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ked from louisje/life2002
-
Notifications
You must be signed in to change notification settings - Fork 0
/
Copy path6note-11.htm
80 lines (47 loc) · 22.5 KB
/
6note-11.ht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HTML 4.01 Transitional//EN">
<html>
<head>
<meta name="generator" content=
"HTML Tidy for Solaris (vers 1st November 2003), see www.w3.org">
<meta http-equiv="Content-Language" content="zh-tw">
<meta name="GENERATOR" content="Microsoft FrontPage 5.0">
<meta name="ProgId" content="FrontPage.Editor.Document">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utf-8">
<title>2002年生死學上課紀錄(11)</title>
<meta name="Microsoft Theme" content="indust 011">
</head>
<body background="6map/indtextb.jpg" bgcolor="#FFFFFF"
text="#000000" link="#3366CC" vlink="#666666" alink="#996600">
<p align="center"><b><a name="top">2002 年生死學上課紀錄(11)</a></b></p>
<p align="center"><b><a href="index.htm">回課程進度</a></b></p>
<p align="center">生死學第十一講-了解臨終過程(4):擬像與觀,臨終最後的存在意識</p>
<p align="right"><i>2002/05/20 余德慧主講</i></p>
<p align="center"><hr /></p>
<p> 上一次所講的「靈魂」的部分還是真實的,意即有很多的研究在支持靈魂心理學。但今天影片所談的,人死後的中陰身,則是屬於想像的階段。人在臨終過程的最後階段,有一種存在意識,我們稱此存在意識為「擬像」或「觀」。這種存在意識已經不在我們現在所能夠想像的範圍內。如果我們現在的智能破掉以後,我們還能夠感覺到外在的世界,因為心智自我破裂並不是整個一下子完全碎裂掉。當人的身體開始碎裂,在這過程中,第一個發生的狀況是視覺的消失。視覺的消失在佛教的「八識論」經常會提到。「八識論」談的是,我們的心智自我保有七種意識,譬如聽覺、視覺、味覺、嗅覺等感覺器官,除了感覺器官還有知覺器官和意念器官。意念器官在佛教裡,把它歸為第七識,第七識稱為 Manas,Manas已經進入faculty的層面。我們的心智自我大概是在第七識之處成形。在臨終的過程中,佛教把臨終的最後意識稱為 Araya(阿賴耶識),阿賴耶識就是第八識,也就是人最後的一種意識狀態。第七識大約是在人的心智自我成熟以後,會使用語言和思考的一種意識。但人在死亡的過程中,感覺器官比較慢消失,知覺器官先消失,意念器官則消失的更早。當這些器官都破碎之後,人就下到阿賴耶識,我並不是企圖用佛教的概念來解釋人的臨終現象,我只是借用佛教的語言來幫助大家了解。此外,阿賴耶識我們也可稱為宇宙意識。</p>
<p> 阿賴耶識的另外一個名稱為「藏識」,它是一種存有的倉儲。存有的倉儲就好比大海,而我們另外的意識感覺,就好像大海上的波紋。換句話說,我們所有的感官、知覺以及意念,就像水波一樣,在某一個時間出現,某一個時間又消失。而這些意念的產生其實都是靠阿賴耶識供應。死亡的意思就是風平浪靜,大海安靜下來的。而所謂大海的安靜,就整個宇宙來講,並不是真的安靜,個人的死亡就好像大海的波浪中,某個小波的暫時靜止,那個靜止的瞬間很可能就是你的死亡。但這個瞬間的死亡之後,大海馬上又開始動了起來。意即,個人的死亡對整個與宇宙來講,其實是一個很短暫的狀態。</p>
