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感知」整体的「持续」认出某种意义,即为「我」。
+理论与实践驱生「观念」,而后「共识」产生。
diff --git a/content/core/index.md b/content/core/index.md index d0a464c1c..1e870a499 100644 --- a/content/core/index.md +++ b/content/core/index.md @@ -13,6 +13,7 @@ draft: false - 观察者即为被观察者,两者相互依存。(2024-12-20) - 游戏是现实唯一严肃形式。(2025-02-12) - 「物质」、「意识」与「时间」都可以说是一种「确定的模式」。(2025-02-15) +- 「物质模式」与「意识感知」互为表里,互为动力,螺旋演化。(2025-02-15) 2. 物质观察 - 物质属性的不变性源于观察者、被观察者和测量工具的协同。(2025-01-08) @@ -30,9 +31,9 @@ draft: false - 过去未去,未来已来,一切可能都「正在发生」。(2023-09-21) 5. 身份构建 -- 「物质模式」与「意识感知」互为表里,互为动力,螺旋演化。(2025-02-15) - 「意识感知」整体的「持续」认出某种意义,即为「我」。(2025-02-16) -- 自我是不断消解的沙画,每个瞬间都在重生。(2024-12-25) +- 「自我」是不断消解的沙画,每个瞬间都在重生。(2024-12-25) +- 「自我」对「意义」的解释有无数种,由观念决定。(2025-02-16) ### 二、认知方法 1. 理论近似 @@ -50,9 +51,10 @@ draft: false - 语言表征需警惕「工具的异化」与「语境污染」。(2021-06-20) - 重点不在于名相而在于与名相的关系。(2024-08-15) -4. 理性感性 -- 理性与感性「同出而异名」,不应互相压制而应协同转化。(2025-01-26) -- 决策需在两者的张力中平衡(2023-09-19)。 +4. 观念共识 +- 理论是实践的阶段总结,而实践是理论的动态补充,两者必须相遇。(2021-01-31) +- 理论往往会忽略特性而强调共性,然而实践并不总是允许忽略特性。(2021-02-01) +- 理论与实践驱生「观念」,而后「共识」产生。(2025-02-16) ### 三、社会运行 1. 自由秩序 diff --git a/content/posts/2025/02/1602.md b/content/posts/2025/02/1602.md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0..67dbfb3ab --- /dev/null +++ b/content/posts/2025/02/1602.md @@ -0,0 +1,11 @@ +--- +title: "「自我」对「意义」的解释有无数种,由观念决定。" +date: 2025-02-16T15:41:49+08:00 +draft: false +tags: ["自我", "解释", "意义", "观点"] +keywords: ["自我", "解释", "意义", "观点"] +description: "" +slug: "1602" +--- + +「自我」对「意义」的解释有无数种,由观念决定。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content/posts/2025/02/1603.md b/content/posts/2025/02/1603.md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0..f5e99d471 --- /dev/null +++ b/content/posts/2025/02/1603.md @@ -0,0 +1,11 @@ +--- +title: "理论与实践驱生「观念」,而后「共识」产生。" +date: 2025-02-16T15:41:51+08:00 +draft: false +tags: ["理论", "实践", "共识", "观点"] +keywords: ["理论", "实践", "共识", "观点"] +description: "" +slug: "1603" +--- + +理论与实践驱生「观念」,而后「共识」产生。