@ -438,14 +438,16 @@

        - 价值是可能性被确定后的产物。 + 「法无定法,定无可定」与「尘归尘,土归土」。

        -

        价值是可能性被确定后的产物。举例来说,你有多希望或多相信什么可以将一个不确定的事物确定下来,你的付费意愿就会有多强烈。

        +

        「法无定法,定无可定」与「尘归尘,土归土」。

        +

        你是什么就会看到什么:经济学家看到了经济,历史学家看到了历史,社会学家看到了社会,心理学家看到了心理,法学家看到了法,政治家看到了政治。

        +

        没有万法之法,只有当下之法。

        @@ -454,17 +456,15 @@

        - 2021.09.30 + 2021.11.27 - 价值 - - 可能性 + - 不确定 + 观点 @@ -479,16 +479,14 @@

        - 值增熵减,值减熵增。 + 品牌是一定范围人群内共识的代表标记,品牌溢价来自于接受共识后每个人自愿对其维护所付出的代价。

        -

        值增熵减,值减熵增。

        -
        -

        自然万物都趋向从有序到无序,即熵值增加。而生命则需要通过不断抵消其生活中产生的正熵,使自己维持在一个稳定而低的熵水平上。生命以负熵为生。——薛定谔

        +

        品牌是一定范围人群内共识的代表标记,品牌溢价来自于接受共识后每个人自愿对其维护所付出的代价。

        @@ -497,15 +495,15 @@

        - 2021.09.28 + 2021.10.14 - + 品牌 - + 共识 观点 diff --git a/docs/page/18/index.html b/docs/page/18/index.html index 12481975e..3622c6f75 100644 --- a/docs/page/18/index.html +++ b/docs/page/18/index.html @@ -115,14 +115,14 @@

        - 理论是理解世界的路径而不是结果。 + 价值是可能性被确定后的产物。

        -

        理论是理解世界的路径而不是结果。

        +

        价值是可能性被确定后的产物。举例来说,你有多希望或多相信什么可以将一个不确定的事物确定下来,你的付费意愿就会有多强烈。

        @@ -131,15 +131,17 @@

        - 2021.09.11 + 2021.09.30 - 理论 + 价值 - 理解 + 可能性 + + 不确定 观点 @@ -154,14 +156,16 @@

        - 复杂问题没有简单解,但可以被简洁的表达。 + 值增熵减,值减熵增。

        -

        复杂问题没有简单解,但可以被简洁的表达。

        +

        值增熵减,值减熵增。

        +
        +

        自然万物都趋向从有序到无序,即熵值增加。而生命则需要通过不断抵消其生活中产生的正熵,使自己维持在一个稳定而低的熵水平上。生命以负熵为生。——薛定谔

        @@ -170,15 +174,15 @@

        - 2021.09.11 + 2021.09.28 - 复杂 + - 问题 + 观点 @@ -193,14 +197,14 @@

        - 唯一的银弹就是没有银弹。 + 理论是理解世界的路径而不是结果。

        -

        唯一的银弹就是没有银弹。

        +

        理论是理解世界的路径而不是结果。

        @@ -209,15 +213,15 @@

        - 2021.08.29 + 2021.09.11 - 银弹 + 理论 - + 理解 观点 @@ -232,14 +236,14 @@

        - 「但凡有好的,那皆是好的」和「但凡有坏的,那皆是坏的」都不是常态,不要期待「完美」,因为「完美不完美」。 + 复杂问题没有简单解,但可以被简洁的表达。

        -

        「但凡有好的,那皆是好的」和「但凡有坏的,那皆是坏的」都不是常态,不要期待「完美」,因为 「完美不完美」

        +

        复杂问题没有简单解,但可以被简洁的表达。

        @@ -248,13 +252,15 @@

        - 2021.08.25 + 2021.09.11 - 完美 + 复杂 + + 问题 观点 @@ -269,14 +275,14 @@

        - 自由的底线是不应消灭弱者,平等的底线是不应杜绝强者。 + 唯一的银弹就是没有银弹。

        -

        自由的底线是不应消灭弱者,平等的底线是不应杜绝强者。 自由不应让社会走向取极大值或极小值,平等不应让社会走向取平均值。

        +

        唯一的银弹就是没有银弹。

        @@ -285,13 +291,15 @@

        - 2021.08.14 + 2021.08.29 - 底线 + 银弹 + + 观点 @@ -306,14 +314,14 @@

        - 「我不管你,你也别管我」和「我管你,你也得管我」。 + 「但凡有好的,那皆是好的」和「但凡有坏的,那皆是坏的」都不是常态,不要期待「完美」,因为「完美不完美」。

        -

        「我不管你,你也别管我」和「我管你,你也得管我」。

        +

        「但凡有好的,那皆是好的」和「但凡有坏的,那皆是坏的」都不是常态,不要期待「完美」,因为 「完美不完美」

        @@ -322,15 +330,13 @@

        - 2021.08.12 + 2021.08.25 - 权力 - - 义务 + 完美 观点 @@ -345,15 +351,14 @@

        - 从「真心认同」让位于「以为认同」开始,人类共同玩了一个游戏,叫「比谁声量大」。 + 自由的底线是不应消灭弱者,平等的底线是不应杜绝强者。

        -

        从「真心认同」让位于「以为认同」开始,人类共同玩了一个游戏,叫 「比谁声量大」

        -

        理想情况下,所有人都尊重事实,不夸张,不扩大,不撒谎,不隐瞒,做到就事论事——当然实际情况远非如此。网络时代,声量大的就是会占据更多的注意力,并有更大概率获得认同——一个人是否真的理解并认同我传达的东西不重要——只要让他以为他认同、让他以为别人认同他最好也认同、让他以为别人认同他不认同显得他很蠢就可以了。

        +

        自由的底线是不应消灭弱者,平等的底线是不应杜绝强者。 自由不应让社会走向取极大值或极小值,平等不应让社会走向取平均值。

        @@ -362,15 +367,13 @@

        - 2021.08.12 + 2021.08.14 - 认同 - - 游戏 + 底线 观点 @@ -385,14 +388,14 @@

        - 没有人能精通所有领域,掌握所有信息,了解所有内情,因此即使在某个领域非常优秀的人,在其他领域依然有可能会显得很愚蠢,这并不奇怪。 + 「我不管你,你也别管我」和「我管你,你也得管我」。

        -

        没有人能精通所有领域,掌握所有信息,了解所有内情,因此即使在某个领域非常优秀的人,在其他领域依然有可能会显得很愚蠢,这并不奇怪。如果问题超出了某个人的认知边界,他就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至少产生某种错误的影响。

        +

        「我不管你,你也别管我」和「我管你,你也得管我」。

        @@ -407,9 +410,9 @@

        - 愚蠢 + 权力 - 复杂 + 义务 观点 @@ -424,16 +427,15 @@

        - 事物越复杂,可攻讦的地方就越多。无论是支持者还是反对者,就越能在其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 从「真心认同」让位于「以为认同」开始,人类共同玩了一个游戏,叫「比谁声量大」。

        -

        事物越复杂,可攻讦的地方就越多。无论是支持者还是反对者,就越能在其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
        -

        弥子,名瑕是卫国的嬖大夫。弥子瑕在卫灵公前很得宠。卫国的法律,私用国君车架的要处以断足。弥子瑕母亲病了,有人乘空隙连夜去告诉弥子瑕,弥子瑕假传命令驾着国君的车子出去了。国君听说了认为他很贤德,说:“好孝顺呀!为了母亲的原故,宁愿受断足之刑。”另一天,(弥子瑕)同国君一起在桃园游玩,他吃到一个很甜的桃子,便把这个没吃完的桃子给了国君。国君说:“这是多么爱我呀!忘记了他已经吃过了(这个桃子),来给我吃。”等到弥子瑕年老色衰了,(受到国君的)宠爱淡薄了,得罪了国君,国君说:“这个人本来就曾经假传命令驾驶我的车子,后来又曾经给我吃他吃剩下的桃子。”

        +

        从「真心认同」让位于「以为认同」开始,人类共同玩了一个游戏,叫 「比谁声量大」

        +

        理想情况下,所有人都尊重事实,不夸张,不扩大,不撒谎,不隐瞒,做到就事论事——当然实际情况远非如此。网络时代,声量大的就是会占据更多的注意力,并有更大概率获得认同——一个人是否真的理解并认同我传达的东西不重要——只要让他以为他认同、让他以为别人认同他最好也认同、让他以为别人认同他不认同显得他很蠢就可以了。

        @@ -448,9 +450,9 @@

        - 事物 + 认同 - 复杂 + 游戏 观点 @@ -465,14 +467,14 @@

        - 分歧的魔鬼藏在「限定条件」里。 + 没有人能精通所有领域,掌握所有信息,了解所有内情,因此即使在某个领域非常优秀的人,在其他领域依然有可能会显得很愚蠢,这并不奇怪。

        -

        分歧的魔鬼藏在「限定条件」里。很多时候,事情并不只有简单的A/B两面——它往往有着很多 「限定条件」 ——在什么情况下,满足什么条件,如若怎样,便是如何如何的。分歧的参与者们如果不能正确的应对复杂场景,便很难自发的解决分歧——这令一部分人唏嘘,也令另一部分人欣喜。

        +

        没有人能精通所有领域,掌握所有信息,了解所有内情,因此即使在某个领域非常优秀的人,在其他领域依然有可能会显得很愚蠢,这并不奇怪。如果问题超出了某个人的认知边界,他就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至少产生某种错误的影响。

        @@ -481,15 +483,15 @@

        - 2021.08.09 + 2021.08.12 - 分歧 + 愚蠢 - 魔鬼 + 复杂 观点 diff --git a/docs/page/19/index.html b/docs/page/19/index.html index a8ddd732a..427e94f0a 100644 --- a/docs/page/19/index.html +++ b/docs/page/19/index.html @@ -115,14 +115,16 @@

        - 许多争论看似是围绕某一主题,实际上更多的是自说自话。 + 事物越复杂,可攻讦的地方就越多。无论是支持者还是反对者,就越能在其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

        许多争论看似是围绕某一主题,实际上更多的是自说自话。因为人会忽略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信息,有意或无意的。

        +

        事物越复杂,可攻讦的地方就越多。无论是支持者还是反对者,就越能在其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
        +

        弥子,名瑕是卫国的嬖大夫。弥子瑕在卫灵公前很得宠。卫国的法律,私用国君车架的要处以断足。弥子瑕母亲病了,有人乘空隙连夜去告诉弥子瑕,弥子瑕假传命令驾着国君的车子出去了。国君听说了认为他很贤德,说:“好孝顺呀!为了母亲的原故,宁愿受断足之刑。”另一天,(弥子瑕)同国君一起在桃园游玩,他吃到一个很甜的桃子,便把这个没吃完的桃子给了国君。国君说:“这是多么爱我呀!忘记了他已经吃过了(这个桃子),来给我吃。”等到弥子瑕年老色衰了,(受到国君的)宠爱淡薄了,得罪了国君,国君说:“这个人本来就曾经假传命令驾驶我的车子,后来又曾经给我吃他吃剩下的桃子。”

        @@ -131,15 +133,15 @@

        - 2021.08.09 + 2021.08.12 - 争论 + 事物 - 自说自话 + 复杂 观点 @@ -154,15 +156,14 @@

        - 有限的条件之下,过度平等会使个体的比较优势极小化,过度自由会使个体的比较优势极大化。 + 分歧的魔鬼藏在「限定条件」里。

        -

        有限的条件之下,过度平等会使个体的比较优势极小化,过度自由会使个体的比较优势极大化。

        -

        前者消灭强者,没有竞争,进而整个族群逐代弱化;后者消灭弱者,没有合作,进而整个族群逐代割裂。

        +

        分歧的魔鬼藏在「限定条件」里。很多时候,事情并不只有简单的A/B两面——它往往有着很多 「限定条件」 ——在什么情况下,满足什么条件,如若怎样,便是如何如何的。分歧的参与者们如果不能正确的应对复杂场景,便很难自发的解决分歧——这令一部分人唏嘘,也令另一部分人欣喜。

        @@ -177,9 +178,9 @@

        - 平等 + 分歧 - 自由 + 魔鬼 观点 @@ -194,15 +195,14 @@

        - 平等与自由,孰轻孰重孰先孰后,构造了当前世界大纷争的底色。 + 许多争论看似是围绕某一主题,实际上更多的是自说自话。

        -

        平等与自由,孰轻孰重孰先孰后,构造了当前世界大纷争的底色。平等更强调群体性,它是某个群体之内,每个个体之间的比较,而自由则更强调个体性。过度的强调平等,会抹杀个体的差异性,反之,过度的强调自由,则会抹杀群体的未来,造成强者对弱者的压迫。

        -

        人们当然希望既有平等,又有自由。然而很可惜,在限定的条件下,思想的落地并不那么容易,有些时候相当困难。群体不得不在平等与自由之间选择,集中资源去确保一个,而另一个在某个基准线上即可。

        +

        许多争论看似是围绕某一主题,实际上更多的是自说自话。因为人会忽略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信息,有意或无意的。

        @@ -211,15 +211,15 @@

        - 2021.08.08 + 2021.08.09 - 平等 + 争论 - 自由 + 自说自话 观点 @@ -234,14 +234,15 @@

        - 普通人在复杂事件上的处理能力是人类文明的基础指标。 + 有限的条件之下,过度平等会使个体的比较优势极小化,过度自由会使个体的比较优势极大化。

        -

        普通人在复杂事件上的处理能力是人类文明的基础指标。

        +

        有限的条件之下,过度平等会使个体的比较优势极小化,过度自由会使个体的比较优势极大化。

        +

        前者消灭强者,没有竞争,进而整个族群逐代弱化;后者消灭弱者,没有合作,进而整个族群逐代割裂。

        @@ -250,15 +251,15 @@

        - 2021.08.08 + 2021.08.09 - 普通人 + 平等 - 社会 + 自由 观点 @@ -273,14 +274,15 @@

        - 傲慢是世界上最愚蠢的愚蠢。 + 平等与自由,孰轻孰重孰先孰后,构造了当前世界大纷争的底色。

        -

        傲慢是世界上最愚蠢的愚蠢。

        +

        平等与自由,孰轻孰重孰先孰后,构造了当前世界大纷争的底色。平等更强调群体性,它是某个群体之内,每个个体之间的比较,而自由则更强调个体性。过度的强调平等,会抹杀个体的差异性,反之,过度的强调自由,则会抹杀群体的未来,造成强者对弱者的压迫。

        +

        人们当然希望既有平等,又有自由。然而很可惜,在限定的条件下,思想的落地并不那么容易,有些时候相当困难。群体不得不在平等与自由之间选择,集中资源去确保一个,而另一个在某个基准线上即可。

        @@ -289,15 +291,15 @@

        - 2021.08.07 + 2021.08.08 - 傲慢 + 平等 - 愚蠢 + 自由 观点 @@ -312,15 +314,14 @@

        - 「观念」不是事实,「观念」是对事实所抱有的一种解释。 + 普通人在复杂事件上的处理能力是人类文明的基础指标。

        -

        「观念」不是事实,「观念」是对事实所抱有的一种解释。

        -

        有些「观念」很容易改变,或者会轻松的、频繁的改变,如股票价格;而有些「观念」的改变则相对困难一些——对于持有它们的人来说,对另一些人则又不那么难以改变,这两类人之间就会产生争议,大家互相都无法理解,为什么如此显而易见的事对方就是不懂?如饭圈;还有一些「观念」是如此的根深蒂固,如此的事实,以至于看上去不存在任何推翻的可能,如时空、数学。

        +

        普通人在复杂事件上的处理能力是人类文明的基础指标。

        @@ -329,15 +330,15 @@

        - 2021.08.07 + 2021.08.08 - 事实 + 普通人 - 解释 + 社会 观点 @@ -352,14 +353,14 @@

        - 媒体的唯一意义是消弭信息不对称。 + 傲慢是世界上最愚蠢的愚蠢。

        -

        媒体的唯一意义是消弭信息不对称。对这一点的任何违背,都是对媒体其天性的失职。

        +

        傲慢是世界上最愚蠢的愚蠢。

        @@ -368,13 +369,15 @@

        - 2021.08.05 + 2021.08.07 - 媒体 + 傲慢 + + 愚蠢 观点 @@ -389,14 +392,15 @@

        - 观念一定会被表达,以各种形式。 + 「观念」不是事实,「观念」是对事实所抱有的一种解释。

        -

        观念一定会被表达,以各种形式。

        +

        「观念」不是事实,「观念」是对事实所抱有的一种解释。

        +

        有些「观念」很容易改变,或者会轻松的、频繁的改变,如股票价格;而有些「观念」的改变则相对困难一些——对于持有它们的人来说,对另一些人则又不那么难以改变,这两类人之间就会产生争议,大家互相都无法理解,为什么如此显而易见的事对方就是不懂?如饭圈;还有一些「观念」是如此的根深蒂固,如此的事实,以至于看上去不存在任何推翻的可能,如时空、数学。

        @@ -405,13 +409,15 @@

        - 2021.08.04 + 2021.08.07 - 表达 + 事实 + + 解释 观点 @@ -426,14 +432,14 @@

        - 观念是潜在的事实。 + 媒体的唯一意义是消弭信息不对称。

        -

        观念是潜在的事实。

        +

        媒体的唯一意义是消弭信息不对称。对这一点的任何违背,都是对媒体其天性的失职。

        @@ -442,13 +448,13 @@

        - 2021.08.04 + 2021.08.05 - 事实 + 媒体 观点 @@ -463,14 +469,14 @@

        - 自我是特定的观念集合。 + 观念一定会被表达,以各种形式。

        -

        自我是特定的观念集合。

        +

        观念一定会被表达,以各种形式。

        @@ -485,7 +491,7 @@

        - 自我 + 表达 观点 diff --git a/docs/page/2/index.html b/docs/page/2/index.html index 260953501..243406a9d 100644 --- a/docs/page/2/index.html +++ b/docs/page/2/index.html @@ -115,16 +115,14 @@

        - 子曰:「君子不器。」 + 如果失败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就尽可能的以最好的方式去失败。

        -
        -

        子曰:「君子不器。」 -——《论语·为政》

        +

        如果失败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就尽可能的以最好的方式去失败。

        @@ -133,15 +131,17 @@

        - 2025.01.10 + 2025.01.16 - 论语 + 失败 - 节选 + 方式 + + 观点 @@ -154,14 +154,14 @@

        - 物质存在其物理属性表面的不变性,来自观察者、被观察者以及测量工具相互之间共同的协调和改变。 + 观测不一定是答案,但一定是答案的一部分。

        -

        物质存在其物理属性表面的 不变性 ,来自观察者、被观察者以及测量工具 相互之间共同的协调和改变

        +

        观测不一定是答案,但一定是答案的一部分。可观测的实相自有其意义。

        @@ -170,19 +170,15 @@

        - 2025.01.08 + 2025.01.15 - 物质 + 观测 - 物理 - - 属性 - - 测量 + 答案 观点 @@ -197,14 +193,16 @@

        - 任一瞬间,物质其无可计量的基本元素都是在以某种速度出现在某个位置,形成某种整体性的模式——而后人专门化的意识认出这种模式,视其为物质宇宙。 + 子曰:「君子不器。」

        -

        任一瞬间,物质其无可计量的基本元素都是在以某种速度出现在某个位置,形成某种 整体模式 ——而后人专门化的意识认出这种模式,视其为 物质宇宙。更进一步的,无数这样的瞬间连起来,再次的,形成某种 整体模式之连续 ,而后人专门化的意识认出这种连续,视其为 物质宇宙之时间

        +
        +

        子曰:「君子不器。」 +——《论语·为政》

        @@ -213,21 +211,15 @@

        - 2025.01.03 + 2025.01.10 - 物质 - - 时间 - - 连续 - - 模式 + 论语 - 观点 + 节选 @@ -240,14 +232,14 @@

        - 昨天的自我与今日的自我无干,刚才的自我与当下的自我无干。 + 物质存在其物理属性表面的不变性,来自观察者、被观察者以及测量工具相互之间共同的协调和改变。

        -

        昨天的自我与今日的自我无干,刚才的自我与当下的自我无干。 我既是我,我亦非我。

        +

        物质存在其物理属性表面的 不变性 ,来自观察者、被观察者以及测量工具 相互之间共同的协调和改变

        @@ -256,15 +248,19 @@

        - 2024.12.25 + 2025.01.08 - 自我 + 物质 - 当下 + 物理 + + 属性 + + 测量 观点 @@ -279,14 +275,14 @@

        - 以某种说法,观察者就是被观察者。 + 任一瞬间,物质其无可计量的基本元素都是在以某种速度出现在某个位置,形成某种整体性的模式——而后人专门化的意识认出这种模式,视其为物质宇宙。

        -

        以某种说法, 观察者就是被观察者

        +

        任一瞬间,物质其无可计量的基本元素都是在以某种速度出现在某个位置,形成某种 整体模式 ——而后人专门化的意识认出这种模式,视其为 物质宇宙。更进一步的,无数这样的瞬间连起来,再次的,形成某种 整体模式之连续 ,而后人专门化的意识认出这种连续,视其为 物质宇宙之时间

        @@ -295,15 +291,19 @@

        - 2024.12.20 + 2025.01.03 - 观察者 + 物质 - 被观察者 + 时间 + + 连续 + + 模式 观点 @@ -318,14 +318,14 @@

        - 所谓观察,就是以「己观」之法,行「觉察」之事。 + 昨天的自我与今日的自我无干,刚才的自我与当下的自我无干。

        -

        所谓观察,就是以 「己观」 之法,行 「觉察」 之事。

        +

        昨天的自我与今日的自我无干,刚才的自我与当下的自我无干。 我既是我,我亦非我。

        @@ -334,17 +334,15 @@

        - 2024.12.20 + 2024.12.25 - 观察 - - 己观 + 自我 - 觉察 + 当下 观点 @@ -359,14 +357,14 @@

        - 「道」无法被定义,只能被经验。 + 以某种说法,观察者就是被观察者。

        -

        「道」无法被定义,只能被 经验 。如果一定要下一个定义,那么首先要确认的是,以谁的说法?或者借用一个物理名词,参照系是什么?

        +

        以某种说法, 观察者就是被观察者

        @@ -375,17 +373,15 @@

        - 2024.12.16 + 2024.12.20 - - - 定义 + 观察者 - 经验 + 被观察者 观点 @@ -400,14 +396,14 @@

        - 灵魂通过体验发展自己。 + 所谓观察,就是以「己观」之法,行「觉察」之事。

        -

        灵魂通过 体验 发展自己。

        +

        所谓观察,就是以 「己观」 之法,行 「觉察」 之事。

        @@ -416,17 +412,17 @@

        - 2024.10.17 + 2024.12.20 - 灵魂 + 观察 - 体验 + 己观 - 发展 + 觉察 观点 @@ -441,14 +437,14 @@

        - 旅途的意义既不在「起点」,也不在「终点」,而在「从起点到终点」。 + 「道」无法被定义,只能被经验。

        -

        旅途的意义既不在 「起点」 ,也不在 「终点」 ,而在 「从起点到终点」

        +

        「道」无法被定义,只能被 经验 。如果一定要下一个定义,那么首先要确认的是,以谁的说法?或者借用一个物理名词,参照系是什么?

        @@ -457,19 +453,17 @@

        - 2024.10.17 + 2024.12.16 - 旅途 - - 意义 + - 起点 + 定义 - 终点 + 经验 观点 @@ -484,14 +478,14 @@

        - 在自由市场上,虚假若是「无法被证明」又或是「无法广为传播」,那么就形同鼓励虚假。 + 灵魂通过体验发展自己。

        -

        在自由市场上,虚假若是 「无法被证明」 又或是 「无法广为传播」 ,那么就形同鼓励虚假。

        +

        灵魂通过 体验 发展自己。

        @@ -500,19 +494,17 @@

        - 2024.10.16 + 2024.10.17 - 自由市场 - - 虚假 + 灵魂 - 传播 + 体验 - 证明 + 发展 观点 diff --git a/docs/page/20/index.html b/docs/page/20/index.html index 3799246cf..5a07a3d89 100644 --- a/docs/page/20/index.html +++ b/docs/page/20/index.html @@ -115,14 +115,14 @@

        - 意识和波粒二象性。 + 观念是潜在的事实。

        -

        意识和波粒二象性。

        +

        观念是潜在的事实。

        @@ -137,7 +137,7 @@

        - 意识 + 事实 观点 @@ -152,14 +152,14 @@

        - 有意识为我知觉或俘获到我能知觉或俘获到的实相的能力,其余为无意识。 + 自我是特定的观念集合。

        -

        有意识为我知觉或俘获到我能知觉或俘获到的实相的能力,其余为无意识。

        +

        自我是特定的观念集合。

        @@ -168,15 +168,13 @@

        - 2021.08.03 + 2021.08.04 - 意识 - - 实相 + 自我 观点 @@ -191,14 +189,14 @@

        - 「事件」是「物质」之象,「物质」是「事件」之形。 + 意识和波粒二象性。

        -

        「事件」是「物质」之象,「物质」是「事件」之形。

        +

        意识和波粒二象性。

        @@ -207,15 +205,13 @@

        - 2021.08.03 + 2021.08.04 - 物质 - - 事件 + 意识 观点 @@ -230,14 +226,14 @@

        - 观念是指向实相的指针。 + 有意识为我知觉或俘获到我能知觉或俘获到的实相的能力,其余为无意识。

        -

        观念是指向实相的指针。 有意义的不是观念本身,而是观念指向的东西。

        +

        有意识为我知觉或俘获到我能知觉或俘获到的实相的能力,其余为无意识。

        @@ -252,7 +248,9 @@

        - 指针 + 意识 + + 实相 观点 @@ -267,14 +265,14 @@

        - 做品牌就是做「正向辨识度」。 + 「事件」是「物质」之象,「物质」是「事件」之形。

        -

        做品牌就是做「正向辨识度」。声誉决定品牌价值——好的品牌会在群体之中轻易的唤起正面期待。

        +

        「事件」是「物质」之象,「物质」是「事件」之形。

        @@ -283,15 +281,15 @@

        - 2021.07.25 + 2021.08.03 - 品牌 + 物质 - 正向 + 事件 观点 @@ -306,15 +304,14 @@

        - 崇拜是独裁的温床。 + 观念是指向实相的指针。

        -

        崇拜是独裁的温床。

        -

        因为崇拜,被崇拜的偶像可以太过轻易的获得粉丝的认同,任何事、任何话、任何观点都会被接受。慢慢的,偶像以及偶像相关的人都产生了一种虚假的不可一世、掌控一切的感觉。这种感觉一旦产生,就很难允许不同的声音再出现——只要出现,就必须消灭——偶像怎么会错?

        +

        观念是指向实相的指针。 有意义的不是观念本身,而是观念指向的东西。

        @@ -323,17 +320,13 @@

        - 2021.07.21 + 2021.08.03 - 偶像 - - 崇拜 - - 独裁 + 指针 观点 @@ -348,14 +341,14 @@

        - 广告应该是无感的,它应该是内容的一部分,甚至独自就能成为一种内容。 + 做品牌就是做「正向辨识度」。

        -

        广告应该是无感的,它应该是内容的一部分,甚至独自就能成为一种内容。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下,一种媒介下的广告和另一种媒介的内容相比,毫无竞争优势。当你的广告出现,消费者很自然的就会切到另一个媒介上继续查阅内容。虽然你可以用某种形式强迫消费者不得不看到你的广告,例如开屏广告、电梯广告等,但这其实是一种饮鸩止渴——相比于现在可投放广告的渠道形成的市场规模来说,强迫消费者不得不看的入口不会太多——并且,这会进一步积累消费者对广告这个词的排斥。

        +

        做品牌就是做「正向辨识度」。声誉决定品牌价值——好的品牌会在群体之中轻易的唤起正面期待。

        @@ -364,15 +357,15 @@

        - 2021.07.20 + 2021.07.25 - 广告 + 品牌 - 注意力 + 正向 观点 @@ -387,14 +380,15 @@

        - 内容爆炸促使注意力前所未有的稀缺,进而使得广告变得更加让人反感。 + 崇拜是独裁的温床。

        -

        内容爆炸促使注意力前所未有的稀缺,进而使得广告变得更加让人反感。

        +

        崇拜是独裁的温床。

        +

        因为崇拜,被崇拜的偶像可以太过轻易的获得粉丝的认同,任何事、任何话、任何观点都会被接受。慢慢的,偶像以及偶像相关的人都产生了一种虚假的不可一世、掌控一切的感觉。这种感觉一旦产生,就很难允许不同的声音再出现——只要出现,就必须消灭——偶像怎么会错?

