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ython3实现的http接口自动化测试
##开发环境
- Win7 64,python 3,Pycharm. unittest
- 读取配置文件--读取测试用例--执行测试用例--记录测试结果--生成html结果文件
##框架简介
- 支持常见是HTTP中的post和get方法
- 测试案例驱动用excel管理,注意的地方是为每个案例新增自定义检查函数(更新为了生成器为xml管理)
- 根据需要配置,可以运行部分用例,全部用例
- 测试结合最后生成了html文件,方便查看。
##模块类的设计说明
- Httpbase.py 读取http的域名和端口
- Config.py http方法的封装,可以支持多协议扩展,get,post
- Runner_m.py 核心代码。run_case是程序的入口
- Htmlreport.py 结果生成html文件
##主要更新历史:
###2015-8-3 更新历史
Case_config.ini
[DEFAULT]
index = [1001,1002] 配置运行部分用例id
host = 192.168.1.249
port = 10003
###2016-1-5 更新日志
- 更新了使用了requests模块,可以自定义扩展成get,post,put,delete,head,options等方法,同时支持上传图片
- 更新脱离excel来管理测试用例,使用html生成xml接口文件后,给python来解析.
###2016-1-8 更新日志
- 修复了支持指定测试接口测试id
###2016-1-9 更新日志
- 优化在html线生成xml接口,只要填入接口名字,参数,方法,自定义函数就可以了
###2016-1-12 更新日志
- 去掉自动化函数,节省大量代码,只需在接口xml生成器上指定预期结果就可以了
###2016-1-23 更新日志
- 更新了预期结果偶尔无法检测成功的bug
- 更新了需要登陆后的id或者token联合使用接口
###2016-3-22 更新日志
-
优化了检查点。如果实际结果包含了嵌套层,检查点只要检查实际结果中嵌套层的第一个对象。如:data[{"a":b},{"a":"c"}].只要检查{"a":"b"}
-
一级检查点和二级检查点(嵌套层,只是检查key是否存在)
-
二级检查主要用的是list set差集的方式
-
更新了html接口生成器
- 代码简单优化了下
- 主要更新了对比规则,第一层对比code的状态,第二层全字段对比,之前想复杂了
def compare(exJson,factJson):
if factJson["appStatus"]["errorCode"] == 0:
return exJson==factJson
else:
print("接口请求失败")
return False
- 修改对比规则,如果有嵌套层,首页对比第一层的code,然后对比其他嵌套层的value,不进行其他嵌套层的全字段匹配
def compare(exJson,factJson,isList=0):
isFlag = True
if exJson.get("appStatus") == factJson.get("appStatus"):
if isList== False: # 如果没有嵌套层
return isFlag
data2 = exJson.get("content")
data3 = factJson.get("content")
for item2 in data2:
for item3 in data3:
keys2 = item2.keys()
keys3 = item3.keys()
if keys2 == keys3: # 如果嵌套层的key完全相等
for key in keys2:
value2 = item2.get(key)
value3 = item3.get(key)
if type(value3)==type(value2):# 对比嵌套层的value的type值
pass
else:
isFlag = False
break
else:
isFlag = False
break
else:
isFlag = False
print(isFlag)
return isFlag
- 测试报告改用控制excel的显示方式
- 测试报告以发送邮件的方式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