<p> 這個概念提供人們機會透過意識的破裂進入到阿賴耶識裡,也就是進入「藏識」。「藏識」在唯識論裡又稱為「<b>種子</b>」。唯識論談的是,在人的意識中,會有什麼不同的作用。其中它談到,人在世間裡,最活躍的就是意念器官,意念器官不斷地上上下下運作著,且意念也會去勾聯如大海般的倉儲,但這個連結並不緊密,意即,人有時候會發現自己的存在,但他卻不能明白說出自己的存在究竟為何,此外,人有時候會感覺冷、暖、疼、痛,但人實際上也講不太出這些感覺來。</p>
<p> 意念的器官失去以後,人如何存在於阿賴耶識或宇宙意識中?宇宙意識在全世界的研究中有很多的報告。<a href="#_ftn1" name="_ftnref1"><sub>[1]</sub></a>這種宇宙意識,不僅僅是基督教才也,回教、佛教、特別是猶太教中的哈希德教派出現許多。但是這種宇宙意識在比較世俗的地方不容易被聽到。凡是有這種經驗的人,會經驗到一種煩惱盡失的現象,對某人的愛憎,完全消失,只看到一束龐大的虛空從心底升起,看見整個世界,而那個世界如光亮一般,經歷從未有過的安詳快樂。這種類似的經驗報告在某種程度上被教會壓住。佛教的寺廟也壓抑這些東西,世俗的基督教教會也壓抑這些東西,不准這些東西發表。主要的原因是因為這些經驗多多少少違反了教義,尤其違反了所謂的通俗教義。到目前為止,沒有人知道為什麼有些人會陷入這種宇宙意識的狀態中。</p>
<p> 人其實有一種類似於「解放」的這種東西,在基督教經典中,不太強調「解放」,而強調與上帝照面。因為在基督教裡,認為人是一個下三賤的東西,人本身被上帝所製造,因此人不要太狂妄。當人心中出現宇宙意識,就將之解釋為,這個不是從人自身產生的宇宙意識,而是上帝的臨在,是外在的某種偉大的存在體讓人產生宇宙意識。我們得以看見,大部分的宗教經文是牴觸這種宇宙意識,其中只有非常少數的經文不跟它牴觸,譬如《中陰救渡法》、《明行道六成就法》、《大幻化網導引》。這幾部經典不承認宗教教義,而承認人的死亡過程是一個解離的過程,而在這破壞過程中,有大破壞小破壞,大破壞是好比人的身體某個部位或器官整個壞掉。我們今天講的不是大破壞的東西,而是小破壞的東西,也就是人的意念器官破碎以後,會有一些細微意識和極細微意識,且細微意識和極細微意識都處於破壞中。</p>
<p> 當人在大破壞時,若其細微意識還存在著,通常人會進入「擬像」狀態。一般被視為「茫然」的眼神,在生死學卻可視為「觀」,這是脫離自我心智之後的「宇宙心智」,其特點在於「投出不返折」的心智特徵,意即看到東西,卻不返回心智自身,包括:不捕捉、不建構、望眼雲煙、自性流轉。另外,我們可以將我們的心智看成某種介質,今天我們會建造出某種世界是靠著這個介質把世界建立起來,當介質破碎的時候,細微意識<a href="#_ftn2" name="_ftnref2"><sub>[2]</sub></a>還在,臨終者的擬像猶存的時喉,就好像水中影,光依舊照在一個破碎的介質上,儘管這個介質已經非常不穩定,跳動的很厲,其心智的連續性不高,但是依稀還是可以看到水影。在水影階段,臨終者會專注於水影的景象,因為水影之中有著我們在世意識的碎片。臨終者完全專注的現象,我們稱之為「完全對內轉向」。</p>
<p> 了解這個之後,我們來看一下例子。(見講義)<span style="font-family:標楷體">阿宏這兩個禮拜身體急速惡化,每天都得靠著打止痛針及睡覺針才能入睡,而常常在睡覺的時候,阿宏常常會自言自語的像說夢話一樣說一些話,或者做一些手勢與動作,例如會自己在睡覺中穿衣服,脫衣服,或者扣扣子,有時還會做一些我(做紀錄的研究生)看不懂的動作,但(妻子)阿良似乎都看的懂。『他正在煎蛋』有一次阿良看到突然跟我說,果然阿宏的手正在比著拿鏟子炒菜的動作。『他現在在修電燈』阿良又看懂了。『阿宏現在都常常在睡覺時會做一些他平常日常生活常常做的動作喔,好好玩喔。』阿良解釋給我聽,家裡的大小電器都是阿宏修的。有時阿宏醒來(似乎是醒來)會叫阿良:『阿良,阿良,把我的皮夾拿來!』阿良感到納悶,『你要皮夾做什麼?』『我現在要去驗車,你把皮夾給我,我要去驗車。』