        @@ -403,15 +397,17 @@

        - 2021.07.20 + 2021.07.21 - 广告 + 偶像 - 注意力 + 崇拜 + + 独裁 观点 @@ -426,14 +422,14 @@

        - 无论线上还是线下,位置决定了流量。要么投入成本租用好位置,要么投入成本自己成为好位置。 + 广告应该是无感的,它应该是内容的一部分,甚至独自就能成为一种内容。

        -

        无论线上还是线下, 位置决定了流量 。要么投入成本租用好位置,要么投入成本自己成为好位置。

        +

        广告应该是无感的,它应该是内容的一部分,甚至独自就能成为一种内容。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下,一种媒介下的广告和另一种媒介的内容相比,毫无竞争优势。当你的广告出现,消费者很自然的就会切到另一个媒介上继续查阅内容。虽然你可以用某种形式强迫消费者不得不看到你的广告,例如开屏广告、电梯广告等,但这其实是一种饮鸩止渴——相比于现在可投放广告的渠道形成的市场规模来说,强迫消费者不得不看的入口不会太多——并且,这会进一步积累消费者对广告这个词的排斥。

        @@ -448,9 +444,9 @@

        - 流量 + 广告 - 位置 + 注意力 观点 @@ -465,18 +461,14 @@

        - 地谜 + 内容爆炸促使注意力前所未有的稀缺,进而使得广告变得更加让人反感。

        -
        -

        寅游午戏戌之休, -巳啖酉饮丑上头。 -申笑子兮辰时晚, -亥牧卯指未渐秋。

        +

        内容爆炸促使注意力前所未有的稀缺,进而使得广告变得更加让人反感。

        @@ -485,15 +477,15 @@

        - 2021.07.13 + 2021.07.20 - + 广告 - 诗词 + 注意力 观点 diff --git a/docs/page/21/index.html b/docs/page/21/index.html index 5177c539e..52b9a4f75 100644 --- a/docs/page/21/index.html +++ b/docs/page/21/index.html @@ -115,14 +115,14 @@

        - 共识并不总是正确,很多时候它意味着共同谬误。 + 无论线上还是线下,位置决定了流量。要么投入成本租用好位置,要么投入成本自己成为好位置。

        -

        共识并不总是正确,很多时候它意味着 共同谬误

        +

        无论线上还是线下, 位置决定了流量 。要么投入成本租用好位置,要么投入成本自己成为好位置。

        @@ -131,15 +131,15 @@

        - 2021.07.07 + 2021.07.20 - 共识 + 流量 - 谬误 + 位置 观点 @@ -154,14 +154,18 @@

        - 存在必然有解释,也必然符合解释。 + 地谜

        -

        存在必然有解释,也必然符合解释。个人与集体如何看待存在,共同影响塑造了存在存在的方式。

        +
        +

        寅游午戏戌之休, +巳啖酉饮丑上头。 +申笑子兮辰时晚, +亥牧卯指未渐秋。

        @@ -170,15 +174,15 @@

        - 2021.06.29 + 2021.07.13 - 解释 + - 存在 + 诗词 观点 @@ -193,14 +197,14 @@

        - 理性的敌人从来不是感性,而是狂热。 + 共识并不总是正确,很多时候它意味着共同谬误。

        -

        理性的敌人从来不是感性,而是 狂热

        +

        共识并不总是正确,很多时候它意味着 共同谬误

        @@ -209,17 +213,15 @@

        - 2021.06.28 + 2021.07.07 - 理性 - - 感性 + 共识 - 狂热 + 谬误 观点 @@ -234,14 +236,14 @@

        - 一切存在一切形式,放在足够大的时空跨度上终将失效。 + 存在必然有解释,也必然符合解释。

        -

        一切存在一切形式,放在足够大的时空跨度上终将失效。换言之,没有完美的结构,其他形式如定律、方法、系统、制度、模式皆如此。

        +

        存在必然有解释,也必然符合解释。个人与集体如何看待存在,共同影响塑造了存在存在的方式。

        @@ -250,13 +252,13 @@

        - 2021.06.27 + 2021.06.29 - 形式 + 解释 存在 @@ -273,18 +275,14 @@

        - 笑道人 + 理性的敌人从来不是感性,而是狂热。

        -
        -

        花自凋零水自流,风白月俏俊如勾。 -低眉浅吟唐歌颂,睥睨坳杀万户侯。 -人寻有,道无由,其中同见醉翁收。 -良辰不见云上客,恐只梦中笑春秋。

        +

        理性的敌人从来不是感性,而是 狂热

        @@ -293,15 +291,17 @@

        - 2021.06.25 + 2021.06.28 - + 理性 - 诗词 + 感性 + + 狂热 观点 @@ -316,15 +316,14 @@

        - 故意忽视词语原本的含义,长期并坚持用错误的方式使用它,最终扭曲它的含义是一种语境污染,或者说文化上的入侵。 + 一切存在一切形式,放在足够大的时空跨度上终将失效。

        -

        故意忽视词语原本的含义,长期并坚持用错误的方式使用它,最终扭曲它的含义是一种 语境污染 ,或者说文化上的入侵。例如小姐原本是个好词,现在不能这么称呼了,又例如自由原本是个好词,现在也变了味道。

        -

        需要警醒的是,这种「含义的变更」不仅可以是一种自然变化,也是可以人为推动的或塑造的。现在已经多少有了这样的苗头。

        +

        一切存在一切形式,放在足够大的时空跨度上终将失效。换言之,没有完美的结构,其他形式如定律、方法、系统、制度、模式皆如此。

        @@ -333,15 +332,15 @@

        - 2021.06.20 + 2021.06.27 - 整体 + 形式 - 局部 + 存在 观点 @@ -356,7 +355,7 @@

        - 婆婆 + 笑道人

        @@ -364,10 +363,10 @@

        -

        迤迤规然建尘缘, -空成住坏一斯间。 -风吟有因摘云果, -笃睐人寰四嚣天。

        +

        花自凋零水自流,风白月俏俊如勾。 +低眉浅吟唐歌颂,睥睨坳杀万户侯。 +人寻有,道无由,其中同见醉翁收。 +良辰不见云上客,恐只梦中笑春秋。

        @@ -376,7 +375,7 @@

        - 2021.06.16 + 2021.06.25 @@ -399,14 +398,15 @@

        - 如果每个局部都做了有益于自身的选择,却最终导致了整体的损失,那么便说明「局部构成整体的方式本身」出现了问题。 + 故意忽视词语原本的含义,长期并坚持用错误的方式使用它,最终扭曲它的含义是一种语境污染,或者说文化上的入侵。

        -

        如果每个局部都做了有益于自身的选择,却最终导致了整体的损失,那么便说明「局部构成整体的方式本身」出现了问题。

        +

        故意忽视词语原本的含义,长期并坚持用错误的方式使用它,最终扭曲它的含义是一种 语境污染 ,或者说文化上的入侵。例如小姐原本是个好词,现在不能这么称呼了,又例如自由原本是个好词,现在也变了味道。

        +

        需要警醒的是,这种「含义的变更」不仅可以是一种自然变化,也是可以人为推动的或塑造的。现在已经多少有了这样的苗头。

        @@ -415,7 +415,7 @@

        - 2021.06.14 + 2021.06.20 @@ -438,14 +438,18 @@

        - 一切能唤起超出常规语义范畴联想的概念都是品牌。 + 婆婆

        -

        一切能唤起超出常规语义范畴联想的概念都是品牌。例如中国制造、美国金融、德国人、中国风等等,他们是否让你想起了超过其字面意思的内容?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他们对你而言就是一种品牌。

        +
        +

        迤迤规然建尘缘, +空成住坏一斯间。 +风吟有因摘云果, +笃睐人寰四嚣天。

        @@ -454,15 +458,15 @@

        - 2021.06.06 + 2021.06.16 - 品牌 + - 概念 + 诗词 观点 @@ -477,14 +481,14 @@

        - 压力会迅速消耗并吞噬理性,在高强度竞争的场景中,把速度降下来反而会提高总体的胜率。 + 如果每个局部都做了有益于自身的选择,却最终导致了整体的损失,那么便说明「局部构成整体的方式本身」出现了问题。

        -

        压力会迅速消耗并吞噬理性 ,在高强度竞争的场景中,把速度降下来反而会提高总体的胜率。就像猎豹或老虎捕食猎物,由于很多草食动物非常善于奔跑,因此猎豹或老虎并没有很多次失败的机会,他们必须悄悄的接近猎物,静静等待机会,一旦开始搏杀,则务必得手,否则就有可能因为体力不支最终伤害到自己。

        +

        如果每个局部都做了有益于自身的选择,却最终导致了整体的损失,那么便说明「局部构成整体的方式本身」出现了问题。

        @@ -493,15 +497,15 @@

        - 2021.05.31 + 2021.06.14 - 快慢 + 整体 - 理性 + 局部 观点 diff --git a/docs/page/22/index.html b/docs/page/22/index.html index f38c3a7f5..4b47b913a 100644 --- a/docs/page/22/index.html +++ b/docs/page/22/index.html @@ -115,15 +115,14 @@

        - 以慢打快,后发先至。利用变化慢的来应对变化快的——某种意义来说,以不变应万变。 + 一切能唤起超出常规语义范畴联想的概念都是品牌。

        -

        以慢打快,后发先至。利用变化慢的来应对变化快的——某种意义来说,以不变应万变。

        -

        你不需要知道十年后什么变了,但你需要知道十年后什么不变。例如你不需要知道十年后什么故事题材更受欢迎,但你需要知道如何讲好一个故事;你不需要知道十年后什么产品更受欢迎,但你需要知道为什么好产品会被认为是好产品;你不需要知道十年后人们使用怎样的通讯方式,但你需要知道人们为什么要通讯,通讯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

        一切能唤起超出常规语义范畴联想的概念都是品牌。例如中国制造、美国金融、德国人、中国风等等,他们是否让你想起了超过其字面意思的内容?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他们对你而言就是一种品牌。

        @@ -132,15 +131,15 @@

        - 2021.05.31 + 2021.06.06 - 快慢 + 品牌 - 变化 + 概念 观点 @@ -155,14 +154,14 @@

        - 讲述的都是事实但故事不完整和讲述的故事完整但不都是事实相比,前者比后者要难以辨别的多。 + 压力会迅速消耗并吞噬理性,在高强度竞争的场景中,把速度降下来反而会提高总体的胜率。

        -

        讲述的都是事实但故事不完整和讲述的故事完整但不都是事实相比,前者比后者要难以辨别的多。因为后者你只需要寻找不合理,它们要么为真要么为假,而前者你连是否存在不合理都不知道,对于缺失的那部分故事到底少了什么,有无数种可能。

        +

        压力会迅速消耗并吞噬理性 ,在高强度竞争的场景中,把速度降下来反而会提高总体的胜率。就像猎豹或老虎捕食猎物,由于很多草食动物非常善于奔跑,因此猎豹或老虎并没有很多次失败的机会,他们必须悄悄的接近猎物,静静等待机会,一旦开始搏杀,则务必得手,否则就有可能因为体力不支最终伤害到自己。

        @@ -171,15 +170,15 @@

        - 2021.05.26 + 2021.05.31 - 故事 + 快慢 - 辨别 + 理性 观点 @@ -194,14 +193,15 @@

        - 故事塑造的事实是虚构的,但却能带来真实的感受。 + 以慢打快,后发先至。利用变化慢的来应对变化快的——某种意义来说,以不变应万变。

        -

        故事塑造的事实是虚构的,但却能带来真实的感受。它不灌输给你什么是对的,它让你感受什么是对的。

        +

        以慢打快,后发先至。利用变化慢的来应对变化快的——某种意义来说,以不变应万变。

        +

        你不需要知道十年后什么变了,但你需要知道十年后什么不变。例如你不需要知道十年后什么故事题材更受欢迎,但你需要知道如何讲好一个故事;你不需要知道十年后什么产品更受欢迎,但你需要知道为什么好产品会被认为是好产品;你不需要知道十年后人们使用怎样的通讯方式,但你需要知道人们为什么要通讯,通讯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 -210,15 +210,15 @@

        - 2021.05.02 + 2021.05.31 - 故事 + 快慢 - 感受 + 变化 观点 @@ -233,14 +233,14 @@

        - 有的人说1+1=2,有的人说3-1=2,有的人说2+1-1=2,也有的人说2=2。他们都对,也都不全对。 + 讲述的都是事实但故事不完整和讲述的故事完整但不都是事实相比,前者比后者要难以辨别的多。

        -

        有的人说 1+1=2,有的人说 3-1=2,有的人说 2+1-1=2,也有的人说 2=2。他们都对,也都不全对。

        +

        讲述的都是事实但故事不完整和讲述的故事完整但不都是事实相比,前者比后者要难以辨别的多。因为后者你只需要寻找不合理,它们要么为真要么为假,而前者你连是否存在不合理都不知道,对于缺失的那部分故事到底少了什么,有无数种可能。

        @@ -249,15 +249,15 @@

        - 2021.04.24 + 2021.05.26 - 寓言 + 故事 - + 辨别 观点 @@ -272,14 +272,14 @@

        - 「美好的存在」被人所追逐,不是因为「存在」,是因为「美好」。 + 故事塑造的事实是虚构的,但却能带来真实的感受。

        -

        「美好的存在」被人所追逐,不是因为「存在」,是因为「美好」。存在只是载体,它的 价值在于它能致使美好发生 。消费者购买钻孔机不是为了钻孔机,而是为了钻孔;某个新闻/事件/文案被广泛转发,不是出于这个新闻/事件/文案本身,而是出于转发者如何看待这件事。

        +

        故事塑造的事实是虚构的,但却能带来真实的感受。它不灌输给你什么是对的,它让你感受什么是对的。

        @@ -288,15 +288,15 @@

        - 2021.04.22 + 2021.05.02 - 合作 + 故事 - 转化 + 感受 观点 @@ -311,15 +311,14 @@

        - 一切合作都建立在「利他」的基础上,利他就是利己,利己终将导向利他。 + 有的人说1+1=2,有的人说3-1=2,有的人说2+1-1=2,也有的人说2=2。他们都对,也都不全对。

        -

        一切合作都建立在「利他」的基础上,利他就是利己,利己终将导向利他。自私与无私并非永恒的对立,实际上他们经常互相转化。

        -

        任何行业,任何职业,任何人,其价值都可以以「他为其他人带来的价值」所度量。听起来这个标准似乎贬低了个人性,否定了主观意志,似乎带有某种强制性的去要求个体为群体付出——我并无此意。

        +

        有的人说 1+1=2,有的人说 3-1=2,有的人说 2+1-1=2,也有的人说 2=2。他们都对,也都不全对。

        @@ -328,15 +327,15 @@

        - 2021.04.21 + 2021.04.24 - 合作 + 寓言 - 转化 + 观点 @@ -351,14 +350,14 @@

        - 理性是一种极度稀缺的消耗品。 + 「美好的存在」被人所追逐,不是因为「存在」,是因为「美好」。

        -

        理性是一种极度稀缺的消耗品。每个人的理性都是有限的,但程度不同。因此,某种意义上说,思考是一种奢侈。很多的不怀好意,其有效性都是建立在耗尽目标理性的基础上的。例如传销、PUA、某些野路子的营销等。

        +

        「美好的存在」被人所追逐,不是因为「存在」,是因为「美好」。存在只是载体,它的 价值在于它能致使美好发生 。消费者购买钻孔机不是为了钻孔机,而是为了钻孔;某个新闻/事件/文案被广泛转发,不是出于这个新闻/事件/文案本身,而是出于转发者如何看待这件事。

        @@ -367,15 +366,15 @@

        - 2021.04.16 + 2021.04.22 - 理性 + 合作 - 稀缺 + 转化 观点 @@ -390,14 +389,15 @@

        - 局部优势的累加并不总是意味着全局优势,反之亦然。 + 一切合作都建立在「利他」的基础上,利他就是利己,利己终将导向利他。

        -

        局部优势的累加并不总是意味着全局优势,反之亦然。因为局部优势有时并不来自于人类的智慧——有时是集体的愚蠢。

        +

        一切合作都建立在「利他」的基础上,利他就是利己,利己终将导向利他。自私与无私并非永恒的对立,实际上他们经常互相转化。

        +

        任何行业,任何职业,任何人,其价值都可以以「他为其他人带来的价值」所度量。听起来这个标准似乎贬低了个人性,否定了主观意志,似乎带有某种强制性的去要求个体为群体付出——我并无此意。

        @@ -406,15 +406,15 @@

        - 2021.04.15 + 2021.04.21 - 局部 + 合作 - 整体 + 转化 观点 @@ -429,14 +429,14 @@

        - 每时每刻,做最好的即兴表演。 + 理性是一种极度稀缺的消耗品。

        -

        每时每刻,做最好的即兴表演。

        +

        理性是一种极度稀缺的消耗品。每个人的理性都是有限的,但程度不同。因此,某种意义上说,思考是一种奢侈。很多的不怀好意,其有效性都是建立在耗尽目标理性的基础上的。例如传销、PUA、某些野路子的营销等。

        @@ -445,15 +445,15 @@

        - 2021.04.11 + 2021.04.16 - 自我 + 理性 - 演员 + 稀缺 观点 @@ -468,14 +468,14 @@

        - 高效的节点会逐步替代相对低效的节点,高效的网络会逐步替代相对低效的网络。 + 局部优势的累加并不总是意味着全局优势,反之亦然。

        -

        高效的节点会逐步替代相对低效的节点,高效的网络会逐步替代相对低效的网络。例如微博中,大V的声音总是远远盖过普通用户;大型企业对市场的影响力远远盖过中小企业;全球贸易分工体系中,大国的声音总是远远盖过小国;传统行业必须要拥抱互联网,拥抱信息化等等。

        +

        局部优势的累加并不总是意味着全局优势,反之亦然。因为局部优势有时并不来自于人类的智慧——有时是集体的愚蠢。

        @@ -484,17 +484,15 @@

        - 2021.04.10 + 2021.04.15 - 传播 - - 节点 + 局部 - 网络 + 整体 观点 diff --git a/docs/page/23/index.html b/docs/page/23/index.html index 3aab29fd1..7a285cefa 100644 --- a/docs/page/23/index.html +++ b/docs/page/23/index.html @@ -115,14 +115,14 @@

        - 节点可以被视为网络,网络也可以被视为节点,这取决于它和什么进行比较。 + 每时每刻,做最好的即兴表演。

        -

        节点可以被视为网络,网络也可以被视为节点,这取决于它和什么进行比较。任意网络在和更大的网络进行比较时,它是更大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反之,将任意节点拆开,其内部也必然存在一个或多个网络。

        +

        每时每刻,做最好的即兴表演。

        @@ -131,17 +131,15 @@

        - 2021.04.10 + 2021.04.11 - 传播 + 自我 - 节点 - - 网络 + 演员 观点 @@ -156,14 +154,14 @@

        - 某个角度来说,人类文明的发展实际上是「网络构建方式」的发展。 + 高效的节点会逐步替代相对低效的节点,高效的网络会逐步替代相对低效的网络。

        -

        某个角度来说,人类文明的发展实际上是「网络构建方式」的发展。更好的网络形成更好的组织、更高效的传播、更快速的融合,进而形成新的更好的网络,周而复始。

        +

        高效的节点会逐步替代相对低效的节点,高效的网络会逐步替代相对低效的网络。例如微博中,大V的声音总是远远盖过普通用户;大型企业对市场的影响力远远盖过中小企业;全球贸易分工体系中,大国的声音总是远远盖过小国;传统行业必须要拥抱互联网,拥抱信息化等等。

        @@ -197,14 +195,14 @@

        - 网络的传播效率取决于网络中每个节点的连接密度与通讯频率。 + 节点可以被视为网络,网络也可以被视为节点,这取决于它和什么进行比较。

        -

        网络的传播效率取决于网络中每个节点的连接密度与通讯频率。 交通网(陆运与海运)、通信网、互联网,乃至未来的物联网皆如此。

        +

        节点可以被视为网络,网络也可以被视为节点,这取决于它和什么进行比较。任意网络在和更大的网络进行比较时,它是更大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反之,将任意节点拆开,其内部也必然存在一个或多个网络。

        @@ -238,14 +236,14 @@

        - 调动注意力,不要调动判断力。 + 某个角度来说,人类文明的发展实际上是「网络构建方式」的发展。

        -

        调动注意力,不要调动判断力。「99%的人都觉得我说的对」吸引了注意力也调动了判断力——99%的人都认为正确的事并不多。当怀疑和抗拒产生,说服难度会成倍提高。「99%的人都感兴趣」只吸引了注意力,但没有调动判断力,因为这个论述的讨论空间很大,要判断是与否无法仅靠这句话得出——需要阅读详情。

        +

        某个角度来说,人类文明的发展实际上是「网络构建方式」的发展。更好的网络形成更好的组织、更高效的传播、更快速的融合,进而形成新的更好的网络,周而复始。

        @@ -254,7 +252,7 @@

        - 2021.04.03 + 2021.04.10 @@ -262,7 +260,9 @@

        传播 - 说服 + 节点 + + 网络 观点 @@ -277,14 +277,14 @@

        - 极端的观点天然的会腐化信息传播的质量。 + 网络的传播效率取决于网络中每个节点的连接密度与通讯频率。

        -

        极端的观点天然的会腐化信息传播的质量。 对于同样极端的群体来说,这样的观点无疑是强有力的支撑,带来极大的满足,进而强化了自身极端的认知;对于不那么极端的群体或者普通大众来说,极端的观点具有很强的侵略性,可以让接收者感受到明显的不妥或不适,进而出声寻求沟通或交流。

        +

        网络的传播效率取决于网络中每个节点的连接密度与通讯频率。 交通网(陆运与海运)、通信网、互联网,乃至未来的物联网皆如此。

        @@ -293,7 +293,7 @@

        - 2021.03.27 + 2021.04.10 @@ -301,7 +301,9 @@

        传播 - 极端 + 节点 + + 网络 观点 @@ -316,14 +318,14 @@

        - 理论往往会忽略特性而强调共性,然而实践并不总是允许忽略特性——那会导致失败。 + 调动注意力,不要调动判断力。

        -

        理论往往会忽略特性而强调共性,然而实践并不总是允许忽略特性——那会导致失败。各个领域的理论在自己论述的范围之内既优雅又自洽,但是落地时却多少总有些磕磕绊绊。这是因为每个领域的理论都只是现实的一个维度,忽略其他维度进而在抽象意义上得出的完美解并不意味着在现实中也完美—— 现实是所有维度的集合。

        +

        调动注意力,不要调动判断力。「99%的人都觉得我说的对」吸引了注意力也调动了判断力——99%的人都认为正确的事并不多。当怀疑和抗拒产生,说服难度会成倍提高。「99%的人都感兴趣」只吸引了注意力,但没有调动判断力,因为这个论述的讨论空间很大,要判断是与否无法仅靠这句话得出——需要阅读详情。

        @@ -332,15 +334,15 @@

        - 2021.02.01 + 2021.04.03 - 理论 + 传播 - 实践 + 说服 观点 @@ -355,14 +357,14 @@

        - 影响认知一般有两种方式,一为饱和的狂轰滥炸式的重复,二为四两拨千斤式的挑拨。 + 极端的观点天然的会腐化信息传播的质量。

        -

        影响认知一般有两种方式,一为饱和的狂轰滥炸式的重复,二为四两拨千斤式的挑拨。前者成本高昂见效缓慢但胜在持久,后者成本虽低,但触达认知的通路曲折难辨效果不明。

        +

        极端的观点天然的会腐化信息传播的质量。 对于同样极端的群体来说,这样的观点无疑是强有力的支撑,带来极大的满足,进而强化了自身极端的认知;对于不那么极端的群体或者普通大众来说,极端的观点具有很强的侵略性,可以让接收者感受到明显的不妥或不适,进而出声寻求沟通或交流。

        @@ -371,15 +373,15 @@

        - 2021.01.31 + 2021.03.27 - 认知 + 传播 - 影响 + 极端 观点 @@ -394,14 +396,14 @@

        - 理论是实践的阶段总结,而实践是理论的动态补充。 + 理论往往会忽略特性而强调共性,然而实践并不总是允许忽略特性——那会导致失败。

        -

        理论是实践的阶段总结,而实践是理论的动态补充。理论与实践必须相遇,不能厚此薄彼。

        +

        理论往往会忽略特性而强调共性,然而实践并不总是允许忽略特性——那会导致失败。各个领域的理论在自己论述的范围之内既优雅又自洽,但是落地时却多少总有些磕磕绊绊。这是因为每个领域的理论都只是现实的一个维度,忽略其他维度进而在抽象意义上得出的完美解并不意味着在现实中也完美—— 现实是所有维度的集合。

        @@ -410,7 +412,7 @@

        - 2021.01.31 + 2021.02.01 @@ -433,14 +435,14 @@

        - 哪有什么天生如此,有的不过是始终坚持。 + 影响认知一般有两种方式,一为饱和的狂轰滥炸式的重复,二为四两拨千斤式的挑拨。

        -

        哪有什么天生如此,有的不过是始终坚持。

        +

        影响认知一般有两种方式,一为饱和的狂轰滥炸式的重复,二为四两拨千斤式的挑拨。前者成本高昂见效缓慢但胜在持久,后者成本虽低,但触达认知的通路曲折难辨效果不明。

        @@ -449,15 +451,15 @@

        - 2021.01.29 + 2021.01.31 - 积累 + 认知 - 持续 + 影响 观点 @@ -472,14 +474,14 @@

        - 人不会从过去经历的事件中得到成长,但会从过去经历的事件给他的感受中得到成长。 + 理论是实践的阶段总结,而实践是理论的动态补充。

        -

        人不会从过去经历的事件中得到成长,但会从过去经历的事件给他的感受中得到成长。换句话说,使得他改变的是他对那些事的看法。这也是为什么统一的看法——共识有着极其强大的力量。

        +

        理论是实践的阶段总结,而实践是理论的动态补充。理论与实践必须相遇,不能厚此薄彼。

        @@ -488,15 +490,15 @@

        - 2021.01.26 + 2021.01.31 - 感受 + 理论 - 体验 + 实践 观点 diff --git a/docs/page/24/index.html b/docs/page/24/index.html index 5350f0490..6e5a95a31 100644 --- a/docs/page/24/index.html +++ b/docs/page/24/index.html @@ -115,14 +115,14 @@

        - 模式可以提高效率,但也会制造偏见。 + 哪有什么天生如此,有的不过是始终坚持。

        -

        模式可以提高效率,但也会制造偏见。有的人乐于挑战和调整自己的模式,而有的人则乐于忽略与自己的模式不相符的事实。

        +

        哪有什么天生如此,有的不过是始终坚持。

        @@ -131,15 +131,15 @@

        - 2021.01.16 + 2021.01.29 - 模式 + 积累 - 日常 + 持续 观点 @@ -154,14 +154,14 @@

        - 人总是在识别模式,这是人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 + 人不会从过去经历的事件中得到成长,但会从过去经历的事件给他的感受中得到成长。

        -

        人总是在识别模式,这是人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例如在一堆一样的事物中发现不一样的东西,又例如在一堆不一样的事物中发现一样的东西。