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docs/core/index.html b/docs/core/index.html index 20a5a2c1a..3d0526ab9 100644 --- a/docs/core/index.html +++ b/docs/core/index.html @@ -17,9 +17,9 @@ +一、存在本质 持续存在 存在的本质是不确定的确定化。(2022-05-14) 自始至终都「正在成为」。(2025-02-10) 观察者即为被观察者,两者相互依存。(2024-12-20) 游戏是现实唯一严肃形式。(2025-02-12) 「物质」、「意识」与「时间」都可以说是一种「确定的模式」。(2025-02-15) 「物质模式」与「意识感知」互为表里,互为动力,螺旋演化。(2025-02-15) 物质观察 物质属性的不变性源于观察者、被观察者和测量工具的协同。(2025-01-08) 粒子在任一瞬间被「意识感知」认出未某个整体性的模式,即为「物质宇宙」。(2025-01-03) 现实是观察的实现。(2022-05-14) 多维意识 意识具有多种类型和状态,既非人类独有亦非仅限于生命体。(2025-02-11) 认出「物质模式」的意识需具备相应物质信息。(2025-02-09) 思想具备物质层面的属性。(2023-11-18) 时间因果 时间只是度量感知流逝速度的计量单位。(2022-04-24) 连续瞬间的「物质模式」被「意识感知」连续的认出,即为「时间」。(2025-01-03) 过去未去,未来已来,一切可能都「正在发生」。(2023-09-21) 身份构建 「意识感知」整体的「持续」认出某种意义,即为「我」。(2025-02-16) 「自我」是不断消解的沙画,每个瞬间都在重生。(2024-12-25) 「自我」对「意义」的解释有无数种,由观念决定。(2025-02-16) 二、认知方法 理论近似 理论只是理解的途径,标准的最终解不存在。(2023-10-07) 所有理论均有应用边界。(2024-09-13) 绝对真理可能只是「人与自然共同的臆想」。(2024-09-13) 无需完美 判断是当下的。(2024-07-25) 管理预期甚于控制风险。(2023-04-29) 不追求完美完成,而是「以最好的方式去失败」。(2025-01-11) 语言词汇 词汇量决定认知基本盘。(2023-11-16) 语言表征需警惕「工具的异化」与「语境污染」。(2021-06-20) 重点不在于名相而在于与名相的关系。(2024-08-15) 观念共识 理论是实践的阶段总结,而实践是理论的动态补充,两者必须相遇。(2021-01-31) 理论往往会忽略特性而强调共性,然而实践并不总是允许忽略特性。(2021-02-01) 理论与实践驱生「观念」,而后「共识」产生。(2025-02-16) 三、社会运行 自由秩序 自由的代价不应是他人不自由。(2024-09-19) 市场失效源于评价权让渡。(2024-09-19) 群体信任崩坏于验证成本倒挂。(2024-10-11) 压力流动 压力总是向无选择者流动,保有选择权者应遏制压力下移。(2024-10-08) 保持系统纵深的安全区是非必要选项失效的保障。(2023-10-06) 过度挑衅是一种预期暴力。(2024-05-17) 博弈控制 弱者的胜率在既定规则之外。(2023-05-26) 重复形成预期,信息的正向/反向强化塑造群体判断。(2023-04-30) 四、关键解构 基层消解 不存在终极顿悟。(2024-04-22) 观念通过比较确立。(2024-02-23) 完美是动态过程而非静态结果。(2023-10-04) 确定性是缓慢到可被观察的不确定性。(2022-11-11) 存在游戏 创造本质是游戏。(2024-03-20) 严肃性需通过玩性达成。(2023-09-21) 内在的完整性永远在场。(2024-03-20) 关联整体 生存是全体性的。(2024-05-28) 每个局部的合理选择可能导向整体的谬误。(2021-06-14) " /> +一、存在本质 持续存在 存在的本质是不确定的确定化。