阿宏說:『我幫你去驗啊,你這樣怎麼驗?』阿良沒好氣的笑著說:『喔!』說完,阿宏又睡了。『阿宏好像有點意識不清楚耶!他好像不知道自己在生病一樣,還以為自己是跟平常一樣,常常要求做一些以前平常他常做的事。像現在他每天一醒來就要去驗車,好像很掛心的一件事,他就會一直提、一直提。』阿良有次這樣跟我說。所以我想阿良大概是想讓阿宏放心,所以趕忙去驗車了。</span>在這段紀錄裡,我們看見病人阿宏的光影,且這些光影都是他自己的東西。這些光影是在他腦部的記憶體,接近下視丘。為什麼我們說光影比較接近下視丘?是因為下視丘儲存著比較有情緒性、有感覺的東西。病人臨終前會忘掉以前所學過的知識,因為那些東西不在下視丘。</p>
<p> 我們再看另外一個例子。昨晚,阿宏開始游離於兩個世界。躺在床上的阿宏比劃著修理機器的姿勢,自言自語著:「怎麼修不好?」阿良看他手一直在修理東西,便答:「已經修好了。」「小容,我看見兩隻狗到這邊尿尿。」阿宏跟護佐小容說完以後又說:「又有四隻狗跑到這邊來了。」平時阿宏睡著的時候,眼皮就是張開著睡的。近日因為疼痛,才剛剛坐起身來,神識又走了。此時,他的眼睛轉而變成半開半閉,眼珠子(右眼)一眼朝上,所以只剩下白眼珠,另一眼(左眼)往右偏,所以可以看見半個黑眼珠。從眼珠子中不容易看見阿宏的心神。神識離開時,阿宏的「睡」也不安定,嘴巴半開,舌頭的動態變化過程是我(研究生)識別他情緒的方式。阿宏的舌頭變化像大海的波浪一樣,時而厚,厚的凸起,有時候凹下去,時而左右震動,有時牙齒嘎嘎互咬,全身緊緊的。眼神有時凝住不動,偶爾左右不規則地浮動。此時阿宏不再報告他看到的光影是什麼東西,但他的微細意識還在。</p>
<p> 我們再看第二個 case。早上去看屏,屏張著眼睛,沒有神,但眼光仍會投向吳老師(吳老師是照顧屏的一個義工)說話的方向。屏的呼吸比昨天還要喘,呼氣的時候會發出呻吟的聲音,有時會夾雜著喃喃的說話聲,但是說得很不清楚,無法分辨在說什麼。吳老師握著屏的手,掉眼淚,跟屏說“要回天家了”(屏為基督教徒)。過了一會,吳老師跟屏說要給他喝水,屏比較清楚的說了一聲“好∼”之後連續說了好幾聲“好∼”在每一次呼氣的時候。在小蓮阿姨準備水的時候,屏又喃喃的說了一些話,吳老師湊過頭去聽,聽到屏在說“張姐呢?”(張姐是一直照顧屏的特別看護,為阿美族人)吳老師回答“張姐?張姐去參加豐年祭了啊!他有跟你講過啊!”但屏仍然繼續說“張姐呢?”屏在此刻不斷地發問「張姐呢?」其實她並不在乎別人的回答,這是因為她的微細意識已經慢慢轉向自己內在的介質。張姐跟屏已經有了一種很親密的關係,所以在屏的意識還算清楚,介質尚未破碎時,通常會說:「張姐,你不要走!」「張姐,你過來,握握我的手。」吳老師說“張姐去參加豐年祭了,他有告訴你啊!”屏還是說“張姐呢?”吳老師換了一個更簡單的說法“張姐去跳舞了!”屏回答“這麼能幹啊!”大家笑。這句話回得很不搭,我們可以看見,屏根本不是在回答吳老師的話,她只是在講自己的東西。過了一會吳老師接過小蓮阿姨會來的水,我們一邊把屏的頭扶起來,吳老師一邊跟屏說“屏屏喝水”,屏又隨著呼氣的節奏發出一連串“好∼ …好∼…”的聲音,吳老師小心的把杯子傾斜讓水流入屏的口中,但喝了一口屏就嗆到了,咳嗽,沒有再多喝。這時有護士走進來,跟屏說要來幫屏打點滴,屏也是在呼氣的時候接連發出“好∼ …”屏屏這時候講的「好」,基本上都是從她的微細意識裡面講出來的。</p>
<p> 上面大家看到的紀錄都是在病人死亡的當天或是前一天出現的。但死亡那一煞那出現的東西,我們就不知道了。因此,在病人給不出話語的階段,我們就開始進行猜測。我們假設,當臨終者的光影逐漸褪去,他進入<b> <u>「光境」</u></b><a href="#_ftn3" name="_ftnref3"><sub>[3]</sub></a>,此時臨終者尚能感知外界事物如月亮般冷冷的光照射進來,內如煙霧升起,此情形非常類似深夜大霧,而月明燭照。此時病人完全安靜下來,呼吸減緩,不再急促。此光境為個人意識已經沒有出去、反思的返回,只有完全承受身體接近熄滅狀態,這是第一個階段。</p>