        +

        人不会从过去经历的事件中得到成长,但会从过去经历的事件给他的感受中得到成长。换句话说,使得他改变的是他对那些事的看法。这也是为什么统一的看法——共识有着极其强大的力量。

        @@ -170,15 +170,15 @@

        - 2021.01.16 + 2021.01.26 - 模式 + 感受 - 日常 + 体验 观点 @@ -193,14 +193,14 @@

        - 必然得之于效率而失之于新意,偶然则相反,得之于新意而失之于效率。 + 模式可以提高效率,但也会制造偏见。

        -

        必然得之于效率而失之于新意,偶然则相反,得之于新意而失之于效率。

        +

        模式可以提高效率,但也会制造偏见。有的人乐于挑战和调整自己的模式,而有的人则乐于忽略与自己的模式不相符的事实。

        @@ -209,19 +209,15 @@

        - 2021.01.01 + 2021.01.16 - 日常 - - 非日常 - - 偶然 + 模式 - 必然 + 日常 观点 @@ -236,14 +232,14 @@

        - 人热衷于在必然中寻找偶然,也热衷于在偶然中寻找必然。 + 人总是在识别模式,这是人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

        -

        人热衷于在必然中寻找偶然,也热衷于在偶然中寻找必然。例如观看悬疑电影,大家都知道最终正义会战胜邪恶(必然),但却不知道会如何战胜(偶然)。

        +

        人总是在识别模式,这是人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例如在一堆一样的事物中发现不一样的东西,又例如在一堆不一样的事物中发现一样的东西。

        @@ -252,19 +248,15 @@

        - 2021.01.01 + 2021.01.16 - 日常 - - 非日常 - - 偶然 + 模式 - 必然 + 日常 观点 @@ -279,15 +271,14 @@

        - 阻碍或反对其实是一种高强度的强调。 + 必然得之于效率而失之于新意,偶然则相反,得之于新意而失之于效率。

        -

        阻碍或反对其实是一种高强度的强调。 如果你希望某事某物消失,正确的做法是忽视它 ,因为越反对就越在彰显它的存在感。对于已经认定某个观点的人来说,外界的阻碍或否定越强烈,其对该观点的认同就越深入。

        -

        例如:限量版的包或鞋子,限购的房子,限制加入的团队,无一不是在强调这些被限制的事物的价值。

        +

        必然得之于效率而失之于新意,偶然则相反,得之于新意而失之于效率。

        @@ -296,13 +287,19 @@

        - 2020.12.31 + 2021.01.01 - 强调 + 日常 + + 非日常 + + 偶然 + + 必然 观点 @@ -317,15 +314,14 @@

        - 给人以明确的可得到某物的期待,再将该物拿走或延长其获得时间,会使得期待变得更强烈。 + 人热衷于在必然中寻找偶然,也热衷于在偶然中寻找必然。

        -

        给人以明确的可得到某物的期待,再将该物拿走或延长其获得时间,会使得期待变得更强烈。这种过程暗示了该物的稀缺——否则怎么会这么难获得。例如限量版或缺货的商品。

        -

        当然,这种方式需要拿捏尺度且不同群体对于同一个事物的稀缺性的认知判定是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论。如果获得难度太大而原本又没有足够高的期待,这种得而复失的方式会直接导致放弃,转而去选择其他替代品。

        +

        人热衷于在必然中寻找偶然,也热衷于在偶然中寻找必然。例如观看悬疑电影,大家都知道最终正义会战胜邪恶(必然),但却不知道会如何战胜(偶然)。

        @@ -334,13 +330,19 @@

        - 2020.12.30 + 2021.01.01 - 期待 + 日常 + + 非日常 + + 偶然 + + 必然 观点 @@ -355,15 +357,15 @@

        - 相比于被别人的观点说服,人更容易被自己的观点说服。 + 阻碍或反对其实是一种高强度的强调。

        -

        相比于被别人的观点说服,人更容易被自己的观点说服。 善于说服的人会有意模糊自己与被说服对象之间的观点差异,通过引导对方自己得出结论来达成目的。

        -

        例如很多商家会开展“说出你与品牌的故事”之类的活动。该活动的每一个参与者都会出于自愿而寻找并思考这个品牌的与众不同之处,进而自我说服。更有甚者,有的品牌还会替你写好开头,并建议你补全下半部分——既降低了参与的门槛,又提高了参与的欲望——因为人有补全的欲望。

        +

        阻碍或反对其实是一种高强度的强调。 如果你希望某事某物消失,正确的做法是忽视它 ,因为越反对就越在彰显它的存在感。对于已经认定某个观点的人来说,外界的阻碍或否定越强烈,其对该观点的认同就越深入。

        +

        例如:限量版的包或鞋子,限购的房子,限制加入的团队,无一不是在强调这些被限制的事物的价值。

        @@ -372,15 +374,13 @@

        - 2020.12.28 + 2020.12.31 - 影响 - - 说服 + 强调 观点 @@ -395,20 +395,15 @@

        - 影响别人的四个步骤:简单共识、自主认知、反向加强、主动加强。 + 给人以明确的可得到某物的期待,再将该物拿走或延长其获得时间,会使得期待变得更强烈。

        -

        影响别人的四个步骤:简单共识、自主认知、反向加强、主动加强。饭圈、传销、PUA乃至邪教都在广泛的利用类似的手段,要加以警惕。

        -
          -
        • 简单共识:如果你希望别人接受某个观点A,就先对其表达一个和观点A没有直接联系的符合常规认知的观点B,并获得其肯定。
        • -
        • 自主认知:等待沉淀,使观点B明确的成为对方自主认同的,可以表达对方的认知。
        • -
        • 反向加强:使用一个和观点B相反的观点C去测试对方,判断其是否会主动维护观点B。
        • -
        • 主动加强:当对方会主动维护观点B后,任何的反向加强都会使其更加极端的维护观点B,直到接受观点A。
        • -
        +

        给人以明确的可得到某物的期待,再将该物拿走或延长其获得时间,会使得期待变得更强烈。这种过程暗示了该物的稀缺——否则怎么会这么难获得。例如限量版或缺货的商品。

        +

        当然,这种方式需要拿捏尺度且不同群体对于同一个事物的稀缺性的认知判定是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论。如果获得难度太大而原本又没有足够高的期待,这种得而复失的方式会直接导致放弃,转而去选择其他替代品。

        @@ -417,13 +412,13 @@

        - 2020.12.28 + 2020.12.30 - 影响 + 期待 观点 @@ -438,14 +433,15 @@

        - 人类不仅群体性的共同发展与塑造了文明,也被文明所塑造。 + 相比于被别人的观点说服,人更容易被自己的观点说服。

        -

        人类不仅群体性的共同发展与塑造了文明,也被文明所塑造。很多生理与心理上的喜好和倾向并不是古已有之的,而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逐渐的为人所选择和强化的。举例来说,电影的很多现在被大众广泛理解的表现手法,对于电影诞生之初的人来说并不那么容易理解。

        +

        相比于被别人的观点说服,人更容易被自己的观点说服。 善于说服的人会有意模糊自己与被说服对象之间的观点差异,通过引导对方自己得出结论来达成目的。

        +

        例如很多商家会开展“说出你与品牌的故事”之类的活动。该活动的每一个参与者都会出于自愿而寻找并思考这个品牌的与众不同之处,进而自我说服。更有甚者,有的品牌还会替你写好开头,并建议你补全下半部分——既降低了参与的门槛,又提高了参与的欲望——因为人有补全的欲望。

        @@ -460,9 +456,9 @@

        - 文明 + 影响 - 群体 + 说服 观点 @@ -477,15 +473,20 @@

        - 对于不确定信不信的事物,如果使其先付出不可回收的代价,人会倾向于让自己相信付出代价的合理性。 + 影响别人的四个步骤:简单共识、自主认知、反向加强、主动加强。

        -

        对于不确定信不信的事物,如果 使其先付出不可回收的代价,人会倾向于让自己相信付出代价的合理性。 这种行为或许是出于难以割舍的对沉没成本,也或许是出于避免认知失调,保持与自己认知的一致。

        -

        例如一个人如果已经给某产品以正面评价,此时达成销售的成功率会更高;又例如先使得某个人付费或经历考核再加入某个群体,即使这个群体的价值实际上并不对得起这个门槛,人也会倾向于使得自己相信这个群体是具备其期待的价值的。

        +

        影响别人的四个步骤:简单共识、自主认知、反向加强、主动加强。饭圈、传销、PUA乃至邪教都在广泛的利用类似的手段,要加以警惕。

        +
          +
        • 简单共识:如果你希望别人接受某个观点A,就先对其表达一个和观点A没有直接联系的符合常规认知的观点B,并获得其肯定。
        • +
        • 自主认知:等待沉淀,使观点B明确的成为对方自主认同的,可以表达对方的认知。
        • +
        • 反向加强:使用一个和观点B相反的观点C去测试对方,判断其是否会主动维护观点B。
        • +
        • 主动加强:当对方会主动维护观点B后,任何的反向加强都会使其更加极端的维护观点B,直到接受观点A。
        • +
        @@ -494,15 +495,13 @@

        - 2020.12.27 + 2020.12.28 - 认知 - - 不确定 + 影响 观点 diff --git a/docs/page/25/index.html b/docs/page/25/index.html index 1c33a7d42..7effb36a0 100644 --- a/docs/page/25/index.html +++ b/docs/page/25/index.html @@ -115,14 +115,14 @@

        - 一个人的喜好不仅直接表现为这个人自己喜欢什么,也间接表现为这个人喜欢的人喜欢什么。人会爱屋及乌。 + 人类不仅群体性的共同发展与塑造了文明,也被文明所塑造。

        -

        一个人的喜好不仅直接表现为这个人自己喜欢什么,也间接表现为这个人喜欢的人喜欢什么。人会爱屋及乌。

        +

        人类不仅群体性的共同发展与塑造了文明,也被文明所塑造。很多生理与心理上的喜好和倾向并不是古已有之的,而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逐渐的为人所选择和强化的。举例来说,电影的很多现在被大众广泛理解的表现手法,对于电影诞生之初的人来说并不那么容易理解。

        @@ -131,13 +131,15 @@

        - 2020.12.26 + 2020.12.28 - 喜好 + 文明 + + 群体 观点 @@ -152,14 +154,15 @@

        - 人始终在追寻认同,追寻与环境一致。在被认同的环境中,人更容易做出认同环境的行为。 + 对于不确定信不信的事物,如果使其先付出不可回收的代价,人会倾向于让自己相信付出代价的合理性。

        -

        人始终在追寻认同,追寻与环境一致。在被认同的环境中,人更容易做出认同环境的行为。例如某个群体里某人是公认的营销专家,这个人会更倾向于做出最好的营销,以保持这种认同。又例如两个人的相似点越多,互相的影响就越大,哪怕这个相似点是有意识的寻找或制造出来的。

        +

        对于不确定信不信的事物,如果 使其先付出不可回收的代价,人会倾向于让自己相信付出代价的合理性。 这种行为或许是出于难以割舍的对沉没成本,也或许是出于避免认知失调,保持与自己认知的一致。

        +

        例如一个人如果已经给某产品以正面评价,此时达成销售的成功率会更高;又例如先使得某个人付费或经历考核再加入某个群体,即使这个群体的价值实际上并不对得起这个门槛,人也会倾向于使得自己相信这个群体是具备其期待的价值的。

        @@ -168,15 +171,15 @@

        - 2020.12.19 + 2020.12.27 - 认同 + 认知 - 环境 + 不确定 观点 @@ -191,14 +194,14 @@

        - 「期待变更好」更让人欲望膨胀,而「立刻变更好」则让前者那种期待更容易发生。 + 一个人的喜好不仅直接表现为这个人自己喜欢什么,也间接表现为这个人喜欢的人喜欢什么。人会爱屋及乌。

        -

        「期待变更好」更让人欲望膨胀,而「立刻变更好」则让前者那种期待更容易发生。很多诱导人走向深渊的行为(诈骗、赌博、借贷等)都是利用的这一点——先以极低的代价获得确切的好处建立极高的期待,再收割这样的期待。

        +

        一个人的喜好不仅直接表现为这个人自己喜欢什么,也间接表现为这个人喜欢的人喜欢什么。人会爱屋及乌。

        @@ -207,15 +210,13 @@

        - 2020.12.15 + 2020.12.26 - 更好 - - 期待 + 喜好 观点 @@ -230,14 +231,14 @@

        - 越是强调两个或多个群体之间的差异性,就越会加强这些群体内部的一致性。 + 人始终在追寻认同,追寻与环境一致。在被认同的环境中,人更容易做出认同环境的行为。

        -

        越是强调两个或多个群体之间的差异性,就越会加强这些群体内部的一致性。简单来说,同甘苦或共患难过的群体内部,个体互相的依赖感和一致性更强。

        +

        人始终在追寻认同,追寻与环境一致。在被认同的环境中,人更容易做出认同环境的行为。例如某个群体里某人是公认的营销专家,这个人会更倾向于做出最好的营销,以保持这种认同。又例如两个人的相似点越多,互相的影响就越大,哪怕这个相似点是有意识的寻找或制造出来的。

        @@ -246,15 +247,15 @@

        - 2020.12.14 + 2020.12.19 - 群体 + 认同 - 舆论 + 环境 观点 @@ -269,15 +270,14 @@

        - 人天然有着向群体靠拢的倾向,并会通过各种方式反复强化与反复确认自己依然归属于该群体。 + 「期待变更好」更让人欲望膨胀,而「立刻变更好」则让前者那种期待更容易发生。

        -

        人天然有着向群体靠拢的倾向,并会通过各种方式反复强化与反复确认自己依然归属于该群体。例如常说的话、常用的词、常来往的人、常上的网站、常消费的产品、常青睐的品牌等等。

        -

        营销会针对某个特定的群体说他们想听的话,例如描述这个群体美好生活的广告。对于认为自己理应属于该群体的人会通过购买行为强调自己的归属,对于已认定自己属于该群体的人则会通过购买行为再次确认自己的归属,对于不认为自己属于该群体的人会自动忽略且无任何不适,对于认为自己属于该群体却又无法通过购买行为强调这一点的人会不安且会有被排斥感。

        +

        「期待变更好」更让人欲望膨胀,而「立刻变更好」则让前者那种期待更容易发生。很多诱导人走向深渊的行为(诈骗、赌博、借贷等)都是利用的这一点——先以极低的代价获得确切的好处建立极高的期待,再收割这样的期待。

        @@ -286,15 +286,15 @@

        - 2020.12.14 + 2020.12.15 - 群体 + 更好 - 营销 + 期待 观点 @@ -309,14 +309,14 @@

        - 认同的作用巨大,光是做到「有意识层面的认同」本身就多少改变了事实。 + 越是强调两个或多个群体之间的差异性,就越会加强这些群体内部的一致性。

        -

        认同的作用巨大,光是做到「有意识层面的认同」本身就多少改变了事实。

        +

        越是强调两个或多个群体之间的差异性,就越会加强这些群体内部的一致性。简单来说,同甘苦或共患难过的群体内部,个体互相的依赖感和一致性更强。

        @@ -325,17 +325,15 @@

        - 2020.12.13 + 2020.12.14 - 认同 - - 事实 + 群体 - 意识 + 舆论 观点 @@ -350,14 +348,15 @@

        - 对人来说,产品、内容或服务自身是没有价值的,它们唯一的价值来自于他们给人带来的价值。 + 人天然有着向群体靠拢的倾向,并会通过各种方式反复强化与反复确认自己依然归属于该群体。

        -

        对人来说,产品、内容或服务自身是没有价值的,它们唯一的价值来自于他们给人带来的价值。也就是说,产品、内容或服务其实只是获得价值的途径或工具,具体的价值由具体的人评定。越需要它的人,价值越高,反之亦然。

        +

        人天然有着向群体靠拢的倾向,并会通过各种方式反复强化与反复确认自己依然归属于该群体。例如常说的话、常用的词、常来往的人、常上的网站、常消费的产品、常青睐的品牌等等。

        +

        营销会针对某个特定的群体说他们想听的话,例如描述这个群体美好生活的广告。对于认为自己理应属于该群体的人会通过购买行为强调自己的归属,对于已认定自己属于该群体的人则会通过购买行为再次确认自己的归属,对于不认为自己属于该群体的人会自动忽略且无任何不适,对于认为自己属于该群体却又无法通过购买行为强调这一点的人会不安且会有被排斥感。

        @@ -366,13 +365,15 @@

        - 2020.12.11 + 2020.12.14 - 价值 + 群体 + + 营销 观点 @@ -387,14 +388,14 @@

        - 一切问题本质上都是观念问题。重要的不是名相,而是你对名相秉持的观念。 + 认同的作用巨大,光是做到「有意识层面的认同」本身就多少改变了事实。

        -

        一切问题本质上都是观念问题。重要的不是名相,而是你对名相秉持的观念。

        +

        认同的作用巨大,光是做到「有意识层面的认同」本身就多少改变了事实。

        @@ -403,15 +404,17 @@

        - 2020.12.08 + 2020.12.13 - 本质 + 认同 - 名相 + 事实 + + 意识 观点 @@ -426,15 +429,14 @@

        - 人的消费行为是有阶段的,越重要的消费决策越是如此。不要总是期待一次性或短期内完成所有阶段,逐步推进各个阶段反而更有效率。 + 对人来说,产品、内容或服务自身是没有价值的,它们唯一的价值来自于他们给人带来的价值。

        -

        人的消费行为是有阶段的,越重要的消费决策越是如此。不要总是期待一次性或短期内完成所有阶段,逐步推进各个阶段反而更有效率。

        -

        例如希望客户购买某个服务,不要上来就直接奔着让客户掏钱进行销售。最初客户知道有这种服务;下一步客户产生兴趣;再下一步触客户主动询问以获得更多信息;直到最终成交。

        +

        对人来说,产品、内容或服务自身是没有价值的,它们唯一的价值来自于他们给人带来的价值。也就是说,产品、内容或服务其实只是获得价值的途径或工具,具体的价值由具体的人评定。越需要它的人,价值越高,反之亦然。

        @@ -443,15 +445,13 @@

        - 2020.12.06 + 2020.12.11 - 认识 - - 销售 + 价值 观点 @@ -466,15 +466,14 @@

        - 世俗意义上的美好有三个层级:功能、位置与选择。 + 一切问题本质上都是观念问题。重要的不是名相,而是你对名相秉持的观念。

        -

        世俗意义上的美好有三个层级:功能、位置与选择。

        -

        比如一杯咖啡,功能上的美好指这杯咖啡好喝;位置上的美好则是指这杯咖啡是什么咖啡豆,是否手调,什么品牌的,喝这种咖啡代表了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别人会怎么看我,即我在我心里的位置和我在别人心里的位置,例如星巴克;选择上的美好将做某个事或不做某事变成了一种封闭的特权,例如只有我能喝到这种咖啡,别人喝不到,而且我可以选择带谁来喝。

        +

        一切问题本质上都是观念问题。重要的不是名相,而是你对名相秉持的观念。

        @@ -483,15 +482,15 @@

        - 2020.12.06 + 2020.12.08 - 世俗 + 本质 - 美好 + 名相 观点 diff --git a/docs/page/26/index.html b/docs/page/26/index.html index eb0ca73fc..abc1a7f29 100644 --- a/docs/page/26/index.html +++ b/docs/page/26/index.html @@ -115,14 +115,15 @@

        - 试用将「对美好的期待」转化为「对美好的实际体验」,出于对损失的厌恶,人就会倾向于正式购买。 + 人的消费行为是有阶段的,越重要的消费决策越是如此。不要总是期待一次性或短期内完成所有阶段,逐步推进各个阶段反而更有效率。

        -

        试用将「对美好的期待」转化为「对美好的实际体验」,出于对损失的厌恶,人就会倾向于正式购买。这种转化的前提是,试用带来的体验确实美好。

        +

        人的消费行为是有阶段的,越重要的消费决策越是如此。不要总是期待一次性或短期内完成所有阶段,逐步推进各个阶段反而更有效率。

        +

        例如希望客户购买某个服务,不要上来就直接奔着让客户掏钱进行销售。最初客户知道有这种服务;下一步客户产生兴趣;再下一步触客户主动询问以获得更多信息;直到最终成交。

        @@ -137,9 +138,7 @@

        - 试用 - - 期待 + 认识 销售 @@ -156,14 +155,15 @@

        - 相比于理性的分析与客观的数据,情绪与感受更容易被具体的故事所触动。 + 世俗意义上的美好有三个层级:功能、位置与选择。

        -

        相比于理性的分析与客观的数据,情绪与感受更容易被具体的故事所触动。人的共情是对同类的感同身受,而不是对统计出来的数字。对数字即使产生情感,也必然会先被人转化为某个故事,再对这个故事反应。

        +

        世俗意义上的美好有三个层级:功能、位置与选择。

        +

        比如一杯咖啡,功能上的美好指这杯咖啡好喝;位置上的美好则是指这杯咖啡是什么咖啡豆,是否手调,什么品牌的,喝这种咖啡代表了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别人会怎么看我,即我在我心里的位置和我在别人心里的位置,例如星巴克;选择上的美好将做某个事或不做某事变成了一种封闭的特权,例如只有我能喝到这种咖啡,别人喝不到,而且我可以选择带谁来喝。

        @@ -178,9 +178,9 @@

        - 具体 + 世俗 - 故事 + 美好 观点 @@ -195,15 +195,14 @@

        - 售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达成共识的过程,卖家需要正确回答买家三个问题:这是什么?有什么益处?以及我怎样才能得到这种益处? + 试用将「对美好的期待」转化为「对美好的实际体验」,出于对损失的厌恶,人就会倾向于正式购买。

        -

        售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达成共识的过程,卖家需要正确回答买家三个问题:这是什么?有什么益处?以及我怎样才能得到这种益处?既要回答为啥买,又要回答如何买。

        -

        有的人擅长回答前两个问题但无法回答第三个问题,他们懂得如何寻找卖点,传递价值,塑造声势,让买家产生兴趣,可就是不给购买方式。还有的人擅长回答第三个问题但无法回答前两个问题,他们知道如何建立渠道,接触用户,锚定价格,让购买流程通畅,可就是不懂说服买家。

        +

        试用将「对美好的期待」转化为「对美好的实际体验」,出于对损失的厌恶,人就会倾向于正式购买。这种转化的前提是,试用带来的体验确实美好。

        @@ -212,15 +211,17 @@

        - 2020.12.04 + 2020.12.06 - 销售 + 试用 - 买卖 + 期待 + + 销售 观点 @@ -235,15 +236,14 @@

        - 对于未完成或被中断的事,如果明确给出其解决路径或步骤,人会有很强的完成欲望。反之,如果一眼看不到解决的可能性,人则会倾向于拖延或忽略。 + 相比于理性的分析与客观的数据,情绪与感受更容易被具体的故事所触动。

        -

        对于未完成或被中断的事,如果明确给出其解决路径或步骤,人会有很强的完成欲望。反之,如果一眼看不到解决的可能性,人则会倾向于拖延或忽略。

        -

        前者例如游戏中突破重重阻碍,最后只差一步始终无法通关,此时建议玩家充值购买道具转化率极高。后者还是以游戏举例,上来就非常困难,没有任何操作建议或攻略,玩家很快就会被巨大的难度劝退,放弃游戏。

        +

        相比于理性的分析与客观的数据,情绪与感受更容易被具体的故事所触动。人的共情是对同类的感同身受,而不是对统计出来的数字。对数字即使产生情感,也必然会先被人转化为某个故事,再对这个故事反应。

        @@ -252,13 +252,15 @@

        - 2020.12.04 + 2020.12.06 - 行为 + 具体 + + 故事 观点 @@ -273,14 +275,15 @@

        - 文化是群体对某种生活方式的普遍共识。 + 售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达成共识的过程,卖家需要正确回答买家三个问题:这是什么?有什么益处?以及我怎样才能得到这种益处?

