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来源和参考的资料为:炼数成金视频《深度学习框架TensorFlow学习与应用》以及补充了一些网上的博文内容。
视频目录:
第 1周 Tensorflow简介,Anaconda安装,Tensorflow的CPU版本安装
第 2周 Tensorflow的基础使用,包括对图(graphs),会话(session),张量(tensor),变量(Variable)的一些解释和操作
第 3周 Tensorflow线性回归以及分类的简单使用
第 4周 softmax,交叉熵(cross-entropy),dropout以及Tensorflow中各种优化器的介绍
第 5周 卷积神经网络CNN的讲解,以及用CNN解决MNIST分类问题
第 6周 使用Tensorboard进行结构可视化,以及网络运算过程可视化
第 7周 递归神经网络LSTM的讲解,以及LSTM网络的使用
第 8周 保存和载入模型,使用Google的图像识别网络inception-v3进行图像识别
第 9周 Tensorflow的GPU版本安装。设计自己的网络模型,并训练自己的网络模型进行图像识别
第10周 使用Tensorflow进行验证码识别
第11周 Tensorflow在NLP中的使用(一)
第12周 Tensorflow在NLP中的使用(二)
—— 说明:实际第 5 周讲的是 Tensorborad 结构可视化,第 6 周讲的是 CNN。修正:下载链接里的文件夹顺序,我已修正。
1)在线观看:
- YouTube:tensorflow教程(十课)
- 或 B 站:《深度学习框架TensorFlow学习与应用》
2)下载:
-
《深度学习框架Tensorflow学习与应用》(含视频+代码+课件,视频总时长:13小时31分钟)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6OINOrFiRXbqmqOFjCFzLQ 密码: 1a8j
-
《深度学习框架Tensorflow学习与应用[只有videos-720p]》(该份资料只有视频文件)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oQLgWFEBsVrcKJN4swEdzg 密码: i3e2
其他学习视频(觉得有必要可以去看看):
- 油管视频:TF Girls 修炼指南 、或 B 站观看: TF Girls 修炼指南
- 油管视频:51CTO视频 深度学习框架-Tensorflow案例实战视频课程、或 B 站观看:深度学习框架-Tensorflow案例实战视频课程
相关资料:
- 郑泽宇/顾思宇:《Tensorflow:实战Google深度学习框架》 出版时间 2017-2-10
- 官方维护的书中的 TensorFlow 不同版本的示例程序仓库:https://github.com/caicloud/tensorflow-tutorial;
- GitHub 有人写了笔记:TensorFlow_learning_notes
- 黄文坚/唐源:《TensorFlow实战》 出版时间 2017-2-1
- 掘金翻译:TensorFlow 最新官方文档中文版 V1.10
- 极客学院:TensorFlow 官方文档中文版
- TensorFlow 官方文档中文版
《深度学习框架Tensorflow学习与应用》笔记:
- 01-Tensorflow简介,Anaconda安装,Tensorflow的CPU版本安装
- 02-Tensorflow的基础使用,包括对图(graphs),会话(session),张量(tensor),变量(Variable)的一些解释和操作
- 03-Tensorflow线性回归以及分类的简单使用
- 04-softmax,交叉熵(cross-entropy),dropout以及Tensorflow中各种优化器的介绍
- 05-使用Tensorboard进行结构可视化,以及网络运算过程可视化
- 06-卷积神经网络CNN的讲解,以及用CNN解决MNIST分类问题-
- 07-递归神经网络LSTM的讲解,以及LSTM网络的使用
- 08-保存和载入模型,使用Google的图像识别网络inception-v3进行图像识别
- 09-Tensorflow的GPU版本安装。设计自己的网络模型,并训练自己的网络模型进行图像识别
- 10-使用Tensorflow进行验证码识别