(2022-05-14) 自始至终都「正在成为」。(2025-02-10) 观察者即为被观察者,两者相互依存。(2024-12-20) 游戏是现实唯一严肃形式。(2025-02-12) 「物质」、「意识」与「时间」都可以说是一种「确定的模式」。(2025-02-15) 「物质模式」与「意识感知」互为表里,互为动力,螺旋演化。(2025-02-15) 物质观察 物质属性的不变性源于观察者、被观察者和测量工具的协同。(2025-01-08) 粒子在任一瞬间被「意识感知」认出未某个整体性的模式,即为「物质宇宙」。(2025-01-03) 现实是观察的实现。(2022-05-14) 多维意识 意识具有多种类型和状态,既非人类独有亦非仅限于生命体。(2025-02-11) 认出「物质模式」的意识需具备相应物质信息。(2025-02-09) 思想具备物质层面的属性。(2023-11-18) 时间因果 时间只是度量感知流逝速度的计量单位。(2022-04-24) 连续瞬间的「物质模式」被「意识感知」连续的认出,即为「时间」。(2025-01-03) 过去未去,未来已来,一切可能都「正在发生」。(2023-09-21) 身份构建 「意识感知」整体的「持续」认出某种意义,即为「我」。(2025-02-16) 「自我」是不断消解的沙画,每个瞬间都在重生。(2024-12-25) 「自我」对「意义」的解释有无数种,由观念决定。(2025-02-16) 二、认知方法 理论近似 理论只是理解的途径,标准的最终解不存在。(2023-10-07) 所有理论均有应用边界。(2024-09-13) 绝对真理可能只是「人与自然共同的臆想」。(2024-09-13) 无需完美 判断是当下的。(2024-07-25) 管理预期甚于控制风险。(2023-04-29) 不追求完美完成,而是「以最好的方式去失败」。(2025-01-11) 语言词汇 词汇量决定认知基本盘。(2023-11-16) 语言表征需警惕「工具的异化」与「语境污染」。(2021-06-20) 重点不在于名相而在于与名相的关系。(2024-08-15) 观念共识 理论是实践的阶段总结,而实践是理论的动态补充,两者必须相遇。(2021-01-31) 理论往往会忽略特性而强调共性,然而实践并不总是允许忽略特性。(2021-02-01) 理论与实践驱生「观念」,而后「共识」产生。(2025-02-16) 三、社会运行 自由秩序 自由的代价不应是他人不自由。(2024-09-19) 市场失效源于评价权让渡。(2024-09-19) 群体信任崩坏于验证成本倒挂。(2024-10-11) 压力流动 压力总是向无选择者流动,保有选择权者应遏制压力下移。(2024-10-08) 保持系统纵深的安全区是非必要选项失效的保障。(2023-10-06) 过度挑衅是一种预期暴力。(2024-05-17) 博弈控制 弱者的胜率在既定规则之外。(2023-05-26) 重复形成预期,信息的正向/反向强化塑造群体判断。(2023-04-30) 四、关键解构 基层消解 不存在终极顿悟。(2024-04-22) 观念通过比较确立。(2024-02-23) 完美是动态过程而非静态结果。(2023-10-04) 确定性是缓慢到可被观察的不确定性。(2022-11-11) 存在游戏 创造本质是游戏。(2024-03-20) 严肃性需通过玩性达成。(2023-09-21) 内在的完整性永远在场。(2024-03-20) 关联整体 生存是全体性的。(2024-05-28) 每个局部的合理选择可能导向整体的谬误。(2021-06-14) " property="og:description"> @@ -125,6 +125,7 @@
「意识感知」整体的「持续」认出某种意义,即为「我」。
+理论与实践驱生「观念」,而后「共识」产生。
「物质模式」与「意识感知」互为表里,互为动力,螺旋演化。
+「自我」对「意义」的解释有无数种,由观念决定。
通常的「物质」、「意识」与「时间」都可以说是一种 「确定的模式」 。
+「意识感知」整体的「持续」认出某种意义,即为「我」。
游戏是现实的唯一严肃形式,既是创造,也是存在。规则之内自由即兴,而自由即兴又反向促使规则发生发展。
+「物质模式」与「意识感知」互为表里,互为动力,螺旋演化。
并不只有一种意识状态,也并不只有一种意识类型。更进一步的,意识并非「人类」独有,也并 非「活体」独有 。
+通常的「物质」、「意识」与「时间」都可以说是一种 「确定的模式」 。