        -

        文化是群体对某种生活方式的普遍共识。

        +

        售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达成共识的过程,卖家需要正确回答买家三个问题:这是什么?有什么益处?以及我怎样才能得到这种益处?既要回答为啥买,又要回答如何买。

        +

        有的人擅长回答前两个问题但无法回答第三个问题,他们懂得如何寻找卖点,传递价值,塑造声势,让买家产生兴趣,可就是不给购买方式。还有的人擅长回答第三个问题但无法回答前两个问题,他们知道如何建立渠道,接触用户,锚定价格,让购买流程通畅,可就是不懂说服买家。

        @@ -289,15 +292,15 @@

        - 2020.12.03 + 2020.12.04 - 文化 + 销售 - 共识 + 买卖 观点 @@ -312,14 +315,15 @@

        - 专注于什么,你就获得什么。 + 对于未完成或被中断的事,如果明确给出其解决路径或步骤,人会有很强的完成欲望。反之,如果一眼看不到解决的可能性,人则会倾向于拖延或忽略。

        -

        专注于什么,你就获得什么。即便你专注于不专注,你也会获得不专注。

        +

        对于未完成或被中断的事,如果明确给出其解决路径或步骤,人会有很强的完成欲望。反之,如果一眼看不到解决的可能性,人则会倾向于拖延或忽略。

        +

        前者例如游戏中突破重重阻碍,最后只差一步始终无法通关,此时建议玩家充值购买道具转化率极高。后者还是以游戏举例,上来就非常困难,没有任何操作建议或攻略,玩家很快就会被巨大的难度劝退,放弃游戏。

        @@ -328,13 +332,13 @@

        - 2020.11.30 + 2020.12.04 - 专注 + 行为 观点 @@ -349,14 +353,14 @@

        - 故事基本上遵循着从日常到非日常,再最终回归新的日常的过程。 + 文化是群体对某种生活方式的普遍共识。

        -

        故事基本上遵循着从日常到非日常,再最终回归新的日常的过程。

        +

        文化是群体对某种生活方式的普遍共识。

        @@ -365,13 +369,15 @@

        - 2020.11.28 + 2020.12.03 - 故事 + 文化 + + 共识 观点 @@ -386,14 +392,14 @@

        - 故事是极好的撮合共识的工具,它将理性与感性自然的没有痕迹的融合。故事不需要完美,只要整体上被听众所相信,其细节会自动的被听众个人化的补充。 + 专注于什么,你就获得什么。

        -

        故事是极好的撮合共识的工具,它将理性与感性自然的没有痕迹的融合。故事不需要完美,只要整体上被听众所相信,其细节会自动的被听众个人化的补充。即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

        专注于什么,你就获得什么。即便你专注于不专注,你也会获得不专注。

        @@ -402,13 +408,13 @@

        - 2020.11.28 + 2020.11.30 - 故事 + 专注 观点 @@ -423,14 +429,14 @@

        - 共识就是观念的共同体。 + 故事基本上遵循着从日常到非日常,再最终回归新的日常的过程。

        -

        共识就是观念的共同体。

        +

        故事基本上遵循着从日常到非日常,再最终回归新的日常的过程。

        @@ -445,7 +451,7 @@

        - 共识 + 故事 观点 @@ -460,16 +466,14 @@

        - 从学到会的过程就是不断弥补知行间隙的过程。 + 故事是极好的撮合共识的工具,它将理性与感性自然的没有痕迹的融合。故事不需要完美,只要整体上被听众所相信,其细节会自动的被听众个人化的补充。

        -

        从学到会的过程就是不断弥补知行间隙的过程。

        -

        所谓知行间隙就是从知道到做到的间隔,高质量的学会过程要尽可能的增大知行间隙的个数,并让每个知行间隙尽可能的小。

        -

        简单的说就是小步快跑。

        +

        故事是极好的撮合共识的工具,它将理性与感性自然的没有痕迹的融合。故事不需要完美,只要整体上被听众所相信,其细节会自动的被听众个人化的补充。即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 -484,9 +488,7 @@

        - 学习 - - 知行 + 故事 观点 diff --git a/docs/page/27/index.html b/docs/page/27/index.html index 9296c7c06..1dc35435d 100644 --- a/docs/page/27/index.html +++ b/docs/page/27/index.html @@ -115,14 +115,14 @@

        - 别人不关心你讲的东西,除非他认为你讲的东西与他有关。 + 共识就是观念的共同体。

        -

        别人不关心你讲的东西,除非他认为你讲的东西与他有关。例如他有类似的经历,接触过类似的人,又或者他赞同你讲的东西所表达出来的观点与态度,期待成为那样的人,过上那样的生活。

        +

        共识就是观念的共同体。

        @@ -131,15 +131,13 @@

        - 2020.11.26 + 2020.11.28 - 内容 - - 传播 + 共识 观点 @@ -154,14 +152,16 @@

        - 内容要使人印象深刻需要较强的画面感,而这种画面感往往又依赖于创作者从日常中创造非日常的能力。 + 从学到会的过程就是不断弥补知行间隙的过程。

        -

        内容要使人印象深刻需要较强的画面感,而这种画面感往往又依赖于创作者从日常中创造非日常的能力。

        +

        从学到会的过程就是不断弥补知行间隙的过程。

        +

        所谓知行间隙就是从知道到做到的间隔,高质量的学会过程要尽可能的增大知行间隙的个数,并让每个知行间隙尽可能的小。

        +

        简单的说就是小步快跑。

        @@ -170,13 +170,15 @@

        - 2020.11.26 + 2020.11.28 - 内容 + 学习 + + 知行 观点 @@ -191,14 +193,14 @@

        - 严格的说,唯一、绝对、明确的事实其实从没有存在过,存在的一直都只有人所秉持的看法。 + 别人不关心你讲的东西,除非他认为你讲的东西与他有关。

        -

        严格的说,唯一、绝对、明确的事实其实从没有存在过,存在的一直都只有人所秉持的看法。幸运也不太幸运的,绝大多数人自降生起就要学着掌握很多「基本看法」,以保持和群体以及环境一致,否则便无法生存,但也正因如此人类才能得以发展壮大。

        +

        别人不关心你讲的东西,除非他认为你讲的东西与他有关。例如他有类似的经历,接触过类似的人,又或者他赞同你讲的东西所表达出来的观点与态度,期待成为那样的人,过上那样的生活。

        @@ -207,13 +209,15 @@

        - 2020.11.23 + 2020.11.26 - 事实 + 内容 + + 传播 观点 @@ -228,14 +232,14 @@

        - 常用的内容叙述节奏是先用熟悉的事物让人产生预期(情理之中),再用反转去打翻预期(意料之外)。 + 内容要使人印象深刻需要较强的画面感,而这种画面感往往又依赖于创作者从日常中创造非日常的能力。

        -

        常用的内容叙述节奏是先用熟悉的事物让人产生预期(情理之中),再用反转去打翻预期(意料之外)。

        +

        内容要使人印象深刻需要较强的画面感,而这种画面感往往又依赖于创作者从日常中创造非日常的能力。

        @@ -244,7 +248,7 @@

        - 2020.11.23 + 2020.11.26 @@ -265,14 +269,14 @@

        - 新生事物从诞生到被广泛接受,一般会形成至少一个「N」型曲线。 + 严格的说,唯一、绝对、明确的事实其实从没有存在过,存在的一直都只有人所秉持的看法。

        -

        新生事物从诞生到被广泛接受,一般会形成至少一个「N」型曲线。从被一群人接受,到被另一群人反对,再经过撮合与调整,最终让所有人达成共识,曲折前进或螺旋式上升是常态。

        +

        严格的说,唯一、绝对、明确的事实其实从没有存在过,存在的一直都只有人所秉持的看法。幸运也不太幸运的,绝大多数人自降生起就要学着掌握很多「基本看法」,以保持和群体以及环境一致,否则便无法生存,但也正因如此人类才能得以发展壮大。

        @@ -281,13 +285,13 @@

        - 2020.11.16 + 2020.11.23 - 传播 + 事实 观点 @@ -302,14 +306,14 @@

        - 对于售卖「对美好的期待」来说,买家自己本身就是售卖内容的一部分,只有「合适的买家」才能让「合适的对美好的期待」成为事实。 + 常用的内容叙述节奏是先用熟悉的事物让人产生预期(情理之中),再用反转去打翻预期(意料之外)。

        -

        对于售卖「对美好的期待」来说,买家自己本身就是售卖内容的一部分,只有「合适的买家」才能让「合适的对美好的期待」成为事实。

        +

        常用的内容叙述节奏是先用熟悉的事物让人产生预期(情理之中),再用反转去打翻预期(意料之外)。

        @@ -318,17 +322,13 @@

        - 2020.11.14 + 2020.11.23 - 销售 - - 期待 - - 常识 + 内容 观点 @@ -343,14 +343,14 @@

        - 重视常识,那常常是塑造共识的起点。 + 新生事物从诞生到被广泛接受,一般会形成至少一个「N」型曲线。

        -

        重视常识,那常常是塑造共识的起点。

        +

        新生事物从诞生到被广泛接受,一般会形成至少一个「N」型曲线。从被一群人接受,到被另一群人反对,再经过撮合与调整,最终让所有人达成共识,曲折前进或螺旋式上升是常态。

        @@ -359,15 +359,13 @@

        - 2020.11.09 + 2020.11.16 - 常识 - - 共识 + 传播 观点 @@ -382,14 +380,14 @@

        - 可观测的事实只是全部事实的冰山一角。 + 对于售卖「对美好的期待」来说,买家自己本身就是售卖内容的一部分,只有「合适的买家」才能让「合适的对美好的期待」成为事实。

        -

        可观测的事实只是全部事实的冰山一角。

        +

        对于售卖「对美好的期待」来说,买家自己本身就是售卖内容的一部分,只有「合适的买家」才能让「合适的对美好的期待」成为事实。

        @@ -398,13 +396,17 @@

        - 2020.10.30 + 2020.11.14 - 事实 + 销售 + + 期待 + + 常识 观点 @@ -419,14 +421,14 @@

        - 用他们常用的词,说他们常说的话,做他们常做的事,成为他们的日常,再成为非日常。 + 重视常识,那常常是塑造共识的起点。

        -

        用他们常用的词,说他们常说的话,做他们常做的事,成为他们的日常,再成为非日常。

        +

        重视常识,那常常是塑造共识的起点。

        @@ -435,15 +437,15 @@

        - 2020.10.25 + 2020.11.09 - 日常 + 常识 - 非日常 + 共识 观点 @@ -458,14 +460,14 @@

        - 只有足够多的受众相信,你的「符号/标志/品牌」能「稳定的」提供「你独有的」、「对其口味的」价值,你的「符号/标志/品牌」的价值才成立。 + 可观测的事实只是全部事实的冰山一角。

        -

        只有足够多的受众相信,你的「符号/标志/品牌」能「稳定的」提供「你独有的」、「对其口味的」价值,你的「符号/标志/品牌」的价值才成立。

        +

        可观测的事实只是全部事实的冰山一角。

        @@ -474,13 +476,13 @@

        - 2020.10.25 + 2020.10.30 - 符号 + 事实 观点 diff --git a/docs/page/28/index.html b/docs/page/28/index.html index 4483b90f3..6815092b7 100644 --- a/docs/page/28/index.html +++ b/docs/page/28/index.html @@ -115,14 +115,14 @@

        - 看起来像什么,它就是什么,否则你就在阻止人们接受它。 + 用他们常用的词,说他们常说的话,做他们常做的事,成为他们的日常,再成为非日常。

        -

        看起来像什么,它就是什么,否则你就在阻止人们接受它。

        +

        用他们常用的词,说他们常说的话,做他们常做的事,成为他们的日常,再成为非日常。

        @@ -137,7 +137,9 @@

        - 符号 + 日常 + + 非日常 观点 @@ -152,14 +154,14 @@

        - 思考是奢侈的,内容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不能被瞬间理解,就会被忽略。 + 只有足够多的受众相信,你的「符号/标志/品牌」能「稳定的」提供「你独有的」、「对其口味的」价值,你的「符号/标志/品牌」的价值才成立。

        -

        思考是奢侈的,内容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不能被瞬间理解,就会被忽略。

        +

        只有足够多的受众相信,你的「符号/标志/品牌」能「稳定的」提供「你独有的」、「对其口味的」价值,你的「符号/标志/品牌」的价值才成立。

        @@ -174,9 +176,7 @@

        - 思考 - - 传播 + 符号 观点 @@ -191,15 +191,14 @@

        - 对于媒体来说,标题就是其是否「好看」的主要标准。 + 看起来像什么,它就是什么,否则你就在阻止人们接受它。

        -

        对于媒体来说,标题就是其是否「好看」的主要标准。 只有足够「好看」的标题才能驱动受众打开并阅读其内容,进而体验到「好用」,甚至「好爽」。

        -

        好看促使阅读行为发生,好用驱使阅读行为完成,而好爽则决定了阅读完毕后,是否会被传播。传播的主体没有标题,而只有内容,例如微博、短视频等,那么受众在一瞬间看到的内容将被作为是否「好看」的标准。

        +

        看起来像什么,它就是什么,否则你就在阻止人们接受它。

        @@ -208,15 +207,13 @@

        - 2020.10.22 + 2020.10.25 - 营销 - - 认知 + 符号 观点 @@ -231,14 +228,14 @@

        - 视觉上的「好看」可被极低成本的感知,进而带来传播。 + 思考是奢侈的,内容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不能被瞬间理解,就会被忽略。

        -

        视觉上的「好看」可被极低成本的感知,进而带来传播。

        +

        思考是奢侈的,内容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不能被瞬间理解,就会被忽略。

        @@ -247,15 +244,15 @@

        - 2020.10.20 + 2020.10.25 - 营销 + 思考 - 认知 + 传播 观点 @@ -270,14 +267,15 @@

        - 从未体验过某个场景的人具备最大的可塑性,因为他还未形成在该场景下「与自己的共识」。 + 对于媒体来说,标题就是其是否「好看」的主要标准。

        -

        从未体验过某个场景的人具备最大的可塑性,因为他还未形成在该场景下「与自己的共识」。 很多公司非常重视对「第一次做某事」的人进行营销,道理就在于此——他们还不明白这件事的「日常」做法是怎样的,很容易被说服付费。

        +

        对于媒体来说,标题就是其是否「好看」的主要标准。 只有足够「好看」的标题才能驱动受众打开并阅读其内容,进而体验到「好用」,甚至「好爽」。

        +

        好看促使阅读行为发生,好用驱使阅读行为完成,而好爽则决定了阅读完毕后,是否会被传播。传播的主体没有标题,而只有内容,例如微博、短视频等,那么受众在一瞬间看到的内容将被作为是否「好看」的标准。

        @@ -286,7 +284,7 @@

        - 2020.10.17 + 2020.10.22 @@ -294,9 +292,7 @@

        营销 - 可塑性 - - 共识 + 认知 观点 @@ -311,16 +307,14 @@

        - 符合人认知的营销闭环应是:好看、好用、好爽。任何售卖都始于好看,终于好用,再生于好爽。 + 视觉上的「好看」可被极低成本的感知,进而带来传播。

        -

        符合人认知的营销闭环应是:好看、好用、好爽。任何售卖都始于好看,终于好用,再生于好爽。

        -

        好看不一定是视觉意义上的好看,正确的理解是:它的外形可以让人相信它可以完成某种功能。如果无法达到这个标准,则必然要在该产品的其他售卖环节做补充说明。

        -

        完成购买以后,就进入到好用的阶段。这个好用至少要达成受众的预期,万千次的达成最终会形成群体性的共识,那就是品牌——这个牌子的东西可以达到某个目的,解决某个问题,表达了某种态度。

        +

        视觉上的「好看」可被极低成本的感知,进而带来传播。

        @@ -329,7 +323,7 @@

        - 2020.10.15 + 2020.10.20 @@ -337,8 +331,6 @@

        营销 - 销售 - 认知 观点 @@ -354,14 +346,14 @@

        - 需求因相信而存在,因事实而加强。 + 从未体验过某个场景的人具备最大的可塑性,因为他还未形成在该场景下「与自己的共识」。

        -

        需求因相信而存在,因事实而加强。

        +

        从未体验过某个场景的人具备最大的可塑性,因为他还未形成在该场景下「与自己的共识」。 很多公司非常重视对「第一次做某事」的人进行营销,道理就在于此——他们还不明白这件事的「日常」做法是怎样的,很容易被说服付费。

        @@ -370,13 +362,17 @@

        - 2020.10.13 + 2020.10.17 - 需求 + 营销 + + 可塑性 + + 共识 观点 @@ -391,14 +387,16 @@

        - 每个个体所有相似行动的集合,就是他的自我。并非不存在集合之外的行动,只是人类过度关注相似之处,以至于对不同的地方视而不见了。 + 符合人认知的营销闭环应是:好看、好用、好爽。任何售卖都始于好看,终于好用,再生于好爽。

        -

        每个个体所有相似行动的集合,就是他的自我。并非不存在集合之外的行动,只是人类过度关注相似之处,以至于对不同的地方视而不见了。

        +

        符合人认知的营销闭环应是:好看、好用、好爽。任何售卖都始于好看,终于好用,再生于好爽。

        +

        好看不一定是视觉意义上的好看,正确的理解是:它的外形可以让人相信它可以完成某种功能。如果无法达到这个标准,则必然要在该产品的其他售卖环节做补充说明。

        +

        完成购买以后,就进入到好用的阶段。这个好用至少要达成受众的预期,万千次的达成最终会形成群体性的共识,那就是品牌——这个牌子的东西可以达到某个目的,解决某个问题,表达了某种态度。

        @@ -407,15 +405,17 @@

        - 2020.10.11 + 2020.10.15 - 自我 + 营销 - 关注 + 销售 + + 认知 观点 @@ -430,16 +430,14 @@

        - 是稚子弄影,也为影所弄。 + 需求因相信而存在,因事实而加强。

        -

        是稚子弄影,也为影所弄。

        -

        初,稚子无势,需借影之势而成事。后,稚子成势,影借稚子之势而成。

        -

        如平台与内容的关系,最初平台没有内容,需要内容生产者去创造内容。当平台通过内容获得足够的流量后,内容不再稀缺,供需翻转。这个时候,相比平台需要内容,内容更需要平台给予更多的曝光。

        +

        需求因相信而存在,因事实而加强。

        @@ -448,13 +446,13 @@

        - 2020.10.09 + 2020.10.13 - 共识 + 需求 观点 @@ -469,17 +467,14 @@

        - 世界是合作的,也是竞争的,终究是「合作」的。人类的善的,也是恶的,终究是「善」的。 + 每个个体所有相似行动的集合,就是他的自我。并非不存在集合之外的行动,只是人类过度关注相似之处,以至于对不同的地方视而不见了。

        -

        世界是合作的,也是竞争的,终究是「合作」的。人类的善的,也是恶的,终究是「善」的。

        -
        -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道德经

        -

        竞争由合作生出,恶由善生出。

        +

        每个个体所有相似行动的集合,就是他的自我。并非不存在集合之外的行动,只是人类过度关注相似之处,以至于对不同的地方视而不见了。

        @@ -488,15 +483,15 @@

        - 2020.10.08 + 2020.10.11 - 合作 + 自我 - 共识 + 关注 观点 diff --git a/docs/page/29/index.html b/docs/page/29/index.html index ba04102d1..55f732a83 100644 --- a/docs/page/29/index.html +++ b/docs/page/29/index.html @@ -115,14 +115,16 @@

        - 人类复杂的心理机制使得「真实的共识」并不总是那么明确的被认出和被认同。 + 是稚子弄影,也为影所弄。

        -

        人类复杂的心理机制使得「真实的共识」并不总是那么明确的被认出和被认同。 简单来说,一个人可以明确的表示赞同「世界上还是好人多」,但心理上并不真的相信这一点,同时赞同「我遭遇的坏人比较多」这一点和前者在个人的认知中是可以同时存在且相安无事的。

        +

        是稚子弄影,也为影所弄。

        +

        初,稚子无势,需借影之势而成事。后,稚子成势,影借稚子之势而成。

        +

        如平台与内容的关系,最初平台没有内容,需要内容生产者去创造内容。当平台通过内容获得足够的流量后,内容不再稀缺,供需翻转。这个时候,相比平台需要内容,内容更需要平台给予更多的曝光。

        @@ -131,14 +133,12 @@

        - 2020.10.08 + 2020.10.09 - 心理 - 共识 观点 @@ -154,14 +154,17 @@

        - 「保持与自己一致」和「保持与环境一致」是驱动人类「改变或不变」的主要动机。 + 世界是合作的,也是竞争的,终究是「合作」的。人类的善的,也是恶的,终究是「善」的。

        -

        「保持与自己一致」和「保持与环境一致」是驱动人类「改变或不变」的主要动机。 好的说服/传播/营销,其表述的内容要让受众相信,接受这个内容可以让他们「保持与自己一致」或「保持与环境一致」,或两者兼备。

        +

        世界是合作的,也是竞争的,终究是「合作」的。人类的善的,也是恶的,终究是「善」的。

        +
        +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道德经

        +

        竞争由合作生出,恶由善生出。

        @@ -170,15 +173,15 @@

        - 2020.10.03 + 2020.10.08 - 动机 + 合作 - 说服 + 共识 观点 @@ -193,14 +196,14 @@

        - 客观其实是一种「共同主观」。 + 人类复杂的心理机制使得「真实的共识」并不总是那么明确的被认出和被认同。

        -

        客观其实是一种「共同主观」。 它在很多时候被当做「共识」的粘合剂。

        +

        人类复杂的心理机制使得「真实的共识」并不总是那么明确的被认出和被认同。 简单来说,一个人可以明确的表示赞同「世界上还是好人多」,但心理上并不真的相信这一点,同时赞同「我遭遇的坏人比较多」这一点和前者在个人的认知中是可以同时存在且相安无事的。

        @@ -209,15 +212,15 @@

        - 2020.10.02 + 2020.10.08 - 客观 + 心理 - 主观 + 共识 观点 @@ -232,15 +235,14 @@

        - 每个人都基于自己的观念理解自己所接触到的一切。 + 「保持与自己一致」和「保持与环境一致」是驱动人类「改变或不变」的主要动机。

        -

        每个人都基于自己的观念理解自己所接触到的一切。 而每个人的观念又是由自身的背景、教育、经历的种种事件以及通过各式各样的传播工具所宣讲的普世价值观结合那一时刻持有的观念相互作用,互相影响着发展出来的。

        -

        排除掉因为某些观念使得某些人心口不一的情况,即便出于真心,你所认为的「理所当然」放到足够大的群体中去,显而易见的会并不那么理所当然,甚至「谬之千里」。

        +

        「保持与自己一致」和「保持与环境一致」是驱动人类「改变或不变」的主要动机。 好的说服/传播/营销,其表述的内容要让受众相信,接受这个内容可以让他们「保持与自己一致」或「保持与环境一致」,或两者兼备。

        @@ -249,13 +251,15 @@

        - 2020.10.02 + 2020.10.03 - 解释 + 动机 + + 说服 观点 @@ -270,14 +274,14 @@

        - 持有怎样的观念决定了会对事件做怎样的反应,以及产生怎样的情绪。 + 客观其实是一种「共同主观」。

        -

        持有怎样的观念决定了会对事件做怎样的反应,以及产生怎样的情绪。

        +

        客观其实是一种「共同主观」。 它在很多时候被当做「共识」的粘合剂。

        @@ -286,13 +290,15 @@

        - 2020.10.01 + 2020.10.02 - 情绪 + 客观 + + 主观 观点 @@ -307,16 +313,15 @@

        - 「更好」比「好」更好。 + 每个人都基于自己的观念理解自己所接触到的一切。

        -

        「更好」比「好」更好。 这似乎是一句废话,然而魔鬼就藏在废话里。

        -

        你需要明白:好没有标准——除非有一个「相对没那么好」的事物与「好」放在一起对比。

        -

        如果你想出售一个东西,无论它是什么,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是宝物还是垃圾,不要强调「它有好」,要强调「它比什么更好」——任何角度都可以。

        +

        每个人都基于自己的观念理解自己所接触到的一切。 而每个人的观念又是由自身的背景、教育、经历的种种事件以及通过各式各样的传播工具所宣讲的普世价值观结合那一时刻持有的观念相互作用,互相影响着发展出来的。

        +

        排除掉因为某些观念使得某些人心口不一的情况,即便出于真心,你所认为的「理所当然」放到足够大的群体中去,显而易见的会并不那么理所当然,甚至「谬之千里」。

        @@ -325,13 +330,13 @@

        - 2020.10.01 + 2020.10.02 - + 解释 观点 @@ -346,17 +351,14 @@

        - 积极的共同经验塑造共识,反之亦然。 + 持有怎样的观念决定了会对事件做怎样的反应,以及产生怎样的情绪。

        -

        积极的共同经验塑造共识,反之亦然。

        -

        「积极的」既可以是情绪,如快乐、感动,又可以是结果,如利益、好处。「共同经验」既可以是实际的,也可以是想象中的。

        -

        例如弹幕,就是一种塑造共同经验的机制。

        -

        某个视频表达了某个观念或某个态度,如果没有太大争议,参与弹幕的每个人都互相加强了对方对该观念的认可程度,少数不同的声音会没湮没。这种认可程度其典型表现形式就是满屏刷一样的语言——重复是极具力量的,于是又再一次的加强了这种体验。如果有争议,那么弹幕会迅速的分为两种乃至多种态度,每个参与者都会自然的找到符合自己观念的一边,将群体分为我们和他们。

        +

        持有怎样的观念决定了会对事件做怎样的反应,以及产生怎样的情绪。

        @@ -371,9 +373,7 @@

        - 经验 - - 共识 + 情绪 观点 @@ -388,16 +388,16 @@

        - 好内容就是要做到「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 「更好」比「好」更好。

        -

        好内容就是要做到「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

        出乎意料之外制造的是「非日常」,情理之中则制造的是「日常」。人通过日常的部分带入自己,产生同理心,又通过非日常的部分去获得新的体验,产生新奇感。

        -

        如果没有「出乎意料」的部分,内容会显得沉闷枯燥。而如果没有「情理之中」的部分,内容则会丧失真实感,整体透着假模假式与拿腔拿调,无法让人信服。

        +

        「更好」比「好」更好。 这似乎是一句废话,然而魔鬼就藏在废话里。

        +

        你需要明白:好没有标准——除非有一个「相对没那么好」的事物与「好」放在一起对比。

        +

        如果你想出售一个东西,无论它是什么,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是宝物还是垃圾,不要强调「它有好」,要强调「它比什么更好」——任何角度都可以。

        @@ -406,15 +406,13 @@

        - 2020.09.29 + 2020.10.01 - 传播 - - 内容 + 观点 @@ -429,17 +427,17 @@

        - 传播的基本切入点只有两个:节点切入和网络切入。 + 积极的共同经验塑造共识,反之亦然。

        -

        传播的基本切入点只有两个:节点切入和网络切入。

        -

        一、

        -

        从节点切入,需要先寻找「对待传播的内容感兴趣」的个体,「让ta更好」后,经过ta的推荐,连接上另一个个体,再让新的个体「更好」。

        -

        从网络切入,需要先寻找已然聚集很多「对待传播的内容感兴趣」个体的网络,通过满足网络的要求,经过网络的推荐连接上网络内的个体。

        +

        积极的共同经验塑造共识,反之亦然。

        +

        「积极的」既可以是情绪,如快乐、感动,又可以是结果,如利益、好处。「共同经验」既可以是实际的,也可以是想象中的。

        +

        例如弹幕,就是一种塑造共同经验的机制。

        +

        某个视频表达了某个观念或某个态度,如果没有太大争议,参与弹幕的每个人都互相加强了对方对该观念的认可程度,少数不同的声音会没湮没。这种认可程度其典型表现形式就是满屏刷一样的语言——重复是极具力量的,于是又再一次的加强了这种体验。如果有争议,那么弹幕会迅速的分为两种乃至多种态度,每个参与者都会自然的找到符合自己观念的一边,将群体分为我们和他们。

        @@ -448,17 +446,15 @@

        一、

        - 2020.09.21 + 2020.10.01 - 传播 - - 节点 + 经验 - 网络 + 共识 观点 @@ -473,14 +469,16 @@

        一、

        - 仪式是共识的一种表达形式,其作用是将共识传递给每个相关者。 + 好内容就是要做到「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

        仪式是共识的一种表达形式,其作用是将共识传递给每个相关者。 集体性的宣告某个阶段的完成,新阶段的开始。也集体性的改变某些观念,形成某些新的态度。

        +

        好内容就是要做到「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

        出乎意料之外制造的是「非日常」,情理之中则制造的是「日常」。人通过日常的部分带入自己,产生同理心,又通过非日常的部分去获得新的体验,产生新奇感。

        +

        如果没有「出乎意料」的部分,内容会显得沉闷枯燥。而如果没有「情理之中」的部分,内容则会丧失真实感,整体透着假模假式与拿腔拿调,无法让人信服。

        @@ -489,15 +487,15 @@

        - 2020.09.21 + 2020.09.29 - 仪式 + 传播 - 共识 + 内容 观点 diff --git a/docs/page/3/index.html b/docs/page/3/index.html index 081bfa8f3..770ddc543 100644 --- a/docs/page/3/index.html +++ b/docs/page/3/index.html @@ -115,14 +115,14 @@

        - 宣称一件事为事实很容易,但是证明一件事为事实很难。 + 旅途的意义既不在「起点」,也不在「终点」,而在「从起点到终点」。

        -

        宣称 一件事为事实很容易,但是 证明 一件事为事实很难。当通过让群体接受 被宣称 一件事为事实的成本低于让群体接受 被证明 一件事为事实时,群体之间的信任就会崩坏。

        +

        旅途的意义既不在 「起点」 ,也不在 「终点」 ,而在 「从起点到终点」

        @@ -131,17 +131,19 @@

        - 2024.10.11 + 2024.10.17 - 事实 + 旅途 - 宣称 + 意义 - 证明 + 起点 + + 终点 观点 @@ -156,14 +158,14 @@

        - 压力通常会从有选择的流向没有选择的。 + 在自由市场上,虚假若是「无法被证明」又或是「无法广为传播」,那么就形同鼓励虚假。

        -

        压力通常会从 有选择 的流向 没有选择 的。有选择的人应该并且有责任阻止压力全部下移。

        +

        在自由市场上,虚假若是 「无法被证明」 又或是 「无法广为传播」 ,那么就形同鼓励虚假。

        @@ -172,15 +174,19 @@

        - 2024.10.08 + 2024.10.16 - 压力 + 自由市场 - 责任 + 虚假 + + 传播 + + 证明 观点 @@ -195,15 +201,14 @@

        - 如果买家没有能力对商品进行正确的估价,那么卖家就没有动机提供合理的价格。 + 宣称一件事为事实很容易,但是证明一件事为事实很难。

        -

        如果买家没有能力对商品进行正确的估价,那么卖家就没有动机提供合理的价格。 更有甚者,在自由市场里,卖家可能会试图破坏买家对商品的评估能力。

        -

        例如满是专业名词极其难懂的金融产品。当买家交出自己的评价权,给到无论什么第三方时(证券评级、直播带货、自媒体等),市场离失效也就不远了。

        +

        宣称 一件事为事实很容易,但是 证明 一件事为事实很难。当通过让群体接受 被宣称 一件事为事实的成本低于让群体接受 被证明 一件事为事实时,群体之间的信任就会崩坏。

        @@ -212,19 +217,17 @@

        - 2024.09.19 + 2024.10.11 - 买家 - - 卖家 + 事实 - 估价 + 宣称 - 动机 + 证明 观点 @@ -239,14 +242,14 @@

