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需要解决两个问题:
- 可视化搭建的其他业务元素如何与画布交互。比如拓展属性配置面板、图层列表、拖拽添加组件、定位锚点、主题等等。
runtimeProps
如何访问到当前组件实例的props
。
这两个问题非常重要,而恰好又可以通过良好的数据流设计一次性解决,接下来让我们分别分析讨论一下。
问题一:可视化搭建的其他业务元素如何与画布交互。比如拓展属性配置面板、图层列表、拖拽添加组件、定位锚点、主题等等
需要设计一个 Hooks API,可以访问到画布提供的方法、数据。在 React 设计中,访问 Hooks API 需要在一定上下文内,所以可以将 <Designer>
拆为 <Designer>
与 <Canvas>
,其中 <Designer>
提供 Hooks 上下文,<Canvas>
负责渲染画布。这样开发者的使用方式就变成了这样:
import { createDesigner } from 'designer'
const { Designer, Canvas, useDesigner } = createDesigner()
const EditPanel = {
const { addComponent } = useDesigner()
return <button onClick={() => addComponent(/** ... */)}>创建组件</button>
}
const App = () => {
<Designer>
<Canvas />
<EditPanel />
</Designer>
}
为了支持多个 Designer 实例间隔离,通过 createDesigner
创建一套上下文独立的 API,这样就可以让画布、配置面板同时用 Designer 实现,用一套技术方案同时实现画布与配置表单,这样学习上下文、组件规范都可以统一为一套,表单、画布能力也可以共享。
在 <Designer>
内的组件可以通过 useDesigner
直接访问数据与方法,比如上面例子在直接访问内置方法 addComponent
时,不需要附加任何参加,而 addComponent
方法也永远保持引用不变,此时 useDesigner
不会导致 EditPanel
重渲染。
如果需要访问当前组件树,并在组件树变化时重渲染,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访问:
const EditPanel = {
const { componentTree } = useDesigner(state => ({
componentTree: state.componentTree
}))
}
该写法的效果是,当 state.componentTree
变化了,会触发 EditPanel
重新渲染,并拿到最新值。
同时也可以传入第二个参数 compare
自定义对比方法,默认为 shallowEqual
:
useDesigner(
(state) => ({
componentTree: state.componentTree,
}),
isEqual
);
如此一来,无论给画布拓展多少 UI 元素都没有问题,而且 UI 元素可以自由的访问画布方法与数据。
问题二:runtimeProps
如何访问到当前组件实例的 props
在 componentMeta.runtimeProps
中,我们构造一个 selector
函数用于访问当前组件 props:
const divMeta = {
componentName: "div",
runtimeProps: ({ selector }) => {
const name = selector(({ props }) => props.name)
return {
fullName: `full-${name}`
}
}
element: /** ... */
};
首先支持从 runtimeProps
回调里拿到 selector
,并且该 selector
支持传入一个回调函数,该回调函数的参数中 props
指向当前组件实例的 props
,通过该方法就可以访问组件 props 了。
该 selector 仅在 props.name
改变时重新执行,并且也遵循 compare
对比规则,即当 props.name
变化时,selector
回调函数的返回值通过 compare
与上一次值进行对比,如果没有变化就返回上一次的旧值,变化了则返回新值。默认对比函数为 shallowEqual
,与 useDesigner
类似,也可以在第二个参数位置覆写 compare
方法。
那组件元信息如何访问内置静态方法呢?由于静态方法引用不变,因此可以在 selector
同级直接传入:
const divMeta = {
componentName: "div",
runtimeProps: ({ addComponent }) => {
return {
add: () => {
/** addComponent(...) */
}
}
}
element: /** ... */
};
如此一来,我们就将数据流与组件元信息打通了,即 UI 可以通过 useDesigner
访问与操作数据流,组件元信息也可以直接拿到方法,或通过 selector
拿到数据,相应的也可以访问与操作数据流。这样的设计在以后拓展更多组件元信息函数时,都可以继承下来,开发者只要学习一次语法,就可以获得非常强力的拓展性。
刚才介绍了一些内置的状态(componentTree
)与方法(addComponent
),在下一接会系统介绍笔者梳理了哪些内置状态与方法。首先抛开内置状态与方法不谈,应用肯定需要定义自己的状态与方法,我们可以提供两种模式给用户。
第一种是应用的状态与方法定义在外部,对应受控模式。
假设你的应用在对接 Designer 之前就已经用 Redux、Dva、Zustand 等状态管理库,那么就可以使用受控模式直接接入:
const App = () => {