自始至终都正在成为。
+游戏是现实的唯一严肃形式,既是创造,也是存在。规则之内自由即兴,而自由即兴又反向促使规则发生发展。
专门化的认出某种模式为物质的意识,其自身必然具备足够的物质信息,否则这种「认出」无法达成。反之亦然。
+并不只有一种意识状态,也并不只有一种意识类型。更进一步的,意识并非「人类」独有,也并 非「活体」独有 。
不应用理性去控制感性,反之亦然,因为两者 「同出而异名」 。理性不是感性的敌人,感性也不是理性的敌人——他们应该互相转化,携手并进,不应压制一个而强调另一个。
+自始至终都正在成为。
如果失败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就尽可能的以最好的方式去失败。
+专门化的认出某种模式为物质的意识,其自身必然具备足够的物质信息,否则这种「认出」无法达成。反之亦然。
观测不一定是答案,但一定是答案的一部分。可观测的实相自有其意义。
+不应用理性去控制感性,反之亦然,因为两者 「同出而异名」 。理性不是感性的敌人,感性也不是理性的敌人——他们应该互相转化,携手并进,不应压制一个而强调另一个。
越用意识,就越有意识。
+观点是对实相的看法,并不意味着实相本身。
接触意味着可能性。
+变动不居,吾心自足。
弱者的胜率在既定规则之外。 反之,强者的胜率在既定规则之内——那就是他们制定的。
+越用意识,就越有意识。
构建 能复杂运行的简单系统 ,而非其反面。
+接触意味着可能性。
动机永远在场,从来没有被掩埋。
+弱者的胜率在既定规则之外。 反之,强者的胜率在既定规则之内——那就是他们制定的。
-+闹市灯火千古人物, -最是浪费长生永固。 -天阙空瞭人圆满, -不如晌时三分, -打上二两牛肉,黄酒一壶。 -静待美人迟暮。
构建 能复杂运行的简单系统 ,而非其反面。
信息的反向效率除了促使其 向不同方向强化 外,还可以通过 停止重复 的方式达成。前者对冲了不同观点的影响,而后者限制了影响的扩散。
+动机永远在场,从来没有被掩埋。
信息的效率由 已知、预期、意外和重复 共同完成。正向的效率促使信息向相同方向强化,反向的效率则是促使信息向不同方向强化。
++闹市灯火千古人物, +最是浪费长生永固。 +天阙空瞭人圆满, +不如晌时三分, +打上二两牛肉,黄酒一壶。 +静待美人迟暮。
重复的意义在于满足预期。 人类对符合预期有着某种原始的近乎幼稚的偏好,或许因为这暗示着一个稳定安全的发展。
+信息的反向效率除了促使其 向不同方向强化 外,还可以通过 停止重复 的方式达成。前者对冲了不同观点的影响,而后者限制了影响的扩散。
管理风险是管理预期的前提,预期的失控往往是从风险的失控开始的。
+信息的效率由 已知、预期、意外和重复 共同完成。正向的效率促使信息向相同方向强化,反向的效率则是促使信息向不同方向强化。
效率与质量不相容。 表达的高效是以表达的准确为代价的 ,可以高效传播的内容(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有着简略直白的倾向,复杂的理论会被简化为22条规则,高深的思想会被扁平为固定而具体的仪式或规则。
+重复的意义在于满足预期。 人类对符合预期有着某种原始的近乎幼稚的偏好,或许因为这暗示着一个稳定安全的发展。
选择权,选择权,还是选择权。
+管理风险是管理预期的前提,预期的失控往往是从风险的失控开始的。
有选择权才有发展权。
+效率与质量不相容。 表达的高效是以表达的准确为代价的 ,可以高效传播的内容(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有着简略直白的倾向,复杂的理论会被简化为22条规则,高深的思想会被扁平为固定而具体的仪式或规则。
预期管理,预期管理,还是预期管理。
+选择权,选择权,还是选择权。
学识,破识,见识。
+有选择权才有发展权。
销售的重点从来不是「卖掉」了,而「被买走」了。
+预期管理,预期管理,还是预期管理。
吸引,而不是说服。吸引预设了相同的立场,而说服预设了不同的立场。
+学识,破识,见识。
警惕是非题 ——相当多的是非题实际上是经过伪装的多选题。有意或无意的,其他选择被隐藏或简化了——直到只剩两个互斥选择。
+销售的重点从来不是「卖掉」了,而「被买走」了。
确定性或许只是一种过拟合。
+吸引,而不是说服。吸引预设了相同的立场,而说服预设了不同的立场。