        - 通过践踏在别人头上获得的自由,不过是一群人对另一群人的极权罢了。 + 压力通常会从有选择的流向没有选择的。

        -

        通过践踏在别人头上获得的自由,不过是 一群人对另一群人的极权 罢了。

        +

        压力通常会从 有选择 的流向 没有选择 的。有选择的人应该并且有责任阻止压力全部下移。

        @@ -255,15 +258,15 @@

        - 2024.09.19 + 2024.10.08 - 自由 + 压力 - 极权 + 责任 观点 @@ -278,14 +281,15 @@

        - 一群人的「自由」不能也不应以另一群人的「不自由」为代价。 + 如果买家没有能力对商品进行正确的估价,那么卖家就没有动机提供合理的价格。

        -

        一群人的「自由」不能也不应以另一群人的「不自由」为代价。

        +

        如果买家没有能力对商品进行正确的估价,那么卖家就没有动机提供合理的价格。 更有甚者,在自由市场里,卖家可能会试图破坏买家对商品的评估能力。

        +

        例如满是专业名词极其难懂的金融产品。当买家交出自己的评价权,给到无论什么第三方时(证券评级、直播带货、自媒体等),市场离失效也就不远了。

        @@ -300,11 +304,13 @@

        - 自由 + 买家 - 代价 + 卖家 - 极权 + 估价 + + 动机 观点 @@ -319,14 +325,14 @@

        - 被人们认为是恒常不变的绝对真理,或许只是人与自然共同的臆想。 + 通过践踏在别人头上获得的自由,不过是一群人对另一群人的极权罢了。

        -

        被人们认为是恒常不变的绝对真理,或许只是 人与自然共同的臆想

        +

        通过践踏在别人头上获得的自由,不过是 一群人对另一群人的极权 罢了。

        @@ -335,19 +341,15 @@

        - 2024.09.13 + 2024.09.19 - 真理 - - 恒常 - - 臆想 + 自由 - 自然 + 极权 观点 @@ -362,14 +364,14 @@

        - 严格来说,所有理论都是错的,差别在于,他们分别在什么范围内正确。 + 一群人的「自由」不能也不应以另一群人的「不自由」为代价。

        -

        严格来说,所有理论都是错的,差别在于,他们分别 在什么范围内正确

        +

        一群人的「自由」不能也不应以另一群人的「不自由」为代价。

        @@ -378,15 +380,17 @@

        - 2024.09.13 + 2024.09.19 - 理论 + 自由 - 范围 + 代价 + + 极权 观点 @@ -401,14 +405,14 @@

        - 对事物的描述不等于事物本身,那只是通往理解事物的其中一条路径罢了。 + 被人们认为是恒常不变的绝对真理,或许只是人与自然共同的臆想。

        -

        对事物的描述不等于事物本身,那只是 通往理解事物的其中一条路径 罢了。

        +

        被人们认为是恒常不变的绝对真理,或许只是 人与自然共同的臆想

        @@ -423,9 +427,13 @@

        - 事物 + 真理 - 理解 + 恒常 + + 臆想 + + 自然 观点 @@ -440,14 +448,14 @@

        - 不要过于关注你「最好」的是什么,而要关注他「需要」的是什么。 + 严格来说,所有理论都是错的,差别在于,他们分别在什么范围内正确。

        -

        不要过于关注你「最好」的是什么,而要关注他「需要」的是什么。 能被冠以最好的可能路线屈指可数,但是需要可以有非常多。

        +

        严格来说,所有理论都是错的,差别在于,他们分别 在什么范围内正确

        @@ -456,15 +464,15 @@

        - 2024.08.29 + 2024.09.13 - 最好 + 理论 - 需要 + 范围 观点 @@ -479,14 +487,14 @@

        - 重要的不在于名相,而在于与名相的关系。 + 对事物的描述不等于事物本身,那只是通往理解事物的其中一条路径罢了。

        -

        重要的不在于名相,而在于与名相的关系。知识、方法、理论等,其本身并不重要,都只是一种「途径」。真正重要的是,通过这种「途径」可 获得怎样的「确定性」又否定了哪些「可能性」

        +

        对事物的描述不等于事物本身,那只是 通往理解事物的其中一条路径 罢了。

        @@ -495,15 +503,15 @@

        - 2024.08.15 + 2024.09.13 - 名相 + 事物 - 关系 + 理解 观点 diff --git a/docs/page/30/index.html b/docs/page/30/index.html index 51ba7e877..651f73e98 100644 --- a/docs/page/30/index.html +++ b/docs/page/30/index.html @@ -115,16 +115,17 @@

        - 好的内容是「指月之指」,坏的内容是「蠡测管窥」。 + 传播的基本切入点只有两个:节点切入和网络切入。

        -

        好的内容是「指月之指」,坏的内容是「蠡测管窥」。

        -

        好内容借自身为跳板,引发受众联想,引导受众去寻找,使他们产生某种期待、信念以及发展。

        -

        坏内容将受众束缚囚禁在自身之内,阻止受众发展,让受众相信「真理止于此」。

        +

        传播的基本切入点只有两个:节点切入和网络切入。

        +

        一、

        +

        从节点切入,需要先寻找「对待传播的内容感兴趣」的个体,「让ta更好」后,经过ta的推荐,连接上另一个个体,再让新的个体「更好」。

        +

        从网络切入,需要先寻找已然聚集很多「对待传播的内容感兴趣」个体的网络,通过满足网络的要求,经过网络的推荐连接上网络内的个体。

        @@ -133,13 +134,17 @@

        - 2020.09.17 + 2020.09.21 - 内容 + 传播 + + 节点 + + 网络 观点 @@ -154,14 +159,14 @@

        - 对参与投票游戏的人来说,基本共识有两种:「正确的人赢」和「赢的人正确」。 + 仪式是共识的一种表达形式,其作用是将共识传递给每个相关者。

        -

        对参与投票游戏的人来说,基本共识有两种:「正确的人赢」和「赢的人正确」。

        +

        仪式是共识的一种表达形式,其作用是将共识传递给每个相关者。 集体性的宣告某个阶段的完成,新阶段的开始。也集体性的改变某些观念,形成某些新的态度。

        @@ -170,15 +175,15 @@

        - 2020.09.15 + 2020.09.21 - 共识 + 仪式 - 投票 + 共识 观点 @@ -193,14 +198,16 @@

        - 人会维护自己认同的事物:达成共识的每个人都会为维护该共识有所行动;而在不同共识之间,为了维护自身,则会相互影响、改变、融合。 + 好的内容是「指月之指」,坏的内容是「蠡测管窥」。

        -

        人会维护自己认同的事物:达成共识的每个人都会为维护该共识有所行动;而在不同共识之间,为了维护自身,则会相互影响、改变、融合。

        +

        好的内容是「指月之指」,坏的内容是「蠡测管窥」。

        +

        好内容借自身为跳板,引发受众联想,引导受众去寻找,使他们产生某种期待、信念以及发展。

        +

        坏内容将受众束缚囚禁在自身之内,阻止受众发展,让受众相信「真理止于此」。

        @@ -209,15 +216,13 @@

        - 2020.09.05 + 2020.09.17 - 共识 - - 投票 + 内容 观点 @@ -232,16 +237,14 @@

        - 「投票」是人类社会中用来「明确共识分布」最常见的方式。 + 对参与投票游戏的人来说,基本共识有两种:「正确的人赢」和「赢的人正确」。

        -

        「投票」是人类社会中用来「明确共识分布」最常见的方式。

        -

        例如市场,本质上就是一个投票游戏,每个人根据自己的需要接受或拒绝某个价格,并通过某种形式将这个「接受或拒绝」的结果传达出去。买方根据卖方的投票调整自己,卖方也在做同样的事。

        -

        不同个体可以投票的数量是不同的,且不同个体为了投票结果有利于自己,有的会做出行动去影响别人投票:更优惠的价格、更好的质量、更深的私交、更特殊的回忆,甚至还有的会诋毁对手,不一而足。

        +

        对参与投票游戏的人来说,基本共识有两种:「正确的人赢」和「赢的人正确」。

        @@ -250,7 +253,7 @@

        - 2020.09.05 + 2020.09.15 @@ -273,15 +276,14 @@

        - 好的会越来越好,坏的会越来越坏,直到好坏的标准被重新定义。 + 人会维护自己认同的事物:达成共识的每个人都会为维护该共识有所行动;而在不同共识之间,为了维护自身,则会相互影响、改变、融合。

        -

        好的会越来越好,坏的会越来越坏,直到好坏的标准被重新定义。

        -

        不要在对方的主场决战,要在自己的主场里决胜负。

        +

        人会维护自己认同的事物:达成共识的每个人都会为维护该共识有所行动;而在不同共识之间,为了维护自身,则会相互影响、改变、融合。

        @@ -290,13 +292,15 @@

        - 2020.09.04 + 2020.09.05 - 标准 + 共识 + + 投票 观点 @@ -311,16 +315,16 @@

        - 美好是对比出来的,先存在于想象中,再促使其成为事实。存在于众多共同想象中的「美好」就是某种意义上的「事实」本身。 + 「投票」是人类社会中用来「明确共识分布」最常见的方式。

        -

        和自己对比,和过去对比,和他人对比,和环境对比。

        -

        美好是对比出来的,它先存在于想象中,再促使其成为事实。

        -

        「不好」对比「好」,「好」对比「更好」,存在于众多共同想象中的「美好」就是某种意义上的「事实」本身。

        +

        「投票」是人类社会中用来「明确共识分布」最常见的方式。

        +

        例如市场,本质上就是一个投票游戏,每个人根据自己的需要接受或拒绝某个价格,并通过某种形式将这个「接受或拒绝」的结果传达出去。买方根据卖方的投票调整自己,卖方也在做同样的事。

        +

        不同个体可以投票的数量是不同的,且不同个体为了投票结果有利于自己,有的会做出行动去影响别人投票:更优惠的价格、更好的质量、更深的私交、更特殊的回忆,甚至还有的会诋毁对手,不一而足。

        @@ -329,13 +333,15 @@

        - 2020.09.02 + 2020.09.05 - 需求 + 共识 + + 投票 观点 @@ -350,14 +356,15 @@

        - 要贩卖美好,不要贩卖客观,除非客观就是一种美好。 + 好的会越来越好,坏的会越来越坏,直到好坏的标准被重新定义。

        -

        要贩卖美好,不要贩卖客观,除非客观就是一种美好。

        +

        好的会越来越好,坏的会越来越坏,直到好坏的标准被重新定义。

        +

        不要在对方的主场决战,要在自己的主场里决胜负。

        @@ -366,13 +373,13 @@

        - 2020.09.02 + 2020.09.04 - 需求 + 标准 观点 @@ -387,17 +394,16 @@

        - 在可承担的风险之内,尽可能「有功」;在可承担的风险之外,尽可能「无过」。 + 美好是对比出来的,先存在于想象中,再促使其成为事实。存在于众多共同想象中的「美好」就是某种意义上的「事实」本身。

        -

        每个人达成目标的过程中,都在不同程度的评估「有功」与「无过」的比例:在可承担的风险之内,尽可能有功,在可承担的风险之外,尽可能无过。

        -

        当然,不同的人、不同的问题、不同的背景,其所能承担的风险是不同的。但基本模式并没有改变,即使是极度厌恶风险的人也依然如此,无非是其可承担的风险非常之小,达成的条件非常之苛刻罢了。

        -

        可承担的风险越小,越追求「无过」,就越保守,越低于平均水平就越死板僵化; -可承担的风险越大,越追求「有功」,就越激进,越高于平均水平就越动荡跳脱。

        +

        和自己对比,和过去对比,和他人对比,和环境对比。

        +

        美好是对比出来的,它先存在于想象中,再促使其成为事实。

        +

        「不好」对比「好」,「好」对比「更好」,存在于众多共同想象中的「美好」就是某种意义上的「事实」本身。

        @@ -406,13 +412,13 @@

        - 2020.09.01 + 2020.09.02 - 模式 + 需求 观点 @@ -427,16 +433,14 @@

        - 人类会给予熟悉的事物更多信赖,而给予陌生的事物更多注意。 + 要贩卖美好,不要贩卖客观,除非客观就是一种美好。

        -

        人类会给予熟悉的事物更多信赖,而给予陌生的事物更多注意。

        -

        熟悉会使得共识更容易达成,但却容易被忽略。而陌生会使得信息更容易被发现,但却容易引起警惕。

        -

        因此,对于如何进入别人的认知之内这件事来说,在日常与非日常,熟悉与陌生之间,制造一种怎样的节奏尤为重要。

        +

        要贩卖美好,不要贩卖客观,除非客观就是一种美好。

        @@ -445,17 +449,13 @@

        - 2020.08.30 + 2020.09.02 - 日常 - - 非日常 - - 共识 + 需求 观点 @@ -470,16 +470,17 @@

        - 达成共识的过程,本质上就是让「将信将疑」的人相信并期待「接受你的观点」后能带来「美好」的过程。 + 在可承担的风险之内,尽可能「有功」;在可承担的风险之外,尽可能「无过」。

        -

        达成共识的过程,本质上就是让「将信将疑」的人相信并期待「接受你的观点」后能带来「美好」的过程。

        -

        对于已经处于「不信任」的人,则需要先使其从「不信任」变为「将信将疑」。

        -

        对于相信并期待「美好」,可以是某种信任转移(数据、合同、好友/权威推荐),也可以是某种自我说服(赌场先让赌客赢钱、理财诈骗先付少量收益等)。

        +

        每个人达成目标的过程中,都在不同程度的评估「有功」与「无过」的比例:在可承担的风险之内,尽可能有功,在可承担的风险之外,尽可能无过。

        +

        当然,不同的人、不同的问题、不同的背景,其所能承担的风险是不同的。但基本模式并没有改变,即使是极度厌恶风险的人也依然如此,无非是其可承担的风险非常之小,达成的条件非常之苛刻罢了。

        +

        可承担的风险越小,越追求「无过」,就越保守,越低于平均水平就越死板僵化; +可承担的风险越大,越追求「有功」,就越激进,越高于平均水平就越动荡跳脱。

        @@ -488,17 +489,13 @@

        - 2020.08.26 + 2020.09.01 - 影响 - - 期待 - - 共识 + 模式 观点 diff --git a/docs/page/31/index.html b/docs/page/31/index.html index 87b2c860d..bf5374d99 100644 --- a/docs/page/31/index.html +++ b/docs/page/31/index.html @@ -115,16 +115,16 @@

        - 叙述是一系列结论,而故事是一系列因果。 + 人类会给予熟悉的事物更多信赖,而给予陌生的事物更多注意。

        -

        叙述是一系列结论,而故事是一系列因果。

        -

        叙述更侧重讲述是什么,而故事更侧重表达为什么。

        -

        叙述是对已达成共识的确认,而故事则是推进共识的达成。

        +

        人类会给予熟悉的事物更多信赖,而给予陌生的事物更多注意。

        +

        熟悉会使得共识更容易达成,但却容易被忽略。而陌生会使得信息更容易被发现,但却容易引起警惕。

        +

        因此,对于如何进入别人的认知之内这件事来说,在日常与非日常,熟悉与陌生之间,制造一种怎样的节奏尤为重要。

        @@ -133,13 +133,17 @@

        - 2020.08.23 + 2020.08.30 - 故事 + 日常 + + 非日常 + + 共识 观点 @@ -154,16 +158,16 @@

        - 云与泥;建筑师与泥瓦匠;知行合一。 + 达成共识的过程,本质上就是让「将信将疑」的人相信并期待「接受你的观点」后能带来「美好」的过程。

        -

        既要是天马行空的云,又要是踏实精进的泥。

        -

        既要如建筑师般巧思,又要如泥瓦匠般实干。

        -

        谓之:知行合一。

        +

        达成共识的过程,本质上就是让「将信将疑」的人相信并期待「接受你的观点」后能带来「美好」的过程。

        +

        对于已经处于「不信任」的人,则需要先使其从「不信任」变为「将信将疑」。

        +

        对于相信并期待「美好」,可以是某种信任转移(数据、合同、好友/权威推荐),也可以是某种自我说服(赌场先让赌客赢钱、理财诈骗先付少量收益等)。

        @@ -172,13 +176,17 @@

        - 2020.08.09 + 2020.08.26 - 云泥 + 影响 + + 期待 + + 共识 观点 @@ -193,19 +201,16 @@

        - 重楼 + 叙述是一系列结论,而故事是一系列因果。

        -
        -

        花开树下你正忧,离别秋,两相愁。 -衣绯白雪,不胜娇羞。 -三十轮回苦,是分时,悔未说。 -恍然十年月下烛,忘忧。 -清泪画月沟,伊人笑,心纠。

        +

        叙述是一系列结论,而故事是一系列因果。

        +

        叙述更侧重讲述是什么,而故事更侧重表达为什么。

        +

        叙述是对已达成共识的确认,而故事则是推进共识的达成。

        @@ -214,17 +219,15 @@

        - 2020.08.03 + 2020.08.23 - 重楼 - - 诗词 + 故事 - + 观点 @@ -237,18 +240,16 @@

        - 痴贪 + 云与泥;建筑师与泥瓦匠;知行合一。

        -
        -

        人生如梦梦非梦, -往事前尘亦非烟。 -只因身陷红泥处, -半分痴顽半分贪。

        +

        既要是天马行空的云,又要是踏实精进的泥。

        +

        既要如建筑师般巧思,又要如泥瓦匠般实干。

        +

        谓之:知行合一。

        @@ -257,17 +258,15 @@

        - 2020.08.03 + 2020.08.09 - 痴贪 - - 诗词 + 云泥 - + 观点 @@ -280,7 +279,7 @@

        - 牙耳 + 重楼

        @@ -288,10 +287,11 @@

        -

        空是空非空不空, -知就行成此中同。 -奈何人间多牙耳, -金竟残花乐其中。

        +

        花开树下你正忧,离别秋,两相愁。 +衣绯白雪,不胜娇羞。 +三十轮回苦,是分时,悔未说。 +恍然十年月下烛,忘忧。 +清泪画月沟,伊人笑,心纠。

        @@ -306,7 +306,7 @@

        - 牙耳 + 重楼 诗词 @@ -323,7 +323,7 @@

        - 乱城 + 痴贪

        @@ -331,9 +331,10 @@

        -

        城池破碎,深夜买醉。兵戎不退,你无畏。身边,有他相背。我不配。城南残垣,栀子山前。明珠断线,亲归我无回。叛城,无谓。只为你媚。引军东去,信你北,速退。你痴他倔,城碎,城碎,血染水中弯月。

        -
        -

        你是英雄遗孀,我是投敌叛将。庆功宴上,明眸皓齿,浅笑嫣嫣,正是往昔模样。一曲断红殇,怕是只断我肠。敌王笑,叛城为红孀。夜。白刃入肋,你流泪。轻抚青丝,好累。依稀光华,你啐我醉,且睡。

        +

        人生如梦梦非梦, +往事前尘亦非烟。 +只因身陷红泥处, +半分痴顽半分贪。

        @@ -342,13 +343,13 @@

        - 2020.08.02 + 2020.08.03 - 乱城 + 痴贪 诗词 @@ -365,7 +366,7 @@

        - 西帘 + 牙耳

        @@ -373,11 +374,10 @@

        -

        卷西帘,晴当空,边柱青鸟路。 -星捞起,饮酒狂盅,千种粟,曾既马前布。 -梦中比邻,寒江双手, -千年圆烟,禅蝉鸣泣, -低吟浅笑一场松。

        +

        空是空非空不空, +知就行成此中同。 +奈何人间多牙耳, +金竟残花乐其中。

        @@ -386,13 +386,13 @@

        - 2020.08.02 + 2020.08.03 - 西帘 + 牙耳 诗词 @@ -409,7 +409,7 @@

        - 弃胡 + 乱城

        @@ -417,10 +417,9 @@

        -

        胡人夜舞,山栾阻舟雾。 -君陌等,千年路。 -萍细雨,不相负,谁道婆娑苦。 -红泥重,烟波,凝固。

        +

        城池破碎,深夜买醉。兵戎不退,你无畏。身边,有他相背。我不配。城南残垣,栀子山前。明珠断线,亲归我无回。叛城,无谓。只为你媚。引军东去,信你北,速退。你痴他倔,城碎,城碎,血染水中弯月。

        +
        +

        你是英雄遗孀,我是投敌叛将。庆功宴上,明眸皓齿,浅笑嫣嫣,正是往昔模样。一曲断红殇,怕是只断我肠。敌王笑,叛城为红孀。夜。白刃入肋,你流泪。轻抚青丝,好累。依稀光华,你啐我醉,且睡。

        @@ -435,7 +434,7 @@

        - 弃胡 + 乱城 诗词 @@ -452,7 +451,7 @@

        - 临江仙 + 西帘

        @@ -460,9 +459,11 @@

        -

        大笑伤门秦夜舞,三番遮幕,可怒? -红袖暖楼阁,亲不顾,只教狂徒侮, -罢了,且负。

        +

        卷西帘,晴当空,边柱青鸟路。 +星捞起,饮酒狂盅,千种粟,曾既马前布。 +梦中比邻,寒江双手, +千年圆烟,禅蝉鸣泣, +低吟浅笑一场松。

        @@ -477,7 +478,7 @@

        - 临江仙 + 西帘 诗词 @@ -494,7 +495,7 @@

        - 谢秋娘 + 弃胡

        @@ -502,9 +503,10 @@

        -

        青阁暖,玉殒风催烛。 -街亭小喧人怒,稚手推缘赴。 -浅笑,舒眉,心慕,何故?

        +

        胡人夜舞,山栾阻舟雾。 +君陌等,千年路。 +萍细雨,不相负,谁道婆娑苦。 +红泥重,烟波,凝固。

        @@ -519,7 +521,7 @@

        - 谢秋娘 + 弃胡 诗词 diff --git a/docs/page/32/index.html b/docs/page/32/index.html index 7f3cbf537..8b7951c46 100644 --- a/docs/page/32/index.html +++ b/docs/page/32/index.html @@ -115,16 +115,17 @@

        - 首次达成共识的成本最高,之后逐次递减。 + 临江仙

        -

        要让别人相信某件事,认同某个观点,首次的成本最高,之后逐次递减。

        -

        因为人的决策具有路径依赖,首次决策不仅仅是决定某事本身,还包括了建立这样的路径。

        -

        扩展开来,要尽可能容易的达成共识,最好的切入点是从已经存在的「路径」入手,用某个别人已经认同的观点作为跳板,更大概率能达成目的。

        +
        +

        大笑伤门秦夜舞,三番遮幕,可怒? +红袖暖楼阁,亲不顾,只教狂徒侮, +罢了,且负。

        @@ -133,17 +134,17 @@

        - 2020.07.25 + 2020.08.02 - 成本 + 临江仙 - 共识 + 诗词 - 观点 + @@ -156,16 +157,17 @@

        - 人对价值的评估不是取决于实际价值,而是取决于其预期的价值。 + 谢秋娘

        -

        人对价值的评估不是取决于实际价值,而是取决于其预期的价值。

        -

        在不同领域里,「好」与「坏」的边界是有明确标准的,但当好坏的程度离边界越来越远时,标准就会变得越来越模糊;人们通过借鉴他人的评价、历史成绩、过往价格等因素来评估眼前事物的价值。

        -

        因此,人们对价值与价格是有心理预期的。

        +
        +

        青阁暖,玉殒风催烛。 +街亭小喧人怒,稚手推缘赴。 +浅笑,舒眉,心慕,何故?

        @@ -174,17 +176,17 @@

        - 2020.07.25 + 2020.08.02 - 价值 + 谢秋娘 - 定价 + 诗词 - 观点 + @@ -197,21 +199,16 @@

        - 先脚踏实地,再伸手摸天。 + 首次达成共识的成本最高,之后逐次递减。

        -

        想到又做到的方法:先脚踏实地,再伸手摸天。

        -

        如同与别人达成共识要符合「认知节奏」一样,与自己达成共识,达成目标也要符合「认知节奏」。既要明确自己最终的目标是什么,又要将目标拆解为多个近在眼前的「伸手可得或稍跳可得」的步骤。

        -

        具体步骤为:

        -
          -
        1. 完成一次步骤,你就离目标更近一点;
        2. -
        3. 以「已完成的步骤带来的结果」为基础,反复执行1;
        4. -
        5. 直到目标清晰可见的出现在下一个步骤之内。
        6. -
        +

        要让别人相信某件事,认同某个观点,首次的成本最高,之后逐次递减。

        +

        因为人的决策具有路径依赖,首次决策不仅仅是决定某事本身,还包括了建立这样的路径。

        +

        扩展开来,要尽可能容易的达成共识,最好的切入点是从已经存在的「路径」入手,用某个别人已经认同的观点作为跳板,更大概率能达成目的。

        @@ -226,9 +223,9 @@

        - 积累 + 成本 - 渐进 + 共识 观点 @@ -243,16 +240,16 @@

        - 不得贪胜,不求妙招。 + 人对价值的评估不是取决于实际价值,而是取决于其预期的价值。

        -

        不得贪胜是“石佛”李昌镐的名言,也是他的信条。

        -

        每手棋,都只追求51%的胜率,不追求精妙的棋招,日拱一卒,不断积累小的优势直至绝对优势。

        -

        如同玩股票一样,稳定盈利先要追求「不赔钱」。

        +

        人对价值的评估不是取决于实际价值,而是取决于其预期的价值。

        +

        在不同领域里,「好」与「坏」的边界是有明确标准的,但当好坏的程度离边界越来越远时,标准就会变得越来越模糊;人们通过借鉴他人的评价、历史成绩、过往价格等因素来评估眼前事物的价值。

        +

        因此,人们对价值与价格是有心理预期的。

        @@ -261,15 +258,15 @@

        - 2020.07.23 + 2020.07.25 - 积累 + 价值 - 渐进 + 定价 观点 @@ -284,15 +281,21 @@

        - 所有体系或系统本质上只有两种结构,即网络与节点。 + 先脚踏实地,再伸手摸天。

        -

        所有体系或系统本质上只有两种结构,即网络与节点。

        -

        网络代表了广度,节点则代表了深度。

        +

        想到又做到的方法:先脚踏实地,再伸手摸天。

        +

        如同与别人达成共识要符合「认知节奏」一样,与自己达成共识,达成目标也要符合「认知节奏」。既要明确自己最终的目标是什么,又要将目标拆解为多个近在眼前的「伸手可得或稍跳可得」的步骤。

        +

        具体步骤为:

        +
          +
        1. 完成一次步骤,你就离目标更近一点;
        2. +
        3. 以「已完成的步骤带来的结果」为基础,反复执行1;
        4. +
        5. 直到目标清晰可见的出现在下一个步骤之内。
        6. +
        @@ -301,19 +304,15 @@

        - 2020.07.21 + 2020.07.25 - 体系 - - 结构 - - 网络 + 积累 - 节点 + 渐进 观点 @@ -328,16 +327,16 @@

        - 产品的非功能价值由评价决定。 + 不得贪胜,不求妙招。

        -

        产品的非功能价值由评价决定。要去给没有标准的事确立标准,并让足够多的人认同这个标准。

        -

        通过各种方式影响群体,持续的达成并积累某种「价值共识」。这种共识凝聚在某个「标识」上,称为品牌。

        -

        得到这种「价值共识」以后,便可以挟有共识的群体去说服无共识的群体。使他们相信:这个品牌就是有这么多价值。

        +

        不得贪胜是“石佛”李昌镐的名言,也是他的信条。

        +

        每手棋,都只追求51%的胜率,不追求精妙的棋招,日拱一卒,不断积累小的优势直至绝对优势。

        +

        如同玩股票一样,稳定盈利先要追求「不赔钱」。

        @@ -346,13 +345,15 @@

        - 2020.07.18 + 2020.07.23 - 价值 + 积累 + + 渐进 观点 @@ -367,15 +368,15 @@

        - 在不同领域里,「好」与「坏」的边界是有明确标准的,但当好坏的程度离边界越来越远时,标准就会变得越来越模糊。 + 所有体系或系统本质上只有两种结构,即网络与节点。

        -

        在不同领域里,「好」与「坏」的边界是有明确标准的,但当好坏的程度离边界越来越远时,标准就会变得越来越模糊。

        -

        换言之,群体性的,在不同领域内,形成什么是好什么是坏的共识,比较容易;随着好或坏的程度逐步加深,例如很/非常/极端的好,很/非常/极端的坏,在同样极好或同样极坏的两个个体之间,区分高下会变得越来越困难,越来越难以形成共识。