<p> 就在逐漸熄滅之際,西藏度亡經認為,臨終者會突然覺得「外邊如日光照射,內邊如流螢明滅」,原來是柔和的月,軟軟濁濁的光,突然加重了,便得很銳利。譬如臨終病人視力完全消失之前,電視的亮彩對他們來說,太強烈了。他們會覺得外邊如日光在照射,內心如流螢之明滅。《明行道六成就法》稱之為<b><u>「燃境」</u></b>,但這並非灼熱,而是身滅之時,最後感受外來光的刺激;隨之而來的是那外光逐漸黯淡,如被黑影所遮,以致外光宛若月蝕及日蝕,光影陰暗,此時內覺也黯淡,但不再是流螢明滅,而是自身起了灰濛濛的光亮。臨終者此時的知覺感官系統已經熄滅了。在這種情況下,他還有一層內層的知覺系統(內視層,接近作夢時那一層的光影),尚存一些能量,足夠支持他,因此他的身體裡面有自己的光。《明行道六成就法》稱之為<b><u>「持境」</u></b>,而後臨終者對外的刺激感覺完全消失,反而本有的心光顯現,稱之為<b><u>「淨光明境」</u></b>。</p>
<p> 這時候病人的微細意識也崩潰了,此時進行的是極細微意識。佛教《大幻化網導引》進一步認為,上述身體在極細微元素燃盡之際,光境的「無雲晴空、月光皎潔」呈現「<b>顯白</b>道」相,而後的「燃境」則「無雲晴空朝陽初出時的淺橙色光明」,呈現「<b>紅</b>道」相,接著「持境」如「傍晚晴空黑暗之相」,是為「<b>暗黑</b>道」相,最後,從無知覺轉化到最後的知覺,即「淨光明境」之時,則有「黎明晴空」的<b>明湛</b>,身體的一切能量都收攝到心輪內的明點(”帝都”),最後由此明點散去。<a href= "#_ftn4" name="_ftnref4"><sub>[4]</sub></a>從明點散去之後,人就差不多死亡了。</p>
<p> (講述心脈、波瓦法、瑜珈、拙火,略)</p>
<p> 我們既然已經了解了整個臨終的過程,就可以在此下一個結論。人類稱為的「永恆」即為「相續」,但相續之道卻是屬於剎那間的滅生相續。「滅生相續」的方式,意即永恆的方式,是經由某個東西滅掉,然後有另外一個東西出生,這是一種相續的方法,而不是一般認為的「永遠的存在」。因此,佛陀才以「世間萬物,皆處於念念生滅、剎那生滅中」的「斷續論」作為生命的關照。「斷續論」即「斷」而「續」,因為「斷」才有「續」。「斷」是「斷」了什麼?即以「我」的人身做為「斷處」,換句話說,是斷了「我」的個體,做為萬物流轉的基因庫則為「相續處」。人的「斷處」則是流向萬物的「相續處」,使生滅剎那因而相續。此即為宇宙的原理。透過這種宇宙的原理,我們可以了解,人所建構的東西,跟宇宙的機制其實是兩回事。我們若用我們的心智自我認識宇宙機制,這種認識是不真的。意思就是說,心智自我要求的「相續」,是個體的相連續,可是宇宙機制裡的相續,剛好相反,它是滅了個體之後才有相續。</p>
<p>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宇宙機制跟我們的心智自我,處於一種相反無法相容的狀態。也就是說,任憑我們的心智自我用盡各種聰明才智、方法、理性,想要做任何解釋、任何理解、任何作為,這些努力對宇宙機制來說,是徒勞不相容的。因為它們的不相容,它們也就處在絕對的二律背反中。意即,心智所想出來的律則,跟宇宙機制的律則,是互背的,從其中一方看不見另一方,反之亦然。</p>
<p> 有一個即將過世的慈濟委員,罵師姑說:「你們不要叫人家念佛啦!念佛不是你們教人家念佛的那個樣子。」屏屏則罵他的牧師和教會會友,跟他們說:「你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嗎?你們以為你們在信宗教嗎?你們以為你們信的是宗教嗎?你們根本就是聽別人講什麼,就跟著別人信什麼的那種人。」當場大家都很尷尬,師姑也很尷尬,牧師也很尷尬。大家的解釋傾向於認為:「他們的頭殼已經壞了,不要理他。」可是,臨終者是不是真的要進行什麼宗教革命?沒有,那是因為他們的位置已經掉到一個底限的點上,他們突然看到,了解到,「原來是這個樣子」。他們看到了心智自我與宇宙機制之間的二律背反。我們這裡所講的絕對二律背反,不是要否認人間佛教、人間基督教、人間宗教。而是在說明,生死學的臨終研究皆露了絕對的二律背反,且透過絕對的二律背反,讓我們了解到真正的宗教是什麼意思。</p>
