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255 lines (213 loc) · 11.6 KB

interface_program.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255 lines (213 loc) · 11.6 KB

设计模式的学习与总结

如果说 数据结构与算法教你如何写出高效的代码,那么设计模式就是告诉你如何写出可扩展、可读、可维护的高质量代码,它们跟平时的编码会有直接的关系,也会直接影响你的开发能力。

捋清面向对象、设计原则、设计模式、编程规范、重构五者的关系

  1. 面向对象
    面向对象具有四大特性 封装、继承、多态、抽象
  2. 设计原则
    五大设计原则 SOLID 分别是 SRP(单一职责原则) OCP(开闭原则) LSP(里氏替换原则) ISP(接口隔离原则) DIP(依赖倒置原则)
    另外还有DRY(Don't repeated yourself),KISS(Keep is simple and stupid),YAGNI(You aren't gonna need it),LOD(Law of Demeter)
  3. 设计模式
    涵盖创建型、结构型、行为型的设计模式
  4. 编程规范
    编程规范主要解决的是代码的可读性问题,相对于设计原则、设计模式更加具体并注重代码细节。例如变量、类、函数命名,代码注释规范、函数长短、参数不能过多等等。
  5. 代码重构
    目的、对象、时机和方法都需要进行细量评估,保证重构后运行不出错,代码可测性,以及应用设计模式、设计原则进行不同规模的重构。重构也是保证代码质量不下降,避免或者补偿破窗效应的一个有效手段。
    大重构包含多个规模以及高层次,小重构小规模低层次。相比于大重构,小重构可以持续进行,对函数命名,注释规范,抽象升级都属于小重构范围。

讲讲设计原则

设计原则对于代码设计具有指导性意义。

SRP(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 单一职责原则

A class or module should have a single responsibility。(一个类或者模块只负责完成一个职责(或功能))。

1. 如何理解?

其实单一职责很好理解,就是不要设计一个大而全的类,一个不知道怎么命名才合适的类。可以理解为,当设计一个类的时候,尽量保持这个类足够单纯,足够具有可被上层组合使用,粒度更加适宜。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领域既包含用户操作的功能,又包括订单的操作。 用户操作和订单应该属于两个独立的业务领域模型,更应该被设计成单一的用户类和订单类。

2. 如何判断?

真实的开发场景很难拿捏如何设计一个单一的职责的一个类。举个实际的业务例子,比如客户报备这个场景。

type Customer struct{
    Name string
    Tel string
    Proj string
    Belong string
    ExtraInfo string
    Age int
    Address string

    Recommend func(context)error
}

针对这个场景,上面的类的属性和方法的确归属于客户,操作也属于客户的操作,其实也满足单一职责的原则。但是实际上,由于业务变化,客户归属是一个经常变化的阶段,Belong这个字段跟客户其实是一种很强的绑定关系,但是又不能单纯的属于客户操作,而是通过其他操作完成客户阶段变化,归属也会变化,那么这个时候其实我们应该给客户独立出一个类来承载这个变化。

type CustomerBelong struct{
    BelongNow string
    BelongBefore string
    CustomerID string
    ...
}

其实在业务发展初期可以设计一个粗粒度的类,随着业务的深度发展,可以拆分成更加细致的类。 那么在重构阶段,应该根据当前业务,设计一个更加合适,细粒度的类来完成适合当前业务变化类,来承载业务的变化。

3. 职责越单一越好?

没有银弹的设计,只有适合当前变化的设计。 如果一个类拆分的过于小,维护性就会成问题。因为过小的类,在这个代码中越多,整个代码就会变得很松散,没有了高内聚的味道了。

OCP(Open Closed Principle) 开闭原则

software entities (modules, classes, functions, etc.) should be open for extension , but closed for modification. 添加一个新的功能应该是,在已有代码基础上扩展代码(新增模块、类、方法等),而非修改已有代码(修改模块、类、方法等。

1. 如何理解?

开闭原则可以理解为代码的扩展性是否得到满足,是判断一段代码是否易扩展准则。也就是在应对未来的需求的变化的的时候,是否能够做到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提到扩展,顺便提一下,在设计代码的时候,应该具有偏向顶层的抽象思维,时刻保持着扩展意识、抽象意识、封装意识。

2. 如何设计?

举个具体的例子,假设我们需要设计一个Kafka发送异步消息。那么我们在设计接口的时候,需要将其设计成与kafka无关的异步消息接口,使其通过依赖注入的方式来调用,方便后续如果需就能替换成rocketMQ发异步消息。

type MsgQueue interface{
   SendNotify(string)error
   ...
}

type KafkaQueue struct{
}

func (k *KafkaQueue) SendNotify(string)error{
   // do notify
   return nil
}

type RockMQ struct{}
func (r *RockMQ) SendNotify(string)error{
   // do notify
   return nil
}

// 设计异步发送消息
func AsyncSend(m MsgQueue)error{
   m.SendNotify("hello,trans")
   return nil
}

func main(){
   AsyncSend(&KafkaQueue{})
}
3. 如何灵活使用?

其实上述举的例子只是开闭原则的冰山一角,开闭原则主要的一个理念是留好扩展点,适应业务变化,毕竟唯一不变的只有变化本身。开闭原则也并不是完全避免对代码的修改,其实可以对代码适当的修改,只要不会引起测试用例的变化,或者调用方的变化,那么这种修改就是适当的,它本身也是一种扩展。提高代码扩展性的方式有很多,例如多态、依赖注入、基于接口而非实现编程还有大部分的设计模式,装饰,策略,模版,职责链,状态等。

LSP(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 里氏替换原则

Functions that use pointers of references to base classes must be able to use objects of derived classes without knowing it. 子类对象能够替换程序中父类对象出现的任何地方,并且保证原来程序的逻辑行为不变及正确性不被破坏。

1. 如何理解?