        +

        所有体系或系统本质上只有两种结构,即网络与节点。

        +

        网络代表了广度,节点则代表了深度。

        @@ -384,17 +385,19 @@

        - 2020.07.18 + 2020.07.21 - 定价 + 体系 - 价值 + 结构 - 边界 + 网络 + + 节点 观点 @@ -409,15 +412,16 @@

        - 所有体系或系统的构建,本质上只有两种模式,即教堂与集市。 + 产品的非功能价值由评价决定。

        -

        所有体系或系统的构建,本质上只有两种模式,即教堂与集市。

        -

        教堂是抽象在先,先有蓝图,再填充细节;而集市相反,先具体执行,再提炼蓝图。

        +

        产品的非功能价值由评价决定。要去给没有标准的事确立标准,并让足够多的人认同这个标准。

        +

        通过各种方式影响群体,持续的达成并积累某种「价值共识」。这种共识凝聚在某个「标识」上,称为品牌。

        +

        得到这种「价值共识」以后,便可以挟有共识的群体去说服无共识的群体。使他们相信:这个品牌就是有这么多价值。

        @@ -426,15 +430,13 @@

        - 2020.07.15 + 2020.07.18 - 体系 - - 模式 + 价值 观点 @@ -449,15 +451,15 @@

        - 集中力量,以点破局。 + 在不同领域里,「好」与「坏」的边界是有明确标准的,但当好坏的程度离边界越来越远时,标准就会变得越来越模糊。

        -

        以点带面;单点突破,多点开花;T型战略;爆品战略;小资源破局,滚雪球扩大优势;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

        说的都是一件事:有1才能有2,有2才能有3。全力打出漂亮的令人印象深刻的1来,进入到别人的认知里,才存在说2的前提。

        +

        在不同领域里,「好」与「坏」的边界是有明确标准的,但当好坏的程度离边界越来越远时,标准就会变得越来越模糊。

        +

        换言之,群体性的,在不同领域内,形成什么是好什么是坏的共识,比较容易;随着好或坏的程度逐步加深,例如很/非常/极端的好,很/非常/极端的坏,在同样极好或同样极坏的两个个体之间,区分高下会变得越来越困难,越来越难以形成共识。

        @@ -466,13 +468,17 @@

        - 2020.07.12 + 2020.07.18 - + 定价 + + 价值 + + 边界 观点 @@ -487,15 +493,15 @@

        - 人总是尝试用自己熟悉的东西去解释不熟悉的东西。 + 所有体系或系统的构建,本质上只有两种模式,即教堂与集市。

        -

        人总是尝试用自己熟悉的东西去解释不熟悉的东西,如果无法做到,就会出现一种阻塞感。

        -

        如果你希望你的产品/内容/服务,更容易理解,更多次传播,更多的被人想起,就应在运营、营销、品牌等多个经营层面上尽量利用好这一点——尽量减少阻塞感,同时整体上维持熟悉感。

        +

        所有体系或系统的构建,本质上只有两种模式,即教堂与集市。

        +

        教堂是抽象在先,先有蓝图,再填充细节;而集市相反,先具体执行,再提炼蓝图。

        @@ -504,13 +510,15 @@

        - 2020.07.12 + 2020.07.15 - 认知 + 体系 + + 模式 观点 diff --git a/docs/page/33/index.html b/docs/page/33/index.html index ef3c3fb4f..eadad261c 100644 --- a/docs/page/33/index.html +++ b/docs/page/33/index.html @@ -115,16 +115,15 @@

        - 人对事物的态度,基本上可以简单的分三种:确信的、确定不信的和不确定信不信的。 + 集中力量,以点破局。

        -

        人对某个事物的态度,基本上可以简单的分三种:确信的、确定不信的和不确定信不信的。

        -

        每个人的认知资源有限,接触到的与能接触到的信息也有限,因此「不确定信不信」的态度才是主流。

        -

        无论是品牌还是思想,无论是人还是事,从陌生到熟悉,无论是否接受是否被人所认同,贯彻始终,持续在做的,主要都是说服「不确定信不信」的人往「确信的、确定不信」转移这件事。

        +

        以点带面;单点突破,多点开花;T型战略;爆品战略;小资源破局,滚雪球扩大优势;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

        说的都是一件事:有1才能有2,有2才能有3。全力打出漂亮的令人印象深刻的1来,进入到别人的认知里,才存在说2的前提。

        @@ -133,15 +132,13 @@

        - 2020.07.11 + 2020.07.12 - 认知 - - 不确定 + 观点 @@ -156,16 +153,15 @@

        - 信息通过某种结构或形式来消除意义的不确定性。 + 人总是尝试用自己熟悉的东西去解释不熟悉的东西。

        -

        信息通过某种结构或形式来消除意义的不确定性。

        -

        如网站菜单,App的Tab,地图导航,微博的Tag等都是通过某种标准对信息进行归类,以降低理解难度。

        -

        从内容上,文字图片,到音频视频,都是不同形式的方便人阅读观看并理解的信息结构。

        +

        人总是尝试用自己熟悉的东西去解释不熟悉的东西,如果无法做到,就会出现一种阻塞感。

        +

        如果你希望你的产品/内容/服务,更容易理解,更多次传播,更多的被人想起,就应在运营、营销、品牌等多个经营层面上尽量利用好这一点——尽量减少阻塞感,同时整体上维持熟悉感。

        @@ -174,15 +170,13 @@

        - 2020.07.01 + 2020.07.12 - 信息 - - 不确定 + 认知 观点 @@ -197,16 +191,16 @@

        - 信息的密度与传播效率成反比,传播效率与人的理解成本成反比。 + 人对事物的态度,基本上可以简单的分三种:确信的、确定不信的和不确定信不信的。

        -

        信息传播的高效率是以信息密度为代价的;高密度/深度的信息对于推动传播的主体——「人」来说理解的成本高昂;

        -

        因此三人成虎、误解以及信息的变形扭曲才总是难以去除。

        -

        维持一定密度/深度且容易被理解的内容,在任何时候都是稀缺的。

        +

        人对某个事物的态度,基本上可以简单的分三种:确信的、确定不信的和不确定信不信的。

        +

        每个人的认知资源有限,接触到的与能接触到的信息也有限,因此「不确定信不信」的态度才是主流。

        +

        无论是品牌还是思想,无论是人还是事,从陌生到熟悉,无论是否接受是否被人所认同,贯彻始终,持续在做的,主要都是说服「不确定信不信」的人往「确信的、确定不信」转移这件事。

        @@ -215,13 +209,15 @@

        - 2020.07.01 + 2020.07.11 - 信息 + 认知 + + 不确定 观点 @@ -236,14 +232,16 @@

        - 人与一切事物建立联系,频率越高,连接路径越短,效果越好。 + 信息通过某种结构或形式来消除意义的不确定性。

        -

        人与人建立联系,人与产品建立联系,人与品牌建立联系…人与一切事物建立联系,加深印象,在满足其需求的前提下,频率越高,连接路径越短,效果越好。

        +

        信息通过某种结构或形式来消除意义的不确定性。

        +

        如网站菜单,App的Tab,地图导航,微博的Tag等都是通过某种标准对信息进行归类,以降低理解难度。

        +

        从内容上,文字图片,到音频视频,都是不同形式的方便人阅读观看并理解的信息结构。

        @@ -252,13 +250,15 @@

        - 2020.06.27 + 2020.07.01 - 联系 + 信息 + + 不确定 观点 @@ -273,17 +273,16 @@

        - 「日常」与「非日常」的节奏,要根据目标的认知有意识的设计。 + 信息的密度与传播效率成反比,传播效率与人的理解成本成反比。

        -

        一、节奏感

        -

        「日常」与「非日常」的节奏,要根据目标人群对「产品/内容/服务」的了解程度有意识的设计。

        -

        做一个粗略的分类,可以分4类:不知道、听说过、知道、很了解。(此分类不唯一,仅用来介绍如何去设计节奏)

        -

        如果用户对我们一无所知,那么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向用户介绍我们,我们是谁,为什么做这个,我们能解决什么问题。这个时候越贴近用户,越让用户有画面感,用户的接受成本越低,因此全部都用日常堆砌。

        +

        信息传播的高效率是以信息密度为代价的;高密度/深度的信息对于推动传播的主体——「人」来说理解的成本高昂;

        +

        因此三人成虎、误解以及信息的变形扭曲才总是难以去除。

        +

        维持一定密度/深度且容易被理解的内容,在任何时候都是稀缺的。

        @@ -292,17 +291,13 @@

        一、节奏感

        - 2020.06.27 + 2020.07.01 - 日常 - - 非日常 - - 认知 + 信息 观点 @@ -317,18 +312,14 @@

        一、节奏感

        - 人对以某种节奏在「日常中遭遇一些非日常」欲罢不能。 + 人与一切事物建立联系,频率越高,连接路径越短,效果越好。

        -

        一、综述

        -

        人类的认知是有倾向的,无论是做产品、做品牌、做营销、做运营,乃至讲故事,甚至PUA,皆是如此。

        -

        一句话概括:人类对以某种节奏在「日常中遭遇一些非日常」欲罢不能。

        -

        二、产品

        -

        做产品,大部分功能特性,要用用户熟悉的「日常」概念堆砌,这样用户一眼能看懂这东西能解决什么问题,联想到对应的使用场景,产生美好的预期;但又不能全部都是熟悉的,要有所不同,要「非日常」的给用户一些挑战,让用户感觉到「意外,但确实有用」。

        +

        人与人建立联系,人与产品建立联系,人与品牌建立联系…人与一切事物建立联系,加深印象,在满足其需求的前提下,频率越高,连接路径越短,效果越好。

        @@ -337,17 +328,13 @@

        二、产品

        - 2020.06.26 + 2020.06.27 - 日常 - - 非日常 - - 认知 + 联系 观点 @@ -362,19 +349,17 @@

        二、产品

        - 消费观念的发展经历了功能、品牌、体验、参与这四个阶段。 + 「日常」与「非日常」的节奏,要根据目标的认知有意识的设计。

        -

        黎万强在参与感中总结,消费观念的发展经历了功能、品牌、体验、参与这四个阶段。

        -

        为什么?

        -

        因为产品最初为人所需,提供的价值是纯粹「功能」性的; -之后产品变的丰富,同质化出现后,「品牌」就成了产品价值的代表; -随着买方话语权的进一步扩大,除了功能价值外,买方开始要求产品的非功能价值,不仅要有用,还要用的「体验」好; -当产品的同质化,丰富性极大以后,买方不再满足于消费完成品,进而要求参与产品的生产,在半成品阶段就「参与」进去。

        +

        一、节奏感

        +

        「日常」与「非日常」的节奏,要根据目标人群对「产品/内容/服务」的了解程度有意识的设计。

        +

        做一个粗略的分类,可以分4类:不知道、听说过、知道、很了解。(此分类不唯一,仅用来介绍如何去设计节奏)

        +

        如果用户对我们一无所知,那么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向用户介绍我们,我们是谁,为什么做这个,我们能解决什么问题。这个时候越贴近用户,越让用户有画面感,用户的接受成本越低,因此全部都用日常堆砌。

        @@ -383,13 +368,17 @@

        - 2020.06.26 + 2020.06.27 - 消费 + 日常 + + 非日常 + + 认知 观点 @@ -404,16 +393,18 @@

        - 信息首次传播的效果最好,然后效果递减。 + 人对以某种节奏在「日常中遭遇一些非日常」欲罢不能。

        -

        信息首次传播的效果最好,然后效果递减。

        -

        信息新触达的节点/人在决定是否继续传播时,决策成本高昂;除非有一些改变,重置传播的决策成本,之后再次效果递减。

        -

        好的信息传播要减少疑问/决策成本,减少的疑问越多,传播的效果越好也越持久。

        +

        一、综述

        +

        人类的认知是有倾向的,无论是做产品、做品牌、做营销、做运营,乃至讲故事,甚至PUA,皆是如此。

        +

        一句话概括:人类对以某种节奏在「日常中遭遇一些非日常」欲罢不能。

        +

        二、产品

        +

        做产品,大部分功能特性,要用用户熟悉的「日常」概念堆砌,这样用户一眼能看懂这东西能解决什么问题,联想到对应的使用场景,产生美好的预期;但又不能全部都是熟悉的,要有所不同,要「非日常」的给用户一些挑战,让用户感觉到「意外,但确实有用」。

        @@ -428,7 +419,11 @@

        - 传播 + 日常 + + 非日常 + + 认知 观点 @@ -443,18 +438,19 @@

        - 消费节点与生产节点的稀缺性置换。 + 消费观念的发展经历了功能、品牌、体验、参与这四个阶段。

        -

        过去内容(商品/产品)比人稀缺,现在人比内容稀缺,且人会越来越稀缺,人增长的速度远小于内容增长的速度。

        -

        内容稀缺的时候,卖方优先去找好的内容,放到好的渠道,买方去固定的位置(百货商店、大卖场、广播、电视)进行消费。买方没有选择或选择很小。

        -

        内容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人,且越来越比人的增长快。内容不再稀缺,人变的稀缺,卖方开始优先去找买方,买方在哪里,就放在哪里的渠道进行销售。 -买方的选择变多,话语权变大,且通过相关的工具如社交平台,买方的影响力开始可以倒逼卖方做出改变。 -卖方要求具备千人前面的能力,为买方提供足够个性化的内容,同时出现独立的以出售「帮助买方选择」为内容的卖方。

        +

        黎万强在参与感中总结,消费观念的发展经历了功能、品牌、体验、参与这四个阶段。

        +

        为什么?

        +

        因为产品最初为人所需,提供的价值是纯粹「功能」性的; +之后产品变的丰富,同质化出现后,「品牌」就成了产品价值的代表; +随着买方话语权的进一步扩大,除了功能价值外,买方开始要求产品的非功能价值,不仅要有用,还要用的「体验」好; +当产品的同质化,丰富性极大以后,买方不再满足于消费完成品,进而要求参与产品的生产,在半成品阶段就「参与」进去。

        @@ -463,17 +459,13 @@

        - 2020.06.25 + 2020.06.26 - 供需 - - 生产者 - - 消费者 + 消费 观点 @@ -488,16 +480,16 @@

        - 人寻求改变,必然也只能从自己所熟知的地方向外看去,向外寻找。 + 信息首次传播的效果最好,然后效果递减。

        -

        人寻求改变,必然也只能从自己所熟知的地方向外看去,向外寻找。

        -

        互联网公司联合出租车、私家车就成了滴滴,而出租车公司早在滴滴之前就尝试过利用互联网辅助提高叫车效率,但依然是出租车公司。

        -

        这不仅是因为每个人都是在透过自己的认知,自己的观念认识环境,并决策与行动。

        +

        信息首次传播的效果最好,然后效果递减。

        +

        信息新触达的节点/人在决定是否继续传播时,决策成本高昂;除非有一些改变,重置传播的决策成本,之后再次效果递减。

        +

        好的信息传播要减少疑问/决策成本,减少的疑问越多,传播的效果越好也越持久。

        @@ -506,13 +498,13 @@

        - 2020.06.25 + 2020.06.26 - 需求 + 传播 观点 diff --git a/docs/page/34/index.html b/docs/page/34/index.html index 4b2915822..68367fd18 100644 --- a/docs/page/34/index.html +++ b/docs/page/34/index.html @@ -115,18 +115,18 @@

        - 「立刻变更好」与「期待变更好」都满足人类的本质需求。 + 消费节点与生产节点的稀缺性置换。

        -

        「立刻变更好」与「期待变更好」都满足人类的本质需求。 -「立刻变更好」与「期待变更好」主要差异在于等待时间,等待时间在多少以内属于立刻,多少以上属于期待没有明确统一的标准,两者的区分更多是大略的。

        -

        多数商业上的发展进化,本质上都是在用立刻变更好去替代期待变更好,效率更高,成本更低,规模更大,影响更深。 -也就是说,凡是可以立刻变更好的,终归会立刻变更好。 -多数业务都同时具有「立刻变更好」与「期待变更好」两种属性,但会以某一种为主。

        +

        过去内容(商品/产品)比人稀缺,现在人比内容稀缺,且人会越来越稀缺,人增长的速度远小于内容增长的速度。

        +

        内容稀缺的时候,卖方优先去找好的内容,放到好的渠道,买方去固定的位置(百货商店、大卖场、广播、电视)进行消费。买方没有选择或选择很小。

        +

        内容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人,且越来越比人的增长快。内容不再稀缺,人变的稀缺,卖方开始优先去找买方,买方在哪里,就放在哪里的渠道进行销售。 +买方的选择变多,话语权变大,且通过相关的工具如社交平台,买方的影响力开始可以倒逼卖方做出改变。 +卖方要求具备千人前面的能力,为买方提供足够个性化的内容,同时出现独立的以出售「帮助买方选择」为内容的卖方。

        @@ -141,11 +141,11 @@

        - 需求 + 供需 - 更好 + 生产者 - 期待 + 消费者 观点 @@ -160,15 +160,16 @@

        - 人类的需求本质上都是在寻求美好。 + 人寻求改变,必然也只能从自己所熟知的地方向外看去,向外寻找。

        -

        某个需求是否有效,不仅要看是否能找到愿意为这个需求改变其行动决策的足够多人数的群体,还要看这个需求是否真的满足了这个群体中每一个个体对自己和对群体,或明确或模糊的一些观念。

        -

        本质上,人类的需求在于寻求美好。

        +

        人寻求改变,必然也只能从自己所熟知的地方向外看去,向外寻找。

        +

        互联网公司联合出租车、私家车就成了滴滴,而出租车公司早在滴滴之前就尝试过利用互联网辅助提高叫车效率,但依然是出租车公司。

        +

        这不仅是因为每个人都是在透过自己的认知,自己的观念认识环境,并决策与行动。

        @@ -198,15 +199,18 @@

        - 让人们相信这个思想/产品/服务/事物能解决他们的问题,满足或超越他们的期待。 + 「立刻变更好」与「期待变更好」都满足人类的本质需求。

        -

        生产什么样的产品或服务?如何让产品或服务为大众或目标群体所知道?如何让他们认可?

        -

        让人们相信这个思想/产品/服务/事物能解决他们的问题,满足或超越他们的期待。

        +

        「立刻变更好」与「期待变更好」都满足人类的本质需求。 +「立刻变更好」与「期待变更好」主要差异在于等待时间,等待时间在多少以内属于立刻,多少以上属于期待没有明确统一的标准,两者的区分更多是大略的。

        +

        多数商业上的发展进化,本质上都是在用立刻变更好去替代期待变更好,效率更高,成本更低,规模更大,影响更深。 +也就是说,凡是可以立刻变更好的,终归会立刻变更好。 +多数业务都同时具有「立刻变更好」与「期待变更好」两种属性,但会以某一种为主。

        @@ -221,6 +225,10 @@

        + 需求 + + 更好 + 期待 观点 @@ -236,15 +244,15 @@

        - 营销是对尽可能多的人说他们想听的话。 + 人类的需求本质上都是在寻求美好。

        -

        营销是对尽可能多的人说他们想听的话。

        -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现在的社交网络,接触到尽可能多的人的方法变了,但本质没变。

        +

        某个需求是否有效,不仅要看是否能找到愿意为这个需求改变其行动决策的足够多人数的群体,还要看这个需求是否真的满足了这个群体中每一个个体对自己和对群体,或明确或模糊的一些观念。

        +

        本质上,人类的需求在于寻求美好。

        @@ -259,9 +267,9 @@

        - 碎片 + 需求 - 想法 + 观点 @@ -274,15 +282,15 @@

        - 互联网的发展给予了消费者共同发声的能力,并对生产者产生足够的影响力,驱使其做出改变,以获得更多消费者的认同。 + 让人们相信这个思想/产品/服务/事物能解决他们的问题,满足或超越他们的期待。

        -

        物质得到足够的满足,加上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消费者的声音通过各种社交平台、聊天工具等渠道汇聚,被传播,被放大。

        -

        共同发声的消费者对生产者产生足够的影响力,驱使生产者做出改变,以获得更多消费者的认同。

        +

        生产什么样的产品或服务?如何让产品或服务为大众或目标群体所知道?如何让他们认可?

        +

        让人们相信这个思想/产品/服务/事物能解决他们的问题,满足或超越他们的期待。

        @@ -291,15 +299,13 @@

        - 2020.06.24 + 2020.06.25 - 生产者 - - 消费者 + 期待 观点 @@ -314,16 +320,15 @@

        - 所有产品本质上都是对内容分发的再构建。 + 营销是对尽可能多的人说他们想听的话。

        -

        所有产品本质上都是对内容分发的再构建。

        -

        互联网是交通网的线上版本。 -任意产品,其要么更偏节点,要么更偏网络,要么两者皆是。

        +

        营销是对尽可能多的人说他们想听的话。

        +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现在的社交网络,接触到尽可能多的人的方法变了,但本质没变。

        @@ -332,19 +337,15 @@

        - 2020.06.24 + 2020.06.25 - 传播 - - 节点 - - 网络 + 碎片 - 观点 + 想法 @@ -357,18 +358,15 @@

        - 弥勒 + 互联网的发展给予了消费者共同发声的能力,并对生产者产生足够的影响力,驱使其做出改变,以获得更多消费者的认同。

        -
        -

        牛粪一坨,花香满, -少时贪智,多空世, -说去不去,讲来不来, -当得问,一坨牛粪故。

        +

        物质得到足够的满足,加上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消费者的声音通过各种社交平台、聊天工具等渠道汇聚,被传播,被放大。

        +

        共同发声的消费者对生产者产生足够的影响力,驱使生产者做出改变,以获得更多消费者的认同。

        @@ -377,15 +375,15 @@

        - 2012.09.03 + 2020.06.24 - + 生产者 - 偈语 + 消费者 观点 @@ -400,16 +398,16 @@

        - 菩提豆 + 所有产品本质上都是对内容分发的再构建。

        -
        -

        青丝挽,板凳种菩提,生三点繁茂, -撒欢去,能否得住?如不来,且可摸得?

        +

        所有产品本质上都是对内容分发的再构建。

        +

        互联网是交通网的线上版本。 +任意产品,其要么更偏节点,要么更偏网络,要么两者皆是。

        @@ -418,15 +416,17 @@

        - 2012.08.19 + 2020.06.24 - + 传播 - 诗词 + 节点 + + 网络 观点 @@ -441,7 +441,7 @@

        - 游睡 + 弥勒

        @@ -449,10 +449,10 @@

        -

        一书一戏一块钱, -一觉睡来一更天。 -一睁一闭一杯酒, -不知醒时是何年。

        +

        牛粪一坨,花香满, +少时贪智,多空世, +说去不去,讲来不来, +当得问,一坨牛粪故。

        @@ -461,7 +461,7 @@

        - 2012.06.16 + 2012.09.03 @@ -469,7 +469,7 @@

        - 诗词 + 偈语 观点 @@ -484,7 +484,7 @@

        - 雨江南 + 菩提豆

        @@ -492,10 +492,8 @@

        -

        又是一年雨时节, -江南鱼游止未歇。 -风还景致独酤好, -狂花晓月影一瞥。

        +

        青丝挽,板凳种菩提,生三点繁茂, +撒欢去,能否得住?如不来,且可摸得?

        @@ -504,7 +502,7 @@

        - 2012.05.16 + 2012.08.19 diff --git a/docs/page/35/index.html b/docs/page/35/index.html index fcb21fdfc..4ae6d5e8c 100644 --- a/docs/page/35/index.html +++ b/docs/page/35/index.html @@ -115,7 +115,7 @@

        - 低吟 + 游睡

        @@ -123,10 +123,10 @@

        -

        九天沉吟迟未潜, -但间凡月饮龙泉。 -终得一夕端云起, -散尽农尘把天方。

        +

        一书一戏一块钱, +一觉睡来一更天。 +一睁一闭一杯酒, +不知醒时是何年。

        @@ -135,7 +135,7 @@

        - 2012.05.14 + 2012.06.16 @@ -158,14 +158,18 @@

        - 多重人格 + 雨江南

        -

        冲动的运动员,怪癖的数学家,不红的小说家,虔诚的宗教徒,好色的设计师,多疑的军人,敏感的诗人,骄傲的棋手,死了哪一个?

        +
        +

        又是一年雨时节, +江南鱼游止未歇。 +风还景致独酤好, +狂花晓月影一瞥。

        @@ -174,7 +178,7 @@

        - 2010.12.04 + 2012.05.16 @@ -182,7 +186,7 @@

        - + 诗词 观点 @@ -197,7 +201,7 @@

        - 遗书 + 低吟

        @@ -205,10 +209,10 @@

        -

        笑啖生死两茫茫, -不到黄泉不饮汤。 -若把前尘交一梦, -倚在梦人富安康。

        +

        九天沉吟迟未潜, +但间凡月饮龙泉。 +终得一夕端云起, +散尽农尘把天方。

        @@ -217,7 +221,7 @@

        - 2010.10.28 + 2012.05.14 @@ -240,18 +244,14 @@

        - 钝说 + 多重人格

        -
        -

        禅肆禅空禅笑禅飞, -诉不尽婆娑芳华。 -道卷道舒道狂道哭, -剪不断红尘溪铸。

        +

        冲动的运动员,怪癖的数学家,不红的小说家,虔诚的宗教徒,好色的设计师,多疑的军人,敏感的诗人,骄傲的棋手,死了哪一个?