相比于不确定性,确定性或许注定只能是沧海一粟。
+警惕是非题 ——相当多的是非题实际上是经过伪装的多选题。有意或无意的,其他选择被隐藏或简化了——直到只剩两个互斥选择。
绝大多数的认知可能只是一种过拟合。
+确定性或许只是一种过拟合。
工具的囚徒。
+相比于不确定性,确定性或许注定只能是沧海一粟。
凡是可能,终将发生。
+绝大多数的认知可能只是一种过拟合。
意识、能量、物质三位一体。
+工具的囚徒。
风险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
+凡是可能,终将发生。
先确保不输,剩下的就是赢多赢少的问题。先确保自己,再确保别人,确保的人越多赢的越多。
+意识、能量、物质三位一体。
在所有风险中, 输不起的风险是最大的风险 ——这会导致你失去参与游戏的资格。
+风险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
风险与收益不对等的才是机会。
+先确保不输,剩下的就是赢多赢少的问题。先确保自己,再确保别人,确保的人越多赢的越多。
不能自洽的逻辑值得怀疑,但这并不表示自洽的逻辑就合理。
+在所有风险中, 输不起的风险是最大的风险 ——这会导致你失去参与游戏的资格。
人类社会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三人成虎的基础上的。
+风险与收益不对等的才是机会。
任何确定的东西都是假象,本质上是 不确定性变慢到被人观察到而已 。因为变的实在太慢,所以被观察为确定性。从物质到精神,从生理到心理,从科学到玄学,都不出这个范围。
+不能自洽的逻辑值得怀疑,但这并不表示自洽的逻辑就合理。
溢价来源于对主流的合理挑战。既要能与主流形成差异,又要能合理化这种差异。
+人类社会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三人成虎的基础上的。
复杂现象往往是寥寥几条简单规则所堆砌。因此,不要追逐复杂现象,要追逐其背后的基础规则。
+任何确定的东西都是假象,本质上是 不确定性变慢到被人观察到而已 。因为变的实在太慢,所以被观察为确定性。从物质到精神,从生理到心理,从科学到玄学,都不出这个范围。
痛苦是观念冲突的自然表征。
+溢价来源于对主流的合理挑战。既要能与主流形成差异,又要能合理化这种差异。
对自己诚实是认识自己的基本前提。
+复杂现象往往是寥寥几条简单规则所堆砌。因此,不要追逐复杂现象,要追逐其背后的基础规则。
绝大多数的努力不会以直接的方式获得回报。
+痛苦是观念冲突的自然表征。
仪式是权力的具体化。 世俗体系下,多方共同完成仪式是每一个参与者对其在群体中的位置有一个或潜在或明确的共识。这个过程即使在看似非世俗的宗教体系下依然有效,保持晦涩艰深就必然曲高和寡,想广泛传播就不得不接受世俗化——仪式化。
-抽象的思想在观念层面达成共识过于困难,最终不得不转化成某种具体的更易达成共识的形式——仪式,仪式这种具体形式的解释权天然会产生权威,而后权力即出现。
+对自己诚实是认识自己的基本前提。
操作事件到其反面,一般有两种方法: 反对它,或假装加入的同时做极端 。
-大多数人对事件的判断标准是非常朴素的,且没有能力对看似一样的论述做细致分析。这就使得顶着「我是你这边」的名义,做极端的、情绪化的行动有了很大的操作空间。一部分人会发觉这种操作,并尝试将其和自己的主张区分开来,而这个行为会被没有发觉这种操作的群体所误判,于是割裂产生了。
+绝大多数的努力不会以直接的方式获得回报。
操作事件并使其是非不明,一般有两种方法: 信息缺失与信息过载 。前者比较容易理解,没有人知道发生了什么,自然也就无法评判孰是孰非。
-但随着技术的发展,社交媒体等载体的出现,这种方式的操作性在大幅度下降。于是,后者逐渐被更高频的使用,即不去阻止正确信息的出现,同时混以大量噪音。有些噪音属于虚假信息,有些则属于半真半假,还有些属于看似有关实际无关。由于每个人感兴趣的、容易被吸引的因素是有差别的,同时每个人对信息的处理能力也是有差别的,在评价门槛几乎为0的当下,群体与群体之间对同一件事的态度形成差异,进一步促使信息过载。
+仪式是权力的具体化。 世俗体系下,多方共同完成仪式是每一个参与者对其在群体中的位置有一个或潜在或明确的共识。这个过程即使在看似非世俗的宗教体系下依然有效,保持晦涩艰深就必然曲高和寡,想广泛传播就不得不接受世俗化——仪式化。