Design By contract。 函数行为应该遵循父类定义的行为协议,对输入输出异常都应该与父类保持一致,使用父类单元测试的用例应该对子类是保持有效且正常的。
由于go语言没有继承特性,使用组合的例子来说明里氏替换原则

// 假设我们需要设计考勤的类
// 考虑到考勤打卡功能
type Attendance interface {
	Pinch(emplyee string, t time.Time) bool
}

type AttendanceImpl struct {
	pinchTime time.Time
}
// 父类方法
func (ai *AttendanceImpl) Pinch(emplyee string, t time.Time) bool {
	// 简单的规则
	if emplyee != "" && t.Before(time.Now()) {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

// 现假设考勤打卡需要增加时间判断,超过特定的时间就不能打卡
// 重写方法
func (ai *AttendanceImpl) Pinch(emplyee string, t time.Time) bool {
	// 简单的规则
	if emplyee != "" && ai.pinchTime.After(t) {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

func attendancePinch(a Attendance) bool {
	return a.Pinch("vito", time.Now())
}

func Test_LSP(t *testing.T) {
	attendancePinch(&AttendanceImpl{})
}

ISP(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 接口隔离原则

Clients should not be forced to depend upon interfaces that they do not use。 调用者/使用者不应该被强迫依赖它不需要的接口。

1. 如何理解?

接口可以理解为一组接口的集合,它属于一组具有具体属性的接口。在设计微服务或者类库接口的时候,如果部分接口只被部分调用者使用,那么就将这部分接口隔离出来,单独给对应的调用者使用,而不是强迫其他调用者也依赖这部分不会被用到的接口。即接口提供方也要保证一组接口提供的职责也是单一的。

2. 太抽象了,举个例子?

假设我们需要设计三个通过不同内部网关不同的连接信息客户端连接,分别为extapiextapi-innerextapi-vip,每个客户端对应一系列配置信息,例如接口地址,端口号,访问超时时间等等。

type ExtAPIClient struct{
   Address string
   Timeout int64
   MaxTotal int64
   Port int64
}

func (e *ExtAPIClient) POST(ctx context.Context,params string)string{
   return ""
}

type ExtAPIInnerClient struct{
   Address string
   Timeout int64
   MaxTotal int64
   Port int64
}

func (e *ExtAPIInnerClient) POST(ctx context.Context,params string)string{
   return ""
}

type ExtAPIVIPClient struct{
   Address string
   Timeout int64
   MaxTotal int64
   Port int64
}

func (e *ExtAPIVIPClient) POST(ctx context.Context,params string)string{
   return ""
}

假设我们现在因为extapiextapi-inner请求量太大,击崩服务器,需要添加新功能,仅对extapiextapi-inner控制并发请求量,但是我们并不需要对extapi-vip 有任何改动。因此我们设计了一个统一的控制数量的接口,专门对extapiextapi-inner进行并发请求进行控制

type ExtAPIClient struct{
   Address string
   Timeout int64
   MaxTotal int64
   Port int64
   ReqNum int64
}

func (e *ExtAPIClient) POST(ctx context.Context,params string)string{
   return ""
}

func (e *ExtAPIClient) GetTotalReq()int64{
   return e.ReqNum
}

type ExtAPIInnerClient struct{
   Address string
   Timeout int64
   MaxTotal int64
   Port int64
   ReqNum int64
}

func (e *ExtAPIInnerClient) POST(ctx context.Context,params string)string{
   return ""
}

func (e *ExtAPIInnerClient) GetTotalReq()int64{
   return e.ReqNum
}

type ReqController struct{
   Num int64
}

func (r *ReqController)control(e1 *ExtAPIInnerClient,e2 *ExtAPIClient)bool{
   if e1.ReqNum >  r.Num{
      return false
   }
   ...
}

那我们后面要对extapi-vip 添加新功能,需要对这个接口进行流量监控,那么我们只需要对该客户端进行添加适当的方法即可。如此,我们对接口进行了隔离,使代码更加灵活、易扩展、易复用。

3. 那我设计一个大而全的Client,有什么缺点吗?

实际上,如此就会增加一些无用功,有些接口并不需要的操作,也不需要提供给调用者,调用者也可能会误用。而隔离了接口设计,相对的改动也会少。

DIP(Dependency Inversion Principle) 依赖反转原则

High-level modules shouldn’t depend on low-level modules. Both modules should depend on abstractions. In addition, abstractions shouldn’t depend on details. Details depend on abstractions. 高层模块(high-level modules)不要依赖低层模块(low-level)。高层模块和低层模块应该通过抽象(abstractions)来互相依赖。除此之外,抽象(abstractions)不要依赖具体实现细节(details),具体实现细节(details)依赖抽象(abstractions)。

1. 如何理解?

在一个调用链上,调用者属于高层,被调用者属于低层,两层的调用都应该通过抽象来相互依赖,最稳定的也就是是抽象出来的接口。例如我们现在的DDD的设计。

2. 举个例子?
// 被调用者
type BeCaller interface{
   Hello(string)string
}

// 依赖于抽象 再注入抽象
// 依赖注入是一个标价 25 美元,实际上只值 5 美分的概念
func Caller(b BeCaller)string{
   return b.Hello("bye")
}
3. 什么时候再更新具体的设计模式?

看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