<p> 如果我們的心智自我與宇宙意識之間處於一種絕對二律背反的狀態中,那麼我們的經典,宗教文字或宗教信念,是屬於心智自我所建構出來的東西,那麼,那個東西應該是人為的。而如果,真正的神是在宇宙機制這邊,宇宙機制對心智自我而言是絕對的陌生,而且絕對不被知道。換句話說,對我們活著的人來講,「神」就是我絕對不知的東西。如果「神」等於絕對不知者的話,那麼,當人用人的方式指認出「神」,那種「神」可能就有點怪異了。譬如民間宗教裡的王爺、媽祖,或者世俗基督教指出的耶穌、天父。可是,為什麼宗教本身還是會讓人覺得靠近神?因為,宗教很多故事都碰觸到宇宙意識裡絕對不知的東西。</p>
<p> 譬如亞伯拉罕獻以撒的故事,亞伯拉罕豪不猶豫地牽著驢子把以撒放在上面,到了山上獻祭的地點,拿著刀子對著以撒砍下去。在一般的想法裡,認為這是上帝測試亞伯拉罕的信心,但是,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我們可以看出,亞伯拉罕在這裡遇見了絕對的不知者,上帝為何者他其實不知道,可是他確知,不管上帝為何者,他都要完全仰望祂、臣服(surrender)於祂。意即,當一個人把「自我」抹除的時候,他就進行了對不知者(上帝)的 surrender。在這個故事裡,瀰漫了濃重的「神的旨意」。約伯的情況也差不多,本來他是擁有世界的人,但在上帝的旨意下,他所有擁有的一切都被剝奪一空,成為窮光蛋,百病殘身。約伯在這個情況下不斷地咒罵上帝,跟上帝講:「上帝,你為什麼讓我遭遇這些?」可是到最後,透過咒罵,約伯突然明白一種他之前完完全全不知道的存在。</p>
<p> 至於某些「求福佑」、「求平安」的宗教,則很可能只是世間宗教的表現,是人們心智自我的欲求,與真正的「神」無關。如果神是完完全全的陌生者,如果是「全然的異己者」,那麼祂真正的神聖是在一種奧秘當中。很多信徒會被振奮起來,經常是一種無意中「沒想到」的現象發生在他身上。譬如我認識很多傳道人,他們經常說,在最初他們要傳道的時候,感覺到自己被上帝要求要傳道,但他們常常會跟上帝講說:「不可能,我這個人又痴又盲又笨又沒有知識,怎麼傳道?」可是最後,慢慢發現,他能傳道。我印象中,有一個傳道人在講這個過程的時候,他連續用了四個「沒想到……」。他用「沒想到….」來表達,可見走上傳道之途,不是他自己的自我運作,他其實是自己去碰觸到一個全然的他者。「全然的他者」在基督教的系統裡很清楚,上帝的存在就是「異己的存在」,在這裡就可以慢慢發現,為什麼在西方的傳統裡,在心裡健康的說法中,常常聽到「you should be open」,「開放」這個字在西方的靈性傳統裡,或是心理健康的傳統裡,幾乎已經成為一個聖律。「開放」的意思就是「我不知道,但是我願意去接觸。」「不開放」則是「我心中有定見,有什麼東西跟我的定見不合我就不理。」因此,「開放」本身是一件神聖的事情。對東方人來講,我們不太有這種觀念,因為我們的觀念中,通常把「開放」視為胸襟寬闊,卻沒有將之視為基督教文明傳統中「開放」的意涵。當然,東方人一談解脫,西方人就不懂了。</p>
<p> 這兩個不同的宗教傳統,不論是「解脫」或「神聖」,講的是同一個意思。「解脫」講的也是進入宇宙機制裡,所以兩個意思差不多。</p>
<p align="center"><hr /></p>
<p><small><a href="#_ftnref1" name="_ftn1"><sub>[1]</sub></a> 可參考【宗教經驗之種種】,立緒出版。</small></p>
<p><small><a href="#_ftnref2" name="_ftn2"><sub>[2]</sub></a> 細微意識即人不再去分辨這個世界的意念為何,但還能夠在其感覺器官以及破碎掉的意念器官中做很微細的運轉。</small></p>
<p><small><a href="#_ftnref3" name="_ftn3"><sub>[3]</sub></a> 此階段論述皆屬於臆想,但求其符合臨終的外觀,依照《明行道六成就法》(參閱陳兵:「生與死:佛教輪迴說」,頁 121)的說法,稱最後臨終為「光境」…等四境。</small></p>
<p><small><a href="#_ftnref4" name="_ftn4"><sub>[4]</sub></a> 可參閱《西藏生死書》。</small></p>
<p align="center"><a href="#top">top</a></p>
</body>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