// 伪代码,不管是 useState 还是其他数据流管理状态,假这里拿到了数据与方法
const { getAppInfo } = useSomeLib();
const { userName } = useSomeLib("userName");
return <Designer actions={{ getAppInfo }} state={{ userName }} />;
};
将方法传给 actions
,状态传给 state
。
第二种是应用的状态与方法通过 <Designer>
定义,对用非受控模式。
假设你的应用之前没有使用任何数据流,那么也可以直接将 Designer 的数据流作为项目数据流使用:
import { createMiddleware, createDesigner } from "designer";
const middleware1 = createMiddleware({
state: { userName: "bob " },
actions: { getAppInfo: () => {} },
});
const { Designer } = createDesigner(middleware1);
const App = () => {
return <Designer />;
};
通过 createMiddleware
创建一个中间件定义状态与函数,传入 createDesigner
即可生效。
也可以在 createMiddleware
里通过第二个参数定义自定义 hooks,或者拿到方法更改 State:
const middleware1 = createMiddleware(
{
state: { userName: "bob " },
},
({ setState }) => {
const setUserName = React.useCallback((newName: string) => {
setState((state) => ({
...state,
userName: newName,
}));
});
return { setUserName };
}
);
Designer 内部采用最朴素的 Redux 管理状态,提供了最基础的 getState
与 setState
获取与修改状态,基于它们封装业务函数即可。
无论是受控模式,还是非受控模式(亦或两种模式同时使用),定义的状态与方法都可以在以下两个位置访问,第一个位置是 useDesigner
:
const {
/** 自定义函数 */,
setUserName,
/** 自定义函数 */
getAppInfo,
/** 内置函数 */
addComponent,
// 内置变量
componentTree,
// 自定义变量
userNamee
} = useDesigner(state => ({
componentTree: state.componentTree,
userName: state.userName
}))
第二个位置是组件元信息上的回调函数,比如 runtimeProps
:
const divMeta = {
componentName: "div",
runtimeProps: ({
selector,
/** 自定义函数 */,
setUserName,
/** 自定义函数 */
getAppInfo,
/** 内置函数 */
addComponent
}) => {
const {
/** 内置变量 */
componentTree,
/** 自定义变量 */
userName
} = selector(({ state }) => ({
componentTree: state.componentTree,
userName: state.userName
}))
return { componentTree, userName }
}
element: /** ... */
};
至此,我们实现了一套完整的数据流定义,包括:
- 不同 Designer 之间上下文隔离。
- 可无缝对接项目数据流,也可作为独立数据流方案提供。
- 内置变量与函数与自定义变量、函数混合。
- 无论在 UI 通过
useDesigner
,还是在组件元信息通过selector
都可访问这些变量与函数。
一个基本可用的可视化搭建框架在本章就算设计完了。但这只是可视化搭建问题的冰山一角,未来的章节,笔者会逐渐为大家介绍更多可视化搭建的设计。
但无论框架未来怎么发展,也永远会基于这前三章的基本设定,总结一下,这三章的基本设定就是:设计一个逻辑与 UI 分离的可视化搭建协议,数据流、组件元信息、组件实例是永远的铁三角,数据流可以对接任意已存在的实现,或基于 Designer 规范实现,组件元信息与组件实例仅存储最基本信息,得益于数据流的自定义能力,以及无论何处都有完全的数据流访问能力,使业务框架既遵循规则,又可以千变万化。
抛开具体 API 设计或者命名不谈,一个有简洁、抽象,又提供极少量 API 却能满足所有业务定制诉求,是可视化搭建永远追求的目标。只要熟悉了这套规范,就可以几乎仅根据业务表现,一眼猜出是基于哪些 API 封装实现的,那么维护成本与理解成本将大大降低,规范的意义就体现在这里。
也许有同学会觉得,现在各个大厂都有无数可视化搭建的实现,可视化搭建概念都已经烂大街了,为什么还要重新设计一个呢?
因为也许数量不代表质量,维护的时间越久,参与的同学越多,越容易使设计变得冗余,概念变得复杂,要对抗这些递增的熵,唯有不断重新设计,从零开始反思方案。
下一讲理论思考会少一些,介绍可视化搭建框架会考虑内置哪些变量与方法。
如果你想参与讨论,请 点击这里,每周都有新的主题,周末或周一发布。前端精读 - 帮你筛选靠谱的内容。
关注 前端精读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自由转载-非商用-非衍生-保持署名(创意共享 3.0 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