        @@ -260,7 +260,7 @@

        - 2010.10.25 + 2010.12.04 @@ -268,7 +268,7 @@

        - 诗词 + 观点 @@ -283,7 +283,7 @@

        - 无道 + 遗书

        @@ -291,10 +291,10 @@

        -

        云淡风轻笑一笑, -天高地远傲一傲。 -我度人生狂一狂, -嘘言不语道非道。

        +

        笑啖生死两茫茫, +不到黄泉不饮汤。 +若把前尘交一梦, +倚在梦人富安康。

        @@ -303,7 +303,7 @@

        - 2010.10.19 + 2010.10.28 @@ -326,14 +326,18 @@

        - 法不净空,觉无性也。 + 钝说

        -

        法不净空,觉无性也。

        +
        +

        禅肆禅空禅笑禅飞, +诉不尽婆娑芳华。 +道卷道舒道狂道哭, +剪不断红尘溪铸。

        @@ -342,12 +346,16 @@

        - 2010.10.18 + 2010.10.25 + + + 诗词 + 观点 @@ -361,7 +369,7 @@

        - 无题 + 无道

        @@ -369,10 +377,10 @@

        -

        人说易来事也难, -只因人心始不单。 -若要难来易非易, -何盼答案河畔安。

        +

        云淡风轻笑一笑, +天高地远傲一傲。 +我度人生狂一狂, +嘘言不语道非道。

        @@ -381,7 +389,7 @@

        - 2010.10.16 + 2010.10.19 @@ -389,7 +397,7 @@

        - 偈语 + 诗词 观点 @@ -404,18 +412,14 @@

        - 无题 + 法不净空,觉无性也。

        -
        -

        一即一万万即一, -低即高来高即低。 -天非天且地非地, -我非我却你非你。

        +

        法不净空,觉无性也。

        @@ -424,16 +428,12 @@

        - 2010.10.09 + 2010.10.18 - - - 偈语 - 观点 @@ -447,7 +447,7 @@

        - 无题 + 无题

        @@ -455,10 +455,10 @@

        -

        人生如梦梦非梦, -往事前尘亦非烟。 -只因身陷红泥处, -半分痴顽半分贪。

        +

        人说易来事也难, +只因人心始不单。 +若要难来易非易, +何盼答案河畔安。

        @@ -467,7 +467,7 @@

        - 2010.10.06 + 2010.10.16 @@ -490,7 +490,7 @@

        - 给森弟 + 无题

        @@ -498,10 +498,10 @@

        -

        谁道睡时睡是醒, -睡是醒来醒为谁。 -世人皆笑我愚痴, -只为色来不为禅。

        +

        一即一万万即一, +低即高来高即低。 +天非天且地非地, +我非我却你非你。

        @@ -510,7 +510,7 @@

        - 2010.10.05 + 2010.10.09 @@ -518,7 +518,7 @@

        - 诗词 + 偈语 观点 @@ -538,6 +538,10 @@

        + +

        diff --git a/docs/page/36/index.html b/docs/page/36/index.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0..eb0bbc2bc --- /dev/null +++ b/docs/page/36/index.html @@ -0,0 +1,283 @@ + + + + + + + + + + + + + 祝融说。 法不净空,觉无性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法不净空,觉无性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无题 +

        +
        + + +
        +
        +
        +

        人生如梦梦非梦, +往事前尘亦非烟。 +只因身陷红泥处, +半分痴顽半分贪。

        +
        +
        + + +
        + +
        + +
        +

        + 给森弟 +

        +
        + + +
        +
        +
        +

        谁道睡时睡是醒, +睡是醒来醒为谁。 +世人皆笑我愚痴, +只为色来不为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docs/page/4/index.html b/docs/page/4/index.html index c62445204..dbe76e744 100644 --- a/docs/page/4/index.html +++ b/docs/page/4/index.html @@ -115,14 +115,14 @@

        - 不做假设,判断是当下的。 + 不要过于关注你「最好」的是什么,而要关注他「需要」的是什么。

        -

        不做假设, 判断是当下的

        +

        不要过于关注你「最好」的是什么,而要关注他「需要」的是什么。 能被冠以最好的可能路线屈指可数,但是需要可以有非常多。

        @@ -131,17 +131,15 @@

        - 2024.07.25 + 2024.08.29 - 假设 + 最好 - 判断 - - 当下 + 需要 观点 @@ -156,14 +154,14 @@

        - 简单并不比复杂高级,反之亦然。 + 重要的不在于名相,而在于与名相的关系。

        -

        简单并不比复杂高级,反之亦然。 因地制宜,皆看如何方便。

        +

        重要的不在于名相,而在于与名相的关系。知识、方法、理论等,其本身并不重要,都只是一种「途径」。真正重要的是,通过这种「途径」可 获得怎样的「确定性」又否定了哪些「可能性」

        @@ -172,17 +170,15 @@

        - 2024.07.25 + 2024.08.15 - 简单 + 名相 - 复杂 - - 方便 + 关系 观点 @@ -197,14 +193,14 @@

        - 缺乏的从来都不是问题的答案,是决心。 + 不做假设,判断是当下的。

        -

        缺乏的从来都不是问题的答案,是决心。

        +

        不做假设, 判断是当下的

        @@ -213,17 +209,17 @@

        - 2024.07.24 + 2024.07.25 - 问题 + 假设 - 答案 + 判断 - 决心 + 当下 观点 @@ -238,14 +234,14 @@

        - 生存从来都是全体性的。 + 简单并不比复杂高级,反之亦然。

        -

        生存从来都是全体性的。 你死我活只是一种天真的自以为是的凌驾于自然的臆想 ,那最终走向的只会是共同的死亡。

        +

        简单并不比复杂高级,反之亦然。 因地制宜,皆看如何方便。

        @@ -254,17 +250,17 @@

        - 2024.05.28 + 2024.07.25 - 生存 + 简单 - 臆想 + 复杂 - 天真 + 方便 观点 @@ -279,14 +275,14 @@

        - 过度的极限的挑衅是一种预期的暴力——那也是暴力。 + 缺乏的从来都不是问题的答案,是决心。

        -

        过度的极限的挑衅是一种 预期的暴力 ——那也是暴力。

        +

        缺乏的从来都不是问题的答案,是决心。

        @@ -295,17 +291,17 @@

        - 2024.05.17 + 2024.07.24 - 极限 + 问题 - 挑衅 + 答案 - 暴力 + 决心 观点 @@ -320,14 +316,14 @@

        - 弱小不应是被欺凌的理由。 + 生存从来都是全体性的。

        -

        弱小不应是被欺凌的理由。

        +

        生存从来都是全体性的。 你死我活只是一种天真的自以为是的凌驾于自然的臆想 ,那最终走向的只会是共同的死亡。

        @@ -336,15 +332,17 @@

        - 2024.05.05 + 2024.05.28 - 弱小 + 生存 - 欺凌 + 臆想 + + 天真 观点 @@ -359,14 +357,14 @@

        - 并不存在大彻大悟,那只是一种幻想。 + 过度的极限的挑衅是一种预期的暴力——那也是暴力。

        -

        不存在大彻大悟 ,那只是一种幻想。

        +

        过度的极限的挑衅是一种 预期的暴力 ——那也是暴力。

        @@ -375,15 +373,17 @@

        - 2024.04.22 + 2024.05.17 - 大彻大悟 + 极限 - 幻象 + 挑衅 + + 暴力 观点 @@ -398,14 +398,14 @@

        - 创造是游戏,除了玩本身,没有其他路径通向它。 + 弱小不应是被欺凌的理由。

        -

        创造是游戏,除了玩本身,没有其他路径通向它。

        +

        弱小不应是被欺凌的理由。

        @@ -414,19 +414,15 @@

        - 2024.03.20 + 2024.05.05 - 创造 - - 游戏 - - + 弱小 - 路径 + 欺凌 观点 @@ -441,14 +437,14 @@

        - 内在的完整性无法被愚弄且快活的永远在场。 + 并不存在大彻大悟,那只是一种幻想。

        -

        内在的完整性无法被愚弄且快活的永远在场。

        +

        不存在大彻大悟 ,那只是一种幻想。

        @@ -457,17 +453,15 @@

        - 2024.03.20 + 2024.04.22 - 内在 - - 完整 + 大彻大悟 - 愚弄 + 幻象 观点 @@ -482,16 +476,14 @@

        - 楹联——白玉山长春观老君洞 + 创造是游戏,除了玩本身,没有其他路径通向它。

        -
        -

        存心邪僻,任尔烧香无点益; -扶身正大,见吾不拜又何妨。

        +

        创造是游戏,除了玩本身,没有其他路径通向它。

        @@ -500,15 +492,21 @@

        - 2024.02.29 + 2024.03.20 - + 创造 - 节选 + 游戏 + + + + 路径 + + 观点 diff --git a/docs/page/5/index.html b/docs/page/5/index.html index a8769fe21..6fc67a3c3 100644 --- a/docs/page/5/index.html +++ b/docs/page/5/index.html @@ -115,14 +115,14 @@

        - 只懂一件事的人不懂任何一件事。 + 内在的完整性无法被愚弄且快活的永远在场。

        -

        只懂一件事的人不懂任何一件事。事物因比较而被确立与区分。

        +

        内在的完整性无法被愚弄且快活的永远在场。

        @@ -131,13 +131,17 @@

        - 2024.02.23 + 2024.03.20 - + 内在 + + 完整 + + 愚弄 观点 @@ -152,14 +156,16 @@

        - 人无信不立,事无信不成。 + 楹联——白玉山长春观老君洞

        -

        人无信不立,事无信不成。

        +
        +

        存心邪僻,任尔烧香无点益; +扶身正大,见吾不拜又何妨。

        @@ -168,15 +174,15 @@

        - 2024.01.08 + 2024.02.29 - + - 观点 + 节选 @@ -189,14 +195,14 @@

        - 人生不易,众生同行。 + 只懂一件事的人不懂任何一件事。

        -

        人生不易,众生同行。

        +

        只懂一件事的人不懂任何一件事。事物因比较而被确立与区分。

        @@ -205,17 +211,13 @@

        - 2023.11.30 + 2024.02.23 - 人生 - - 众生 - - 同行 + 观点 @@ -230,14 +232,14 @@

        - 不确定性游戏四原则:保持存活、极低投入、多多益善、东边不亮西边亮。 + 人无信不立,事无信不成。

        -

        不确定性游戏四原则:保持存活、极低投入、多多益善、东边不亮西边亮。

        +

        人无信不立,事无信不成。

        @@ -246,17 +248,13 @@

        - 2023.11.29 + 2024.01.08 - 不确定 - - 原则 - - 游戏 + 观点 @@ -271,14 +269,14 @@

        - 被吓坏的人。 + 人生不易,众生同行。

        -

        被吓坏的人。

        +

        人生不易,众生同行。

        @@ -287,13 +285,17 @@

        - 2023.11.29 + 2023.11.30 - 吓坏 + 人生 + + 众生 + + 同行 观点 @@ -308,14 +310,14 @@

        - 事件是对感受的反应。 + 不确定性游戏四原则:保持存活、极低投入、多多益善、东边不亮西边亮。

        -

        事件是对感受的反应,而群体事件即是对群体感受的反应。

        +

        不确定性游戏四原则:保持存活、极低投入、多多益善、东边不亮西边亮。

        @@ -324,19 +326,17 @@

        - 2023.11.25 + 2023.11.29 - 事件 - - 感受 + 不确定 - 群体 + 原则 - 反应 + 游戏 观点 @@ -351,14 +351,14 @@

        - 过度反应会引起过度反应。 + 被吓坏的人。

        -

        过度反应会引起 过度反应

        +

        被吓坏的人。

        @@ -367,15 +367,13 @@

        - 2023.11.23 + 2023.11.29 - 过度 - - 反应 + 吓坏 观点 @@ -390,14 +388,14 @@

        - 从来就没有偶然,有的都是显性或隐性的合作。 + 事件是对感受的反应。

        -

        从来就没有偶然,有的都是显性或隐性的合作。

        +

        事件是对感受的反应,而群体事件即是对群体感受的反应。

        @@ -406,15 +404,19 @@

        - 2023.11.19 + 2023.11.25 - 偶然 + 事件 - 合作 + 感受 + + 群体 + + 反应 观点 @@ -429,14 +431,14 @@

        - 思想与情绪有其物理的或化学的性质。 + 过度反应会引起过度反应。

        -

        思想与情绪有其物理的或化学的性质。

        +

        过度反应会引起 过度反应

        @@ -445,19 +447,15 @@

        - 2023.11.18 + 2023.11.23 - 思想 - - 情绪 - - 物理 + 过度 - 化学 + 反应 观点 @@ -472,14 +470,14 @@

        - 词汇量是认知的基本盘。 + 从来就没有偶然,有的都是显性或隐性的合作。

        -

        词汇量是认知的基本盘。

        +

        从来就没有偶然,有的都是显性或隐性的合作。

        @@ -488,17 +486,15 @@

        - 2023.11.16 + 2023.11.19 - 词汇量 - - 认知 + 偶然 - 基本 + 合作 观点 diff --git a/docs/page/6/index.html b/docs/page/6/index.html index 24fb43619..66f61f72d 100644 --- a/docs/page/6/index.html +++ b/docs/page/6/index.html @@ -115,14 +115,14 @@

        - 你会对你的想象反应。 + 思想与情绪有其物理的或化学的性质。

        -

        你会对你的想象反应。

        +

        思想与情绪有其物理的或化学的性质。

        @@ -131,15 +131,19 @@

        - 2023.10.29 + 2023.11.18 - 想象 + 思想 - 反应 + 情绪 + + 物理 + + 化学 观点 @@ -154,14 +158,14 @@

        - 看似连续的有意识的觉知其实只是快速的闪现。 + 词汇量是认知的基本盘。

        -

        看似连续的有意识的觉知其实只是 快速的闪现

        +

        词汇量是认知的基本盘。

        @@ -170,19 +174,17 @@

        - 2023.10.12 + 2023.11.16 - 意识 + 词汇量 - 连续 + 认知 - 觉知 - - 闪现 + 基本 观点 @@ -197,14 +199,14 @@

        - 理论是标准解,不是完整解,更不是唯一解。 + 你会对你的想象反应。

        -

        理论是标准解,不是完整解,更不是唯一解。标准解往往是共性的解,是归纳性质的。

        +

        你会对你的想象反应。

        @@ -213,19 +215,15 @@

        - 2023.10.07 + 2023.10.29 - 理论 - - 标准 - - 归纳 + 想象 - 共性 + 反应 观点 @@ -240,14 +238,14 @@

        - 神就在你之内。 + 看似连续的有意识的觉知其实只是快速的闪现。

        -

        神就在你之内。

        +

        看似连续的有意识的觉知其实只是 快速的闪现

        @@ -256,13 +254,19 @@

        - 2023.10.06 + 2023.10.12 - + 意识 + + 连续 + + 觉知 + + 闪现 观点 @@ -277,14 +281,14 @@

        - 处理观念的正确方式不是修复或覆盖,而是选择。 + 理论是标准解,不是完整解,更不是唯一解。

        -

        处理观念的正确方式不是修复或覆盖,而是选择。

        +

        理论是标准解,不是完整解,更不是唯一解。标准解往往是共性的解,是归纳性质的。

        @@ -293,15 +297,19 @@

        - 2023.10.06 + 2023.10.07 - 处理 + 理论 - 选择 + 标准 + + 归纳 + + 共性 观点 @@ -316,14 +324,14 @@

        - 要有安全区,各种意义上的。 + 神就在你之内。

        -

        要有安全区,各种意义上的。如:物质的、精神的、经济的、社交的。

        +

        神就在你之内。

        @@ -338,7 +346,7 @@

        - 安全区 + 观点 @@ -353,14 +361,14 @@

        - 观念有层次,要靠近内侧越核心,也越基本。 + 处理观念的正确方式不是修复或覆盖,而是选择。

        -

        观念有层次,要靠近内侧越核心,也越基本。

        +

        处理观念的正确方式不是修复或覆盖,而是选择。

        @@ -375,11 +383,9 @@

        - 层次 - - 核心 + 处理 - 基本 + 选择 观点 @@ -394,14 +400,14 @@

        - 相似的观念互相靠近,互相影响。 + 要有安全区,各种意义上的。

        -

        相似的观念互相靠近,互相影响。

        +

        要有安全区,各种意义上的。如:物质的、精神的、经济的、社交的。

        @@ -416,11 +422,7 @@

        - 相似 - - 靠近 - - 影响 + 安全区 观点 @@ -435,14 +437,14 @@

        - 五感是体验物质世界的一种有效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 + 观念有层次,要靠近内侧越核心,也越基本。

        -

        五感是体验物质世界的一种有效方式,但 不是唯一方式

        +

        观念有层次,要靠近内侧越核心,也越基本。

        @@ -457,11 +459,11 @@

        - 五感 + 层次 - 体验 + 核心 - 物质世界 + 基本 观点 @@ -476,14 +478,14 @@

        - 虚假的谦虚没有灵性,否定自己并不意味着高尚。 + 相似的观念互相靠近,互相影响。

        -

        虚假的谦虚没有灵性,否定自己并不意味着高尚。

        +

        相似的观念互相靠近,互相影响。

        @@ -492,23 +494,17 @@

        - 2023.10.04 + 2023.10.06 - 虚假 - - 谦虚 - - 灵性 - - 自己 + 相似 - 否定 + 靠近 - 高尚 + 影响 观点 diff --git a/docs/page/7/index.html b/docs/page/7/index.html index 2abaf699e..e4bb01dd8 100644 --- a/docs/page/7/index.html +++ b/docs/page/7/index.html @@ -115,14 +115,14 @@

        - 因为你爱它,所以你恨它配不上你的爱。 + 五感是体验物质世界的一种有效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

        -

        因为你爱它,所以你恨它配不上你的爱。

        +

        五感是体验物质世界的一种有效方式,但 不是唯一方式

        @@ -131,15 +131,17 @@

        - 2023.10.04 + 2023.10.06 - + 五感 - + 体验 + + 物质世界 观点 @@ -154,14 +156,14 @@

        - 理想与现实同时在场。 + 虚假的谦虚没有灵性,否定自己并不意味着高尚。

        -

        理想与现实同时在场。

        +

        虚假的谦虚没有灵性,否定自己并不意味着高尚。

        @@ -176,11 +178,17 @@

        - 理想 + 虚假 - 现实 + 谦虚 - 在场 + 灵性 + + 自己 + + 否定 + + 高尚 观点 @@ -195,14 +203,14 @@

        - 你永远会是你自己,并且越来越是你自己。 + 因为你爱它,所以你恨它配不上你的爱。

        -

        你永远会是你自己,并且越来越是你自己。你既无法变做他人,也无法做出不是你的行为或态度——当然,你可以否认或假装看不到这一点。

        +

        因为你爱它,所以你恨它配不上你的爱。

        @@ -217,11 +225,9 @@

        - 永远 - - 自己 + - + 观点 @@ -236,14 +242,14 @@

        - 完美不完美。 + 理想与现实同时在场。

        -

        完美不完美。 或者说,并不存在一种静态的、死掉的、完成的完美。

        +

        理想与现实同时在场。

        @@ -258,7 +264,11 @@

        - 完美 + 理想 + + 现实 + + 在场 观点 @@ -273,14 +283,14 @@

        - 自我牺牲不是美德,那意味着全体的失败。 + 你永远会是你自己,并且越来越是你自己。

        -

        自我牺牲不是美德,那意味着全体的失败。

        +

        你永远会是你自己,并且越来越是你自己。你既无法变做他人,也无法做出不是你的行为或态度——当然,你可以否认或假装看不到这一点。

        @@ -295,13 +305,11 @@

        - 自我 - - 牺牲 + 永远 - 全体 + 自己 - 失败 + 观点 @@ -316,14 +324,14 @@

        - 现实是一种被合理化的虚构。 + 完美不完美。

        -

        现实是一种被合理化的虚构。

        +

        完美不完美。 或者说,并不存在一种静态的、死掉的、完成的完美。

        @@ -332,17 +340,13 @@

        - 2023.09.26 + 2023.10.04 - 现实 - - 虚构 - - 合理化 + 完美 观点 @@ -357,14 +361,14 @@

        - 实相从想像中跃出。 + 自我牺牲不是美德,那意味着全体的失败。

        -

        实相从想像中跃出。

        +

        自我牺牲不是美德,那意味着全体的失败。

        @@ -373,15 +377,19 @@

        - 2023.09.21 + 2023.10.04 - 想象 + 自我 - 实相 + 牺牲 + + 全体 + + 失败 观点 @@ -396,14 +404,14 @@

        - 别太严肃,把玩把玩。 + 现实是一种被合理化的虚构。

        -

        别太严肃,把玩把玩。

        +

        现实是一种被合理化的虚构。

        @@ -412,15 +420,17 @@

        - 2023.09.21 + 2023.09.26 - 严肃 + 现实 - 把玩 + 虚构 + + 合理化 观点 @@ -435,14 +445,14 @@

        - 给想象自由。 + 实相从想像中跃出。

        -

        给想象自由。

        +

        实相从想像中跃出。

        @@ -459,7 +469,7 @@

        想象 - 自由 + 实相 观点 @@ -474,14 +484,14 @@

        - 过去未去,未来已来,一切可能都「正在发生」。 + 别太严肃,把玩把玩。

        -

        过去未去,未来已来,一切可能都 「正在发生」

        +

        别太严肃,把玩把玩。

        @@ -496,11 +506,9 @@

        - 过去 - - 未来 + 严肃 - 可能 + 把玩 观点 diff --git a/docs/page/8/index.html b/docs/page/8/index.html index a608f33b5..ede0d52f6 100644 --- a/docs/page/8/index.html +++ b/docs/page/8/index.html @@ -115,14 +115,14 @@

        - 信为大,包容一切法。 + 给想象自由。

        -

        信为大,包容一切法。

        +

        给想象自由。

        @@ -137,13 +137,9 @@

        - - - - - 一切 + 想象 - + 自由 观点 @@ -158,14 +154,14 @@

        - 善意不用还。 + 过去未去,未来已来,一切可能都「正在发生」。

        -

        善意不用还。

        +

        过去未去,未来已来,一切可能都 「正在发生」

        @@ -174,13 +170,17 @@

        - 2023.09.20 + 2023.09.21 - 善意 + 过去 + + 未来 + + 可能 观点 @@ -195,14 +195,14 @@

        - 团体的情况总是包含全体成员的默许。 + 信为大,包容一切法。

        -

        团体的情况总是包含全体成员的默许。

        +

        信为大,包容一切法。

        @@ -211,17 +211,19 @@

        - 2023.09.19 + 2023.09.21 - 团体 + - 全体 + - 默许 + 一切 + + 观点 @@ -236,14 +238,14 @@

        - 极乐亦空,觉悟亦空,唯有道常在。 + 善意不用还。

        -

        极乐亦空,觉悟亦空,唯有道常在。

        +

        善意不用还。

        @@ -252,17 +254,13 @@

        - 2023.09.19 + 2023.09.20 - 极乐 - - 觉悟 - - + 善意 观点 @@ -277,14 +275,14 @@

        - 生活中有那么多的不确定,还有比这更美妙的事吗? + 团体的情况总是包含全体成员的默许。

        -

        生活中有那么多的不确定,还有比这更美妙的事吗?

        +

        团体的情况总是包含全体成员的默许。

        @@ -293,15 +291,17 @@

        - 2023.09.18 + 2023.09.19 - 美妙 + 团体 - 问号 + 全体 + + 默许 观点 @@ -316,14 +316,14 @@

        - 有趣的是画上句号,而不是句号本身。 + 极乐亦空,觉悟亦空,唯有道常在。

        -

        有趣的是画上句号,而不是句号本身。

        +

        极乐亦空,觉悟亦空,唯有道常在。

        @@ -332,15 +332,17 @@

        - 2023.09.18 + 2023.09.19 - 有趣 + 极乐 - 句号 + 觉悟 + + 观点 @@ -355,14 +357,14 @@

        - 永远相信美好的事物正在发生。 + 生活中有那么多的不确定,还有比这更美妙的事吗?

        -

        永远相信美好的事物正在发生。

        +

        生活中有那么多的不确定,还有比这更美妙的事吗?

        @@ -371,15 +373,15 @@

        - 2023.09.06 + 2023.09.18 - 美好 + 美妙 - 当下 + 问号 观点 @@ -394,18 +396,14 @@

        - 《面纱》节选——毛姆 + 有趣的是画上句号,而不是句号本身。

        -
        -

        我对你根本没抱幻想。
        -我知道你愚蠢、轻佻、头脑空虚,然而我爱你。
        -我知道你的企图、你的理想,你的势利,你的庸俗,然而我爱你。
        -我知道你是个二流货色,然而我爱你。

        +

        有趣的是画上句号,而不是句号本身。

        @@ -414,19 +412,17 @@

        - 2023.08.28 + 2023.09.18 - - - 面纱 + 有趣 - 毛姆 + 句号 - 节选 + 观点 @@ -439,14 +435,14 @@

        - 得到错误的答案有时不是因为解题思路不对,而是因为一开始就提出了错误的问题。 + 永远相信美好的事物正在发生。

        -

        得到错误的答案有时不是因为解题思路不对,而是因为一开始就提出了错误的问题。

        +

        永远相信美好的事物正在发生。

        @@ -455,15 +451,15 @@

        - 2023.08.22 + 2023.09.06 - 问题 + 美好 - 答案 + 当下 观点 @@ -478,14 +474,18 @@

        - 形式即方法。 + 《面纱》节选——毛姆

        -

        形式即方法。

        +
        +

        我对你根本没抱幻想。
        +我知道你愚蠢、轻佻、头脑空虚,然而我爱你。
        +我知道你的企图、你的理想,你的势利,你的庸俗,然而我爱你。
        +我知道你是个二流货色,然而我爱你。

        @@ -494,17 +494,19 @@

        - 2023.08.22 + 2023.08.28 - 形式 + - 方法 + 面纱 - 观点 + 毛姆 + + 节选 diff --git a/docs/page/9/index.html b/docs/page/9/index.html index 1f0a11c73..410e49fd2 100644 --- a/docs/page/9/index.html +++ b/docs/page/9/index.html @@ -115,14 +115,14 @@

        - 理性思考对每个人都是稀缺品,因此人往往倾向于只在必要的时候理性思考。 + 得到错误的答案有时不是因为解题思路不对,而是因为一开始就提出了错误的问题。

        -

        理性思考对每个人都是稀缺品,因此人倾向于只在必要时理性思考。其余时候,则凭借经验和习惯行动。

        +

        得到错误的答案有时不是因为解题思路不对,而是因为一开始就提出了错误的问题。

        @@ -137,11 +137,9 @@

        - 理性 + 问题 - 思考 - - 稀缺 + 答案 观点 @@ -156,14 +154,14 @@

        - 重复的不是历史,而是人类。 + 形式即方法。

        -

        重复的不是历史,而是人类。

        +

        形式即方法。

        @@ -172,17 +170,15 @@

        - 2023.08.15 + 2023.08.22 - 历史 - - 人类 + 形式 - 重复 + 方法 观点 @@ -197,14 +193,14 @@

        - 剧情是时空下的人物,人物是潜藏中的剧情。 + 理性思考对每个人都是稀缺品,因此人往往倾向于只在必要的时候理性思考。

        -

        剧情是时空下的人物,人物是潜藏中的剧情。

        +

        理性思考对每个人都是稀缺品,因此人倾向于只在必要时理性思考。其余时候,则凭借经验和习惯行动。

        @@ -213,15 +209,17 @@

        - 2023.08.05 + 2023.08.22 - 剧情 + 理性 - 人物 + 思考 + + 稀缺 观点 @@ -236,14 +234,14 @@

        - 故事的发展既可以是剧情推动人物,又可以是人物推动剧情,两者本质上是一回事。 + 重复的不是历史,而是人类。

        -

        故事的发展既可以是剧情推动人物,又可以是人物推动剧情,两者本质上是一回事。

        +

        重复的不是历史,而是人类。

        @@ -252,17 +250,17 @@

        - 2023.08.05 + 2023.08.15 - 故事 + 历史 - 剧情 + 人类 - 人物 + 重复 观点 @@ -277,14 +275,14 @@

        - 所有人都在即兴表演。 + 剧情是时空下的人物,人物是潜藏中的剧情。

        -

        所有人都在即兴表演。

        +

        剧情是时空下的人物,人物是潜藏中的剧情。

        @@ -293,17 +291,15 @@

        - 2023.08.03 + 2023.08.05 - 即兴 - - 表演 + 剧情 - + 人物 观点 @@ -318,14 +314,14 @@

        - 欲望不是人的属性,是关系的属性。 + 故事的发展既可以是剧情推动人物,又可以是人物推动剧情,两者本质上是一回事。

        -

        欲望不是人的属性,是关系的属性。

        +

        故事的发展既可以是剧情推动人物,又可以是人物推动剧情,两者本质上是一回事。

        @@ -334,19 +330,17 @@

        - 2023.07.15 + 2023.08.05 - 欲望 - - 属性 + 故事 - + 剧情 - 关系 + 人物 观点 @@ -361,14 +355,14 @@

        - 让观念奔跑。 + 所有人都在即兴表演。

        -

        让观念奔跑。

        +

        所有人都在即兴表演。

        @@ -377,13 +371,17 @@

        - 2023.07.14 + 2023.08.03 - 奔跑 + 即兴 + + 表演 + + 观点 @@ -398,14 +396,14 @@

        - 不要让你的药物成为你的病因。 + 欲望不是人的属性,是关系的属性。

        -

        不要让你的药物成为你的病因。

        +

        欲望不是人的属性,是关系的属性。

        @@ -414,15 +412,19 @@

        - 2023.07.14 + 2023.07.15 - 药物 + 欲望 - 病因 + 属性 + + + + 关系 观点 @@ -437,14 +439,14 @@

        - 观点是对实相的看法,并不意味着实相本身。 + 让观念奔跑。

        -

        观点是对实相的看法,并不意味着实相本身。

        +

        让观念奔跑。

        @@ -453,15 +455,13 @@

        - 2023.07.07 + 2023.07.14 - 实相 - - 看法 + 奔跑 观点 @@ -476,14 +476,14 @@

        - 变动不居,吾心自足。 + 不要让你的药物成为你的病因。

        -

        变动不居,吾心自足。

        +

        不要让你的药物成为你的病因。

        @@ -492,17 +492,15 @@

        - 2023.06.17 + 2023.07.14 - 意识 - - 变动 + 药物 - 自足 + 病因 观点 diff --git a/docs/posts/2023/04/1401/index.html b/docs/posts/2023/04/1401/index.html index 3e6da7a6d..7ddc89fad 100644 --- a/docs/posts/2023/04/1401/index.html +++ b/docs/posts/2023/04/1401/index.html @@ -212,4 +212,4 @@