+抽象的思想在观念层面达成共识过于困难,最终不得不转化成某种具体的更易达成共识的形式——仪式,仪式这种具体形式的解释权天然会产生权威,而后权力即出现。
很多人类的愚蠢,其根源来自于朴素的理想主义。
+操作事件到其反面,一般有两种方法: 反对它,或假装加入的同时做极端 。
+大多数人对事件的判断标准是非常朴素的,且没有能力对看似一样的论述做细致分析。这就使得顶着「我是你这边」的名义,做极端的、情绪化的行动有了很大的操作空间。一部分人会发觉这种操作,并尝试将其和自己的主张区分开来,而这个行为会被没有发觉这种操作的群体所误判,于是割裂产生了。
人类拥有着几乎无限的愚蠢,然而奇迹又往往被这些愚蠢所孕育。可以说,是一种「愚蠢二象性」了。
+操作事件并使其是非不明,一般有两种方法: 信息缺失与信息过载 。前者比较容易理解,没有人知道发生了什么,自然也就无法评判孰是孰非。
+但随着技术的发展,社交媒体等载体的出现,这种方式的操作性在大幅度下降。于是,后者逐渐被更高频的使用,即不去阻止正确信息的出现,同时混以大量噪音。有些噪音属于虚假信息,有些则属于半真半假,还有些属于看似有关实际无关。由于每个人感兴趣的、容易被吸引的因素是有差别的,同时每个人对信息的处理能力也是有差别的,在评价门槛几乎为0的当下,群体与群体之间对同一件事的态度形成差异,进一步促使信息过载。
观点的意义依赖其限定范围,而对观点的扭曲常常就源于超出了其限定的范围。这个方式总是被观点的反对者使用的很好——他们 通过将对方观点极端化来证明其荒谬 ,而对自己所支持的观点,却能很好的理解其有效的范围。
+很多人类的愚蠢,其根源来自于朴素的理想主义。
就人类组织协作的进化而言,当下世界有两种主流认识: 一种以竞争求合作,一种以合作求竞争 。扩展来说,如果只能选择其一,你更愿意相信人类进化真正依托的底层动机是什么?是对恶的警惕还是对善的追求?
+人类拥有着几乎无限的愚蠢,然而奇迹又往往被这些愚蠢所孕育。可以说,是一种「愚蠢二象性」了。
一切事件都可以被简单的概括为 「将不确定确定化」 。或者说,从无数种可能的发展中,选择具现化的那一种。
+观点的意义依赖其限定范围,而对观点的扭曲常常就源于超出了其限定的范围。这个方式总是被观点的反对者使用的很好——他们 通过将对方观点极端化来证明其荒谬 ,而对自己所支持的观点,却能很好的理解其有效的范围。
完美市场犹如经典力学,是一种对现实粗糙简化的模型。随着社会的发展,粗糙的模型会越来越难以正确反应现实,就像当初的经典力学—— 他有效,但并非总是有效 。
+就人类组织协作的进化而言,当下世界有两种主流认识: 一种以竞争求合作,一种以合作求竞争 。扩展来说,如果只能选择其一,你更愿意相信人类进化真正依托的底层动机是什么?是对恶的警惕还是对善的追求?
市场不完美。
+一切事件都可以被简单的概括为 「将不确定确定化」 。或者说,从无数种可能的发展中,选择具现化的那一种。
现实是观察的实现。
+完美市场犹如经典力学,是一种对现实粗糙简化的模型。随着社会的发展,粗糙的模型会越来越难以正确反应现实,就像当初的经典力学—— 他有效,但并非总是有效 。
每天发生的奇迹会被视为日常。
+市场不完美。
观察者同时也将是被观察者,一切被观察到的确定性皆不可避免的在观察者介入下完成。
+现实是观察的实现。
存在的本质是不确定的确定化,并在确定的过程中尽可能的体验发展的可能性。
+每天发生的奇迹会被视为日常。
货币实际上是一种「提货凭证」,其价值由「供货方」的承认所支撑,并被实际发生的「交易」所证明。
+观察者同时也将是被观察者,一切被观察到的确定性皆不可避免的在观察者介入下完成。
故事是一种虚拟冒险,以常识与想象塑造,让人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下 体验另一种可能性的发展 。
+存在的本质是不确定的确定化,并在确定的过程中尽可能的体验发展的可能性。
客观存在的达成离不开主观存在,反之亦然。
+货币实际上是一种「提货凭证」,其价值由「供货方」的承认所支撑,并被实际发生的「交易」所证明。
观念自其产生那一刻起,就始终在寻求自身的具体化。
+故事是一种虚拟冒险,以常识与想象塑造,让人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下 体验另一种可能性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