- 11-Tensorflow在NLP中的使用(一)
- 12-Tensorflow在NLP中的使用(二)
个人补充内容:
①关于手写数字识别 MNIST
-
通过该文重点体会下网络结构卷积、池化过程,feature map 以及深度的变化。
如果不清楚,可以看下该文【从AlexNet理解卷积神经网络的一般结构】,现摘入部分内容:
CNN 中的卷积层操作与图像处理中的卷积是一样的,都是一个卷积核对图像做自上而下,自左而右的加权和操作,不同指出在于,在传统图像处理中,我们人为指定卷积核,比如 Soble,我们可以提取出来图像的水平边缘和垂直边缘特征。而在 CNN 中,卷积核的尺寸是人为指定的,但是卷积核内的数全部都是需要不断学习得到的。比如一个卷积核的尺寸为
3×3×3
,分别是宽,高和厚度,那么这一个卷积核中的参数有 27 个。在这里需要说明一点:- 卷积核的厚度=被卷积的图像的通道数
- 卷积核的个数=卷积操作后输出的通道数
这两个等式关系在理解卷积层中是非常重要的!!举一个例子,输入图像尺寸
5×5×3
(宽/高/通道数),卷积核尺寸:3×3×3
(宽/高/厚度),步长:1,边界填充:0,卷积核数量:1。用这样的一个卷积核去卷积图像中某一个位置后,是将该位置上宽 3,高 3,通道 3 上 27 个像素值分别乘以卷积核上 27 个对应位置的参数,得到一个数,依次滑动,得到卷积后的图像,这个图像的通道数为 1(与卷积核个数相同),图像的高宽尺寸如下公式:所以,卷积后的图像尺寸为:
3×3×1
(宽/高/通道数) -
该文讲解的挺全面的,值得一看。现摘入其中部分内容:
全连接层,顾名思义,指的是这一层的每个节点都跟上一层的全部节点有连接。
比如图中全连接层的节点 a1 与上一层的所有节点 x1、x2、x3 有联系,a2 也与上一层的所有节点有联系,就这样,少一个也不行。因此解释全连接层的时候,图就是上面这样一个网状结构。
假设 x1,x2,x3 是全连接层的输入值,那么在全连接层的 a1 可以表示为以下的形式。
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a1 与 x1,x2,x3 都有联系,只是输入节点的权重值不同。同理,a2 和 a3 也可以表示为以下的形式。
由此就可以从数学层面去理解什么叫全连接层,但是这个全连接层在实际应用中表示得意义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它可以作为一个分类网络,还是上面那个图,输入层是 3 个值,全连接层是 3 个节点,就代表这个全连接层可以把上一层的特征值分类为三种特征。当然,输入层和全连接层的节点数并不一定相同,比如下面这个结构。
最后的全连接层是 10 个节点,全连接层的上一层是 15 个特征值,这样就把 15 个特征值归类为 10 种特征。举例来说,比如输出的 15 个特征标记位 t1-15,而 t1,t3,t5 三种特征可以认为都属于某一种输出 o1。而 t2,t6 两种特征可以认为属于输出 o2,以此类推,就可以把 15 个特征分类为 10 个输出。
前面提到的 MNIST 问题中,全连接层有两层,第一层是 1024 个节点,第二层是 10 个节点。一般情况下,最靠近用户的输出层就是用户所期待的结果类别数,MNIST 问题中,用户期待的输出是 0-9 一共 10 个数字也就是 10 种类别,所以第二层全连接层是 10 个节点。再往前看,卷积层在每一个像素点上提取 64 个特征值,所以整个图片可以有
高x宽
x64个特征值,也就是7x7x64
个特征,第一个全连接层是 1024 个节点,表示希望这个网络将这 7764 个特征归类为 1024 个分类。至于为什么第一个连接层是 1024 个节点,是一个经验值的问题,这个节点的个数是可以调整的,后面会讲到全连接层对模型体积的影响,也会再说到这个经验值的问题。那么全连接层是如何分类的,一起来看一下。(剩下内容略……)
个人补充:关于 softmax 函数。
我们知道 MNIST 的结果是 0-9,我们的模型可能推测出一张图片是数字 9 的概率是 80%,是数字 8 的概率是 10%,然后其他数字的概率更小,总体概率加起来等于 1。这是一个使用 softmax 回归模型的经典案例。softmax 模型可以用来给不同的对象分配概率。
比如输出结果为[1, 5, 3]:
softmax 多用于多分类神经网络输出。
-
通过该文重点体会下神经网络最后是如何做到数字分类的。
参考「机器之心」编译文章: