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98 lines (57 loc) · 8.98 KB

radondb.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98 lines (57 loc) · 8.98 KB

从RadonDB看新型数据库中间件的特性

现在新出现的MySQL中间件除了基本的数据sharding功能,都增加了很多高级特性,我觉得有三个特性比较重要:

  • 分布式事务的支持
  • 数据的强一致复制,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 支持跨shard join

通过对这些特性的支持,MySQL中间件具备了一些newSQL数据库的能力,不再是个纯粹的中间件,让用户更容易使用。我调研了最近开源的青云RadonDB,希望了解下这方面最新的进展。

先简单看下RadonDB的整体架构:存储/计算分离。存储节点是MySQL,3个一组用raft实现数据的强一致性,不再是异步/半同步复制,数据的安全性、可用性级别更高。上层是SQL节点,负责客户端连接、SQL语句的解析和执行、分布式事务协调、数据sharding逻辑等。右下脚计算节点的作用,后面会解释。

radondb

在知乎上看到<如何评价青云开源的分布式数据库 radondb>RandoDB被吐槽的很厉害。我们从这些吐槽可以了解产品宣传之外的一些信息,知道做这种中间件不是那么容易。大家对RandoDB的几个关键特性的实现方式都不太满意。让我们逐一看看。

  • 分布式事务的实现

对分布式事务的实现大家吐槽的最厉害:

官方宣传用XA实现了Snapshot Isolation,然而众所周知XA是无法实现SI的。所谓的事务其实只支持单条SQL,BEGIN / SET AUTOCOMMIT=0 都不支持。

单语句事务,就是不能 begin 开启事务。

为了达到 SI 隔离级别,在执行用户 SQL 时,会加上一个 commitLock,防止其他事务提交。这决定了加锁必须时间很短,比如一条SQL,如果你从start transaction开始加锁,那其他事务全都无法提交了,系统事实上已经不可用。

所谓分布式事物快照隔离级别是 radondb 层 query 和 commit 语句串行化实现的。这个应该是串行化隔离级别了。而且是和冲突没关系的串行化,就是说根本不管两个事物之间有没有冲突数据。性能自行脑补。

没有 XA log 的 XA 事务原子性实现都是耍流氓。

为什么XA是无法实现SI? 我的理解是,单个MySQL实例虽然实现了MVCC,但它没有将底层K/V带有时间戳的版本信息暴露出来。也就是说,多个MySQL实例组成的集群没有全局的MVCC,每个实例内部的MVCC是独立的,无法得到全局一致性快照。XA事务跨越了多个节点,所以没办法实现Snapshot隔离级别。可以对比下TiDB的实现,底层TiKV是一个整体,有全局的MVCC,所以能在上层支持分布式事务的Snapshot隔离级别

RandoDB的实现能work,但相当于在Proxy层将所有事务串行化,即使两个事务之间没有数据冲突。而且只有单语句事务。

对于XA log,开发者的解释是:

proxy xa log只针对xa commit出错,目前通过分析log然后人工介入,这里没有再记log的必要

我觉得这么做很不严谨。2PC协议有一个问题,一旦事务参与者投票,它必须等待coordinator给出指示,提交或放弃。如果这时coordinator挂了,事务参与者除了等待什么也做不了。事务处于未决状态,事务的最终结果记录在coordinator的事务日志中,只能等它recovery。因此,现在很多改进的做法是用Paxos/raft保证事务日志的高可用,coordinator挂了可以快速切换。即使不用raft,找一个地方可靠持久的保存事务日志是非常必要的。

  • 使用Raft保证强一致性

现在很多项目都会使用Paxos/Raft来改进MySQL的复制机制,实现数据的强一致性。如果主、备间任何时刻都完全一致,那么任何时刻都可以安全的进行主备切换。如果无法保证主、备间的强一致性,那么当有持续不断的更新时,主备切换就无法保证强一致性,需要在切换时暂停主库的写入,服务会有短暂的中断。