        选择权。

        -ml>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docs/posts/2025/02/1602/index.html b/docs/posts/2025/02/1602/index.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0..c85ef7da2 --- /dev/null +++ b/docs/posts/2025/02/1602/index.html @@ -0,0 +1,217 @@ + + + + + + + + + + + + 祝融说。 「自我」对「意义」的解释有无数种,由观念决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法不净空,觉无性也。

        +
        + + + + + + + + + + +
        +
        +
        +
        +
        +
        +
        +
        +

        「自我」对「意义」的解释有无数种,由观念决定。

        + 2025.02.16 +
        +

        「自我」对「意义」的解释有无数种,由观念决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docs/posts/2025/02/1603/index.html b/docs/posts/2025/02/1603/index.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0..b314b1f25 --- /dev/null +++ b/docs/posts/2025/02/1603/index.html @@ -0,0 +1,217 @@ + + + + + + + + + + + + 祝融说。 理论与实践驱生「观念」,而后「共识」产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法不净空,觉无性也。

        +
        + + + + + + + + + + +
        +
        +
        +
        +
        +
        +
        +
        +

        理论与实践驱生「观念」,而后「共识」产生。

        + 2025.02.16 +
        +

        理论与实践驱生「观念」,而后「共识」产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docs/posts/index.html b/docs/posts/index.html index c14d5903a..047d4468a 100644 --- a/docs/posts/index.html +++ b/docs/posts/index.html @@ -113,6 +113,20 @@

        2025
        + + + +
        「意识感知」整体的「持续」认出某种意义,即为「我」。 diff --git a/docs/posts/index.xml b/docs/posts/index.xml index de8e6545c..276828a92 100644 --- a/docs/posts/index.xml +++ b/docs/posts/index.xml @@ -6,8 +6,22 @@ Recent content in Posts on 祝融说。 Hugo zh-cn - Sun, 16 Feb 2025 15:15:56 +0800 + Sun, 16 Feb 2025 15:41:51 +0800 + + 理论与实践驱生「观念」,而后「共识」产生。 + https://zhurongshuo.com/posts/2025/02/1603/ + Sun, 16 Feb 2025 15:41:51 +0800 + https://zhurongshuo.com/posts/2025/02/1603/ + <p>理论与实践驱生「观念」,而后「共识」产生。</p> + + + 「自我」对「意义」的解释有无数种,由观念决定。 + https://zhurongshuo.com/posts/2025/02/1602/ + Sun, 16 Feb 2025 15:41:49 +0800 + https://zhurongshuo.com/posts/2025/02/1602/ + <p>「自我」对「意义」的解释有无数种,由观念决定。</p> + 「意识感知」整体的「持续」认出某种意义,即为「我」。 https://zhurongshuo.com/posts/2025/02/1601/ diff --git a/docs/sitemap.xml b/docs/sitemap.xml index 5e4470e26..350f0c903 100644 --- a/docs/sitemap.xml +++ b/docs/sitemap.xml @@ -2,16 +2,43 @@ - https://zhurongshuo.com/posts/2025/02/1601/ - 2025-02-16T15:15:56+08:00 - https://zhurongshuo.com/posts/ - 2025-02-16T15:15:56+08:00 + 2025-02-16T15:41:51+08:00 https://zhurongshuo.com/tags/ - 2025-02-16T15:15:56+08:00 + 2025-02-16T15:41:51+08:00 + + https://zhurongshuo.com/tags/%E5%85%B1%E8%AF%86/ + 2025-02-16T15:41:51+08:00 https://zhurongshuo.com/tags/%E8%A7%82%E7%82%B9/ + 2025-02-16T15:41:51+08:00 + + https://zhurongshuo.com/tags/%E7%90%86%E8%AE%BA/ + 2025-02-16T15:41:51+08:00 + + https://zhurongshuo.com/posts/2025/02/1603/ + 2025-02-16T15:41:51+08:00 + + https://zhurongshuo.com/tags/%E5%AE%9E%E8%B7%B5/ + 2025-02-16T15:41:51+08:00 + + https://zhurongshuo.com/ + 2025-02-16T15:41:51+08:00 + + https://zhurongshuo.com/posts/2025/02/1602/ + 2025-02-16T15:41:49+08:00 + + https://zhurongshuo.com/tags/%E8%A7%A3%E9%87%8A/ + 2025-02-16T15:41:49+08:00 + + https://zhurongshuo.com/tags/%E6%84%8F%E4%B9%89/ + 2025-02-16T15:41:49+08:00 + + https://zhurongshuo.com/tags/%E8%87%AA%E6%88%91/ + 2025-02-16T15:41:49+08:00 + + https://zhurongshuo.com/posts/2025/02/1601/ 2025-02-16T15:15:56+08:00 https://zhurongshuo.com/tags/%E6%88%91/ @@ -19,15 +46,9 @@ https://zhurongshuo.com/tags/%E6%84%8F%E8%AF%86/ 2025-02-16T15:15:56+08:00 - - https://zhurongshuo.com/tags/%E6%84%8F%E4%B9%89/ - 2025-02-16T15:15:56+08:00 https://zhurongshuo.com/tags/%E6%95%B4%E4%BD%93/ 2025-02-16T15:15:56+08:00 - - https://zhurongshuo.com/ - 2025-02-16T15:15:56+08:00 https://zhurongshuo.com/posts/2025/02/1502/ 2025-02-15T19:32:37+08:00 @@ -142,9 +163,6 @@ https://zhurongshuo.com/tags/%E5%BD%93%E4%B8%8B/ 2024-12-25T09:52:46+08:00 - - https://zhurongshuo.com/tags/%E8%87%AA%E6%88%91/ - 2024-12-25T09:52:46+08:00 https://zhurongshuo.com/posts/2024/12/2501/ 2024-12-25T09:52:46+08:00 @@ -286,9 +304,6 @@ https://zhurongshuo.com/tags/%E8%8C%83%E5%9B%B4/ 2024-09-13T09:49:04+08:00 - - https://zhurongshuo.com/tags/%E7%90%86%E8%AE%BA/ - 2024-09-13T09:49:04+08:00 https://zhurongshuo.com/posts/2024/09/1302/ 2024-09-13T09:49:04+08:00 @@ -1339,9 +1354,6 @@ https://zhurongshuo.com/posts/2021/12/1903/ 2021-12-19T13:26:06+08:00 - - https://zhurongshuo.com/tags/%E5%85%B1%E8%AF%86/ - 2021-12-19T11:57:40+08:00 https://zhurongshuo.com/tags/%E5%9B%A0%E6%9E%9C/ 2021-12-19T11:57:40+08:00 @@ -1489,9 +1501,6 @@ https://zhurongshuo.com/posts/2021/08/0701/ 2021-08-07T10:40:58+08:00 - - https://zhurongshuo.com/tags/%E8%A7%A3%E9%87%8A/ - 2021-08-07T10:40:58+08:00 https://zhurongshuo.com/tags/%E5%AA%92%E4%BD%93/ 2021-08-05T21:27:47+08:00 @@ -1681,9 +1690,6 @@ https://zhurongshuo.com/posts/2021/02/0101/ 2021-02-01T01:14:30+08:00 - - https://zhurongshuo.com/tags/%E5%AE%9E%E8%B7%B5/ - 2021-02-01T01:14:30+08:00 https://zhurongshuo.com/posts/2021/01/3102/ 2021-01-31T17:58:07+08:00 diff --git a/docs/tags/index.html b/docs/tags/index.html index d8e357e0d..522dcc827 100644 --- a/docs/tags/index.html +++ b/docs/tags/index.html @@ -115,7 +115,7 @@

      1. - 观点 338 + 观点 340
      2. @@ -154,16 +154,16 @@

      3. - - 诗词 19 + + 共识 19
      4. - - 共识 18 + + 诗词 19
      5. @@ -289,6 +289,22 @@

        +
      6. + + 理论 6 + +
      7. + + + +
      8. + + 自我 6 + +
      9. + + +
      10. 自由 6 @@ -385,14 +401,6 @@

        -
      11. - - 理论 5 - -
      12. - - -
      13. 群体 5 @@ -401,14 +409,6 @@

        -
      14. - - 自我 5 - -
      15. - - -
      16. 营销 5 @@ -449,6 +449,14 @@

        +
      17. + + 意义 4 + +
      18. + + +
      19. 愚蠢 4 @@ -497,6 +505,14 @@

        +
      20. + + 解释 4 + +
      21. + + +
      22. 选择 4 @@ -617,6 +633,14 @@

        +
      23. + + 实践 3 + +
      24. + + +
      25. 局部 3 @@ -649,14 +673,6 @@

        -
      26. - - 意义 3 - -
      27. - - -
      28. 感受 3 @@ -721,14 +737,6 @@

        -
      29. - - 解释 3 - -
      30. - - -
      31. 认同 3 @@ -913,14 +921,6 @@

        -
      32. - - 实践 2 - -
      33. - - -
      34. 客观 2 diff --git a/docs/tags/index.xml b/docs/tags/index.xml index 648e1347a..ac6eac80e 100644 --- a/docs/tags/index.xml +++ b/docs/tags/index.xml @@ -6,15 +6,57 @@ Recent content in Tags on 祝融说。 Hugo zh-cn - Sun, 16 Feb 2025 15:15:56 +0800 + Sun, 16 Feb 2025 15:41:51 +0800 + + 共识 + https://zhurongshuo.com/tags/%E5%85%B1%E8%AF%86/ + Sun, 16 Feb 2025 15:41:51 +0800 + https://zhurongshuo.com/tags/%E5%85%B1%E8%AF%86/ + + 观点 https://zhurongshuo.com/tags/%E8%A7%82%E7%82%B9/ - Sun, 16 Feb 2025 15:15:56 +0800 + Sun, 16 Feb 2025 15:41:51 +0800 https://zhurongshuo.com/tags/%E8%A7%82%E7%82%B9/ + + 理论 + https://zhurongshuo.com/tags/%E7%90%86%E8%AE%BA/ + Sun, 16 Feb 2025 15:41:51 +0800 + https://zhurongshuo.com/tags/%E7%90%86%E8%AE%BA/ + + + + 实践 + https://zhurongshuo.com/tags/%E5%AE%9E%E8%B7%B5/ + Sun, 16 Feb 2025 15:41:51 +0800 + https://zhurongshuo.com/tags/%E5%AE%9E%E8%B7%B5/ + + + + 解释 + https://zhurongshuo.com/tags/%E8%A7%A3%E9%87%8A/ + Sun, 16 Feb 2025 15:41:49 +0800 + https://zhurongshuo.com/tags/%E8%A7%A3%E9%87%8A/ + + + + 意义 + https://zhurongshuo.com/tags/%E6%84%8F%E4%B9%89/ + Sun, 16 Feb 2025 15:41:49 +0800 + https://zhurongshuo.com/tags/%E6%84%8F%E4%B9%89/ + + + + 自我 + https://zhurongshuo.com/tags/%E8%87%AA%E6%88%91/ + Sun, 16 Feb 2025 15:41:49 +0800 + https://zhurongshuo.com/tags/%E8%87%AA%E6%88%91/ + + https://zhurongshuo.com/tags/%E6%88%91/ @@ -29,13 +71,6 @@ https://zhurongshuo.com/tags/%E6%84%8F%E8%AF%86/ - - 意义 - https://zhurongshuo.com/tags/%E6%84%8F%E4%B9%89/ - Sun, 16 Feb 2025 15:15:56 +0800 - https://zhurongshuo.com/tags/%E6%84%8F%E4%B9%89/ - - 整体 https://zhurongshuo.com/tags/%E6%95%B4%E4%BD%93/ @@ -225,13 +260,6 @@ https://zhurongshuo.com/tags/%E5%BD%93%E4%B8%8B/ - - 自我 - https://zhurongshuo.com/tags/%E8%87%AA%E6%88%91/ - Wed, 25 Dec 2024 09:52:46 +0800 - https://zhurongshuo.com/tags/%E8%87%AA%E6%88%91/ - - 被观察者 https://zhurongshuo.com/tags/%E8%A2%AB%E8%A7%82%E5%AF%9F%E8%80%85/ @@ -463,13 +491,6 @@ https://zhurongshuo.com/tags/%E8%8C%83%E5%9B%B4/ - - 理论 - https://zhurongshuo.com/tags/%E7%90%86%E8%AE%BA/ - Fri, 13 Sep 2024 09:49:04 +0800 - https://zhurongshuo.com/tags/%E7%90%86%E8%AE%BA/ - - 理解 https://zhurongshuo.com/tags/%E7%90%86%E8%A7%A3/ @@ -1954,13 +1975,6 @@ https://zhurongshuo.com/tags/%E5%86%B3%E7%AD%96/ - - 共识 - https://zhurongshuo.com/tags/%E5%85%B1%E8%AF%86/ - Sun, 19 Dec 2021 11:57:40 +0800 - https://zhurongshuo.com/tags/%E5%85%B1%E8%AF%86/ - - 因果 https://zhurongshuo.com/tags/%E5%9B%A0%E6%9E%9C/ @@ -2129,13 +2143,6 @@ https://zhurongshuo.com/tags/%E5%82%B2%E6%85%A2/ - - 解释 - https://zhurongshuo.com/tags/%E8%A7%A3%E9%87%8A/ - Sat, 07 Aug 2021 10:40:58 +0800 - https://zhurongshuo.com/tags/%E8%A7%A3%E9%87%8A/ - - 媒体 https://zhurongshuo.com/tags/%E5%AA%92%E4%BD%93/ @@ -2297,13 +2304,6 @@ https://zhurongshuo.com/tags/%E6%9E%81%E7%AB%AF/ - - 实践 - https://zhurongshuo.com/tags/%E5%AE%9E%E8%B7%B5/ - Mon, 01 Feb 2021 01:14:30 +0800 - https://zhurongshuo.com/tags/%E5%AE%9E%E8%B7%B5/ - - 持续 https://zhurongshuo.com/tags/%E6%8C%81%E7%BB%AD/ diff --git "a/docs/tags/\345\205\261\350\257\206/index.html" "b/docs/tags/\345\205\261\350\257\206/index.html" index 59c4eea86..f549ce37f 100644 --- "a/docs/tags/\345\205\261\350\257\206/index.html" +++ "b/docs/tags/\345\205\261\350\257\206/index.html" @@ -110,6 +110,18 @@

        +
        2025
        +
        +
        2021
        diff --git "a/docs/tags/\345\205\261\350\257\206/index.xml" "b/docs/tags/\345\205\261\350\257\206/index.xml" index 803771626..b39301675 100644 --- "a/docs/tags/\345\205\261\350\257\206/index.xml" +++ "b/docs/tags/\345\205\261\350\257\206/index.xml" @@ -6,8 +6,15 @@ Recent content in 共识 on 祝融说。 Hugo zh-cn - Sun, 19 Dec 2021 11:57:40 +0800 + Sun, 16 Feb 2025 15:41:51 +0800 + + 理论与实践驱生「观念」,而后「共识」产生。 + https://zhurongshuo.com/posts/2025/02/1603/ + Sun, 16 Feb 2025 15:41:51 +0800 + https://zhurongshuo.com/posts/2025/02/1603/ + <p>理论与实践驱生「观念」,而后「共识」产生。</p> + 因果和时空一样,都是基本假设/共识。 https://zhurongshuo.com/posts/2021/12/1902/ diff --git "a/docs/tags/\345\256\236\350\267\265/index.html" "b/docs/tags/\345\256\236\350\267\265/index.html" index 8745077ce..a539e4772 100644 --- "a/docs/tags/\345\256\236\350\267\265/index.html" +++ "b/docs/tags/\345\256\236\350\267\265/index.html" @@ -110,6 +110,18 @@

        +
        2025
        + +
        2021
        diff --git "a/docs/tags/\345\256\236\350\267\265/index.xml" "b/docs/tags/\345\256\236\350\267\265/index.xml" index f7d5b45be..b08b2bea0 100644 --- "a/docs/tags/\345\256\236\350\267\265/index.xml" +++ "b/docs/tags/\345\256\236\350\267\265/index.xml" @@ -6,8 +6,15 @@ Recent content in 实践 on 祝融说。 Hugo zh-cn - Mon, 01 Feb 2021 01:14:30 +0800 + Sun, 16 Feb 2025 15:41:51 +0800 + + 理论与实践驱生「观念」,而后「共识」产生。 + https://zhurongshuo.com/posts/2025/02/1603/ + Sun, 16 Feb 2025 15:41:51 +0800 + https://zhurongshuo.com/posts/2025/02/1603/ + <p>理论与实践驱生「观念」,而后「共识」产生。</p> + 理论往往会忽略特性而强调共性,然而实践并不总是允许忽略特性——那会导致失败。 https://zhurongshuo.com/posts/2021/02/0101/ diff --git "a/docs/tags/\346\204\217\344\271\211/index.html" "b/docs/tags/\346\204\217\344\271\211/index.html" index a61db4e3c..fe2bf4451 100644 --- "a/docs/tags/\346\204\217\344\271\211/index.html" +++ "b/docs/tags/\346\204\217\344\271\211/index.html" @@ -113,6 +113,13 @@

        2025
        + +
        「意识感知」整体的「持续」认出某种意义,即为「我」。 diff --git "a/docs/tags/\346\204\217\344\271\211/index.xml" "b/docs/tags/\346\204\217\344\271\211/index.xml" index 9b87881cb..0d211211b 100644 --- "a/docs/tags/\346\204\217\344\271\211/index.xml" +++ "b/docs/tags/\346\204\217\344\271\211/index.xml" @@ -6,8 +6,15 @@ Recent content in 意义 on 祝融说。 Hugo zh-cn - Sun, 16 Feb 2025 15:15:56 +0800 + Sun, 16 Feb 2025 15:41:49 +0800 + + 「自我」对「意义」的解释有无数种,由观念决定。 + https://zhurongshuo.com/posts/2025/02/1602/ + Sun, 16 Feb 2025 15:41:49 +0800 + https://zhurongshuo.com/posts/2025/02/1602/ + <p>「自我」对「意义」的解释有无数种,由观念决定。</p> + 「意识感知」整体的「持续」认出某种意义,即为「我」。 https://zhurongshuo.com/posts/2025/02/1601/ diff --git "a/docs/tags/\347\220\206\350\256\272/index.html" "b/docs/tags/\347\220\206\350\256\272/index.html" index 64dc40e06..e1e5099b2 100644 --- "a/docs/tags/\347\220\206\350\256\272/index.html" +++ "b/docs/tags/\347\220\206\350\256\272/index.html" @@ -110,6 +110,18 @@

        +
        2025
        + +
        2024
        diff --git "a/docs/tags/\347\220\206\350\256\272/index.xml" "b/docs/tags/\347\220\206\350\256\272/index.xml" index b818cedfc..d99bc9794 100644 --- "a/docs/tags/\347\220\206\350\256\272/index.xml" +++ "b/docs/tags/\347\220\206\350\256\272/index.xml" @@ -6,8 +6,15 @@ Recent content in 理论 on 祝融说。 Hugo zh-cn - Fri, 13 Sep 2024 09:49:04 +0800 + Sun, 16 Feb 2025 15:41:51 +0800 + + 理论与实践驱生「观念」,而后「共识」产生。 + https://zhurongshuo.com/posts/2025/02/1603/ + Sun, 16 Feb 2025 15:41:51 +0800 + https://zhurongshuo.com/posts/2025/02/1603/ + <p>理论与实践驱生「观念」,而后「共识」产生。</p> + 严格来说,所有理论都是错的,差别在于,他们分别在什么范围内正确。 https://zhurongshuo.com/posts/2024/09/1302/ diff --git "a/docs/tags/\350\207\252\346\210\221/index.html" "b/docs/tags/\350\207\252\346\210\221/index.html" index f11173b28..faa7dc0ea 100644 --- "a/docs/tags/\350\207\252\346\210\221/index.html" +++ "b/docs/tags/\350\207\252\346\210\221/index.html" @@ -110,6 +110,18 @@

        +
        2025
        + +
        2024
        diff --git "a/docs/tags/\350\207\252\346\210\221/index.xml" "b/docs/tags/\350\207\252\346\210\221/index.xml" index 43ffab7f8..fa5fbb19b 100644 --- "a/docs/tags/\350\207\252\346\210\221/index.xml" +++ "b/docs/tags/\350\207\252\346\210\221/index.xml" @@ -6,8 +6,15 @@ Recent content in 自我 on 祝融说。 Hugo zh-cn - Wed, 25 Dec 2024 09:52:46 +0800 + Sun, 16 Feb 2025 15:41:49 +0800 + + 「自我」对「意义」的解释有无数种,由观念决定。 + https://zhurongshuo.com/posts/2025/02/1602/ + Sun, 16 Feb 2025 15:41:49 +0800 + https://zhurongshuo.com/posts/2025/02/1602/ + <p>「自我」对「意义」的解释有无数种,由观念决定。</p> + 昨天的自我与今日的自我无干,刚才的自我与当下的自我无干。 https://zhurongshuo.com/posts/2024/12/2501/ diff --git "a/docs/tags/\350\247\202\347\202\271/index.html" "b/docs/tags/\350\247\202\347\202\271/index.html" index 1acb81aaa..ac2bcec43 100644 --- "a/docs/tags/\350\247\202\347\202\271/index.html" +++ "b/docs/tags/\350\247\202\347\202\271/index.html" @@ -113,6 +113,20 @@

        2025
        + + + +
        「意识感知」整体的「持续」认出某种意义,即为「我」。 diff --git "a/docs/tags/\350\247\202\347\202\271/index.xml" "b/docs/tags/\350\247\202\347\202\271/index.xml" index f932bcc7b..d0b486c36 100644 --- "a/docs/tags/\350\247\202\347\202\271/index.xml" +++ "b/docs/tags/\350\247\202\347\202\271/index.xml" @@ -6,8 +6,22 @@ Recent content in 观点 on 祝融说。 Hugo zh-cn - Sun, 16 Feb 2025 15:15:56 +0800 + Sun, 16 Feb 2025 15:41:51 +0800 + + 理论与实践驱生「观念」,而后「共识」产生。 + https://zhurongshuo.com/posts/2025/02/1603/ + Sun, 16 Feb 2025 15:41:51 +0800 + https://zhurongshuo.com/posts/2025/02/1603/ + <p>理论与实践驱生「观念」,而后「共识」产生。</p> + + + 「自我」对「意义」的解释有无数种,由观念决定。 + https://zhurongshuo.com/posts/2025/02/1602/ + Sun, 16 Feb 2025 15:41:49 +0800 + https://zhurongshuo.com/posts/2025/02/1602/ + <p>「自我」对「意义」的解释有无数种,由观念决定。</p> + 「意识感知」整体的「持续」认出某种意义,即为「我」。 https://zhurongshuo.com/posts/2025/02/1601/ diff --git "a/docs/tags/\350\247\243\351\207\212/index.html" "b/docs/tags/\350\247\243\351\207\212/index.html" index 95d4d10bb..06dc5788f 100644 --- "a/docs/tags/\350\247\243\351\207\212/index.html" +++ "b/docs/tags/\350\247\243\351\207\212/index.html" @@ -110,6 +110,18 @@

        +
        2025
        + +
        2021
        diff --git "a/docs/tags/\350\247\243\351\207\212/index.xml" "b/docs/tags/\350\247\243\351\207\212/index.xml" index 0c6a9af9a..832def740 100644 --- "a/docs/tags/\350\247\243\351\207\212/index.xml" +++ "b/docs/tags/\350\247\243\351\207\212/index.xml" @@ -6,8 +6,15 @@ Recent content in 解释 on 祝融说。 Hugo zh-cn - Sat, 07 Aug 2021 10:40:58 +0800 + Sun, 16 Feb 2025 15:41:49 +0800 + + 「自我」对「意义」的解释有无数种,由观念决定。 + https://zhurongshuo.com/posts/2025/02/1602/ + Sun, 16 Feb 2025 15:41:49 +0800 + https://zhurongshuo.com/posts/2025/02/1602/ + <p>「自我」对「意义」的解释有无数种,由观念决定。</p> + 「观念」不是事实,「观念」是对事实所抱有的一种解释。 https://zhurongshuo.com/posts/2021/08/0701/ diff --git "a/\347\245\235\350\236\215\350\257\264_\345\211\257\346\234\254250216.csv.txt" "b/\347\245\235\350\236\215\350\257\264_\345\211\257\346\234\254250216.csv.txt" index 6af2088b9..6c0788c1c 100644 --- "a/\347\245\235\350\236\215\350\257\264_\345\211\257\346\234\254250216.csv.txt" +++ "b/\347\245\235\350\236\215\350\257\264_\345\211\257\346\234\254250216.csv.txt" @@ -1,3 +1,5 @@ +"Sun, 16 Feb 2025 15:41:51 +0800","理论与实践驱生「观念」,而后「共识」产生。" +"Sun, 16 Feb 2025 15:41:49 +0800","「自我」对「意义」的解释有无数种,由观念决定。" "Sun, 16 Feb 2025 15:15:56 +0800","「意识感知」整体的「持续」认出某种意义,即为「我」。" "Sat, 15 Feb 2025 19:32:37 +0800","「物质模式」与「意识感知」互为表里,互为动力,螺旋演化。" "Sat, 15 Feb 2025 11:29:39 +0800","通常的「物质」、「意识」与「时间」都可以说是一种「确定的模式」。" diff --git "a/\347\245\235\350\236\215\350\257\264_\346\240\270\345\277\203250216.txt" "b/\347\245\235\350\236\215\350\257\264_\346\240\270\345\277\203250216.txt" index 96aebbd0b..79a173df1 100644 --- "a/\347\245\235\350\236\215\350\257\264_\346\240\270\345\277\203250216.txt" +++ "b/\347\245\235\350\236\215\350\257\264_\346\240\270\345\277\203250216.txt" @@ -5,6 +5,7 @@ - 观察者即为被观察者,两者相互依存。(2024-12-20) - 游戏是现实唯一严肃形式。(2025-02-12) - 「物质」、「意识」与「时间」都可以说是一种「确定的模式」。(2025-02-15) +- 「物质模式」与「意识感知」互为表里,互为动力,螺旋演化。(2025-02-15) 2. 物质观察 - 物质属性的不变性源于观察者、被观察者和测量工具的协同。(2025-01-08) @@ -22,9 +23,9 @@ - 过去未去,未来已来,一切可能都「正在发生」。(2023-09-21) 5. 身份构建 -- 「物质模式」与「意识感知」互为表里,互为动力,螺旋演化。(2025-02-15) - 「意识感知」整体的「持续」认出某种意义,即为「我」。(2025-02-16) -- 自我是不断消解的沙画,每个瞬间都在重生。(2024-12-25) +- 「自我」是不断消解的沙画,每个瞬间都在重生。(2024-12-25) +- 「自我」对「意义」的解释有无数种,由观念决定。(2025-02-16) ### 二、认知方法 1. 理论近似 @@ -42,9 +43,10 @@ - 语言表征需警惕「工具的异化」与「语境污染」。(2021-06-20) - 重点不在于名相而在于与名相的关系。(2024-08-15) -4. 理性感性 -- 理性与感性「同出而异名」,不应互相压制而应协同转化。(2025-01-26) -- 决策需在两者的张力中平衡(2023-09-19)。 +4. 观念共识 +- 理论是实践的阶段总结,而实践是理论的动态补充,两者必须相遇。(2021-01-31) +- 理论往往会忽略特性而强调共性,然而实践并不总是允许忽略特性。(2021-02-01) +- 理论与实践驱生「观念」,而后「共识」产生。(2025-02-16) ### 三、社会运行 1. 自由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