腾讯的PhxSQL就是建立在Paxos的一致性和MySQL的binlog流水基础上,通过Paxos保证强一致和高可用的MySQL集群。关于PhxSQL的设计理念可以参见:

采用类似做法的还有阿里云的MySQL金融版。另外,MySQL官方也从5.7开始推出了Group Replication机制,内部使用Paxos实现了多个副本的一致。

RadonDB的实现机制和PhxSQL不太一样。它在一组MySQL集群内的复制还是通过Semi-Sync机制(Semi-Sync设置为无限大,不退化为异步复制),保证有一个slavemaster完全一致。主备切换时会选择这个slave为主,然后结合MySQL的 Multi-threaded replicationGTID机制 进行快速回放,让主备重新一致。Raft用在哪里了?在 RadonDB 只使用 Raft 进行选主,当主挂掉之后,使用 Raft 选出新的主。Raft选主的逻辑是选出一个拥有最多的committed log的成员作为主,那么对于RadonDB来说,哪个MySQL的GTID最大就选哪个。

我自己还没有使用Raft的经验,不确定RadonDB的实现机制是否合理。但利用Semi-Sync模拟同步复制的方案,我觉得有一个地方不妥。当和主库保持强同步的备库有问题时,这组MySQL整体就不可用,因为它需要至少一个备库和主库完全一致,这就因为单点降低了整个集群的可用性。如果是用Raft做数据复制,就不会有这种单点影响全局可用性的问题。

另外,RandoDB被吐槽 Raft 的实现业余、不严谨:

打开用来做HA的Xenon模块,一看又是作业级的肯写代码不肯写测试的raft练手实现。raft测试用例一共1500行go代码 刚才数了下,自己的raft库光election相关的单元测试用例就数千行代码了。做生产环境用的系统不是练手写作业,需要一个go的raft库,既然都不肯写完备的测试了,那就老老实实用etcd或者hashicorp的raft。自己私下撸一个raft库练手,和给自己全职项目选一个可靠的raft实现,两者真的不矛盾。最滑稽,只做选主干嘛自己撸一个raft实现?

  • join等复杂查询的实现

严格说RandoDB是不支持join的。它的做法是让计算节点通过binglog复制了全量数据,SQL节点会把join等复杂查处路由到计算节点执行。

“计算节点”使用tokudb存储引擎存储全量数据,为了支持复杂查询。。。如果我一个分布式系统的数据总量有20T、100T,也用单个“计算节点”存储全量数据?而且这个数据同步过程是异步的,显然没法用在OLTP场景。

通过一些实用的方式支持了Join,这种做法可以work,但RandoDB离它宣称的数据库还差很远,缺少全局的执行计划优化。

总体来说,RandoDB的理想很宏大,用实用的方案解决了一些问题,但要成为真正成熟的数据库产品还差的比较远。RadonDB 的核心代码1万行左右。加上其它类库引入,Radon代码11万+, Xenon代码5万行+ 。

最后,看到有人推荐腾讯的TDSQL,也顺便了解了一下。从资料看TDSQL很不错,可惜不是开源产品。除了水平扩张、安全增强、自动化运维以外,它具备了我们上面提到的数据库中间件的高级特性:

  • 支持分布式事务XA
    • 全局事务的隔离级别最高可以达到serializable级别
    • 分布式事务对业务透明,兼容单机事务语法
    • 允许事务中多条语句分别发给多个分片
    • 支持autocommit下单条语句写访问多个分片
  • 默认采用强同步复制,即主从节点数据完全一致
  • 复杂查询方面
    • 允许以流式处理方式运行group byorder by
    • 支持两个Shard使用shardkey(分表键)做等值连接,以及使用shardkey的子查询

支持了部分受限的复杂查询,对于数据库中间件来说已经算比较强大了。关于TDSQL的分布式事务,可以通过这两篇进行更多的了解:

如果我们做MySQL中间件,可以瞄准TDSQL,对于分布式事务、数据强一致性,以及复杂查询、跨shard join